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歐盟委員會或限制中國關鍵制氫器材進口,歐氫能企業卻仍呼「真香」

2024-09-16汽車

文 /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馬敬澤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9月3日報道,在當地產業對低價進口的中國器材表示擔憂後,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更嚴格的規則,以確保歐盟對氫能專案的補貼有利於歐洲企業。

(來源:新華社)

據報道,歐盟將於9月啟動下一輪對綠色氫能專案的補貼,借以啟動當地的氫能產業。但歐洲制氫電解槽制造商擔憂無法與成本更低廉的中國企業競爭,希望歐盟在歐洲氫能銀行資助計劃中增加有利於本地企業的標準。

歐盟國家面臨能源挑戰

歐盟全力發展氫能源很大程度源自自身的能源問題。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是僅次於挪威的歐盟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滿足了該地區約40%的天然氣需求。

不過,俄烏沖突爆發後,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多輪制裁,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量銳減至9%,這使歐洲天然氣供應受到嚴重阻礙,並迅速推高歐盟國家的天然氣價格。

自此,如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成為一件令歐盟十分頭疼的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俄羅斯向歐盟買家供應了逾127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美國則向歐盟買家運送了約123億立方米。相比一季度,俄羅斯天然氣交付量略有下降,但美國下降的振幅更大。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標識 來源: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2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經濟合作司司長德米泰利∙比裏切夫斯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歐盟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已達到其進口總量的15%。

同時,一些歐盟國家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比裏切夫斯基指出,今年一季度,法國購買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數量翻了一番,從20億立方米增加到44億立方米。歐盟也曾表示,2023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分別占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天然氣進口量的69%和60%。

然而,這些歐盟國家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通道或將被再次阻斷。據參考訊息援引法新社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8月27日稱將不會與莫斯科續簽2019年達成的俄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定,該協定將於2024年底到期。

發展氫能成為重要解決方案

除設法尋找能源進口的替代國外,大力發展替代能源也是歐盟應對能源問題的重要舉措,而氫能就成為歐盟的「首要選擇」。

自俄烏沖突爆發後,氫能在歐洲的地位迅速提升,被視為交通、運輸、化工、冶煉等行業低碳轉型的「終極能源」。對歐盟而言,發展氫能不僅能解決自身能源問題,推動能源自主,還有利於實作減碳目標,推動自身能源轉型。

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批準一項名為「IPCEL Hy2Infra」的計劃以支持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歐盟委員會表示,該計劃涉及33個與氫能相關的專案,包括建設大型電解槽用於生產可再生氫、新建和改造約2700公裏的氫傳輸及配送管道、建設大型儲氫設施等。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葡萄牙和斯洛伐克7個歐盟國家將為計劃提供69億歐元的公共資金。

此前,歐盟委員會於2020年出台了【歐盟氫能戰略】,在全產業鏈各環節部署了840個相關專案。2022年,歐洲能源供應調整計劃公布,目標是到2030年在歐盟生產1000萬噸可再生氫,並進口1000萬噸可再生氫。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該計劃自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果,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的天然氣消費降低了18%。

而為進一步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歐盟於2023年3月推出了歐洲氫能銀行,為中標企業提供資金補貼,在其拍賣機制下,企業綠氫生產的成本越低,溢價越少,就越容易成為中標者。

另外,歐盟多個成員國都在氫能領域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這些政策也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支持與推動。

(來源:新華社)

作為歐洲氫能的「領頭羊」,德國在2020年就出台了首版【國家氫能戰略】,計劃投資90億歐元促進氫能的生產和使用。2023年7月,德國對該戰略進行更新,進一步細化制氫、氫能管道和套用場景,旨在到2030年成為氫能技術領先國家。

德國政府還計劃在2027至2028年前改造和新建超過1800公裏的氫氣管道,並規劃建設5條大型「氫能走廊」。該計劃也受到歐盟委員會的支持,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同意德國政府為輸氫管道建設提供32億歐元資助。

