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上汽通用銷量暴跌50%:20年爬上的巔峰,幾年就大潰敗了

2024-08-23汽車

文 | 做鏡觀天

「末路狂奔」的通用

01看不到頭的惡性迴圈

「我尊重我們的競爭對手,華為、小米這些IOT企業都是曾經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他有的很多東西我們沒有,也很難學會。但我們不能怕,我們也有美麗的地方,要和他們美美與共。你一定要去硬拼智能化,代價很大,等你做出來了人家又領先兩代了。我們要做fast follow,要緊緊跟上,現在智能化差兩代,我們努努力先做到只差一代。「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到。

賈健旭這話在如今的車圈頗為刺耳,在客觀上承認智能化的差距,也不盲目大力出奇跡短期超越。不像某些合資人認為:可以隨時殺回來贏下市場。

賈總如此客觀懇誠的背後是上汽不容樂觀的基本面。上汽集團2023年的銷量為502.1萬輛,同比下滑5.31%,距離2018年巔峰時期的705萬輛,跌去近30%。公司整體銷量已連續5年下滑,連續第6年沒有完成年度銷量目標。

上汽集團已連續兩個月丟掉了國內銷量第一的寶座,取而代之的是比亞迪。早在2020年,比亞迪的市值首次超越了上汽集團,成為中國車企的市值「一哥」。目前比亞迪的市值在6650億元左右,上汽集團是1580億元左右。如果今年上汽丟掉連續18年銷量冠軍,或許有人會寬慰至少還是前幾名,但銷量下滑的惡性迴圈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這其中上汽通用下跌最為嚴重,2023年,上汽通用的銷量在六年連降後跌至100萬輛,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三大品牌同步下滑。2024年一季度,上汽通用為通用貢獻1億美元虧損,截至上半年,上汽通用銷量同比下滑近50%。與此同時,2024年前兩個季度,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分別虧損1.06億美元和1.04億美元,虧損引發美國通用總部高度關註。止不住的跌勢讓美銀美林分析師在財報電話會上發問:通用是不是該嚴肅地考慮,關閉或者賣掉中國業務?

談及上汽通用,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20年爬上的巔峰,幾年就大潰敗了」。 從1997年到2017年,20年的市場耕耘,上汽通用以讓人咋舌的速度,創下了200