西班牙也對氫能產業給予高度重視。2020年10月,西班牙政府釋出了「氫能路線圖」,並透過招標和補貼政策等方式,積極支持氫能專案的建設。西班牙還加強在氫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於2022年與法國、葡萄牙共同建設了名為「H2Med」的能源互聯專案,旨在建設一條連線三國的跨境輸氫管道。

同時,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多個歐盟成員國也積極發展氫能產業,出台一系列補貼與支持政策,發展本國制氫、用氫專案。

歐盟氫能供應鏈少不了中國

目前,中國氫能產業已逐步進入技術攻堅關鍵階段,綠氫制取、氫燃料電池、大流量加氫站控制系統等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據國家能源局科技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氫能專利位居全球第一,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

中國在電解槽(電解槽是利用電能將水分解並生成氫氣的關鍵器材)領域的研發和制造能力也處於世界前列。據海外網援引【Energy News】網站6月11日報道,隨著能源低碳轉型持續深入,中國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正引領世界電解槽市場,中國制氫器材的價格也不到歐盟器材的一半。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睿咨得(Rystad Energy)公布的能源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解槽裝機量達1吉瓦,鞏固了其在該技術套用方面的世界領先地位。睿咨得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電解槽的裝機容量將達到約2.5吉瓦。

中國電解槽出口量也迅速增長。某電解槽生產企業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隨著全球各國陸續制定「雙碳」目標後,制氫裝備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2年至2024年,該企業的出口訂單都是100%的增長率,連續三年翻番。

(來源:央視)

對於中國電解槽的走俏,一些歐洲企業卻動了「歪心思」。據界面新聞援引【金融時報】7月1日報道,包括西門子能源和蒂森克虜伯在內的歐洲二十多家大型制造商致信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要求歐盟「增強」對華「補貼」的審查力度,遏制中國進口氫能器材對歐盟當地制造商的「沖擊」。

歐盟委員會也的確試圖透過制定更嚴格的規範限制對華制氫器材的進口。歐盟氣候專員霍克斯特拉在荷蘭燕豪芬理工大學發表演講時稱,歐盟未來將制定明確標準,來建立歐洲電解槽供應鏈。他聲稱,雖然歐洲擁有良好的電解槽制造能力,但中國正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過量」供應。

不過,面對中國電解槽在成本和品質方面的優勢,更多歐洲氫能企業還是做出了選擇。

今年4月,歐洲氫能銀行在首輪拍賣後向7個氫能專案提供7.2億歐元資金補貼。有業內訊息人士表示,一些成功專案的低價投標表明,它們將使用更便宜的中國器材,歐盟委員會未透露這是否屬實。而根據路透社看到的歐盟委員會檔,約1/4申請資助的專案計劃從歐盟以外采購電解槽,另有1/4的專案計劃同時使用歐盟和非歐盟制造的器材。

另外,2024年8月28日,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政府宣布,中國電解槽制造商Hygreen Energy將在該地區投資20億歐元,建設一座綠氫工廠,該工廠的產能預計最高將達5吉瓦。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歐盟委員會與各歐盟成員國出台多種補貼與支持政策,但歐洲自身的綠氫供給仍較低,這也讓歐盟全力發展氫能產業的雄心有些「底氣不足」。另一方面,中國在電解槽制造領域的實力和在全球氫能供應鏈的地位有目共睹,對歐盟而言,加強與中國在氫能領域的合作與溝通,才是推動歐洲各國能源轉型的有效舉措。

參考資料:

德國汽車業咋變得這麽「慘」?| 車百智庫

德國汽車供應鏈轉型之路面臨多重挑戰|新華社

記者觀察:德國汽車電動化轉型之路遭遇「逆風」| 新華社

德媒:德國汽車巨頭是否陷入困境?| 參考訊息網

「BBA」上半年營收利潤齊降 中國品牌正加速進軍豪華車市場|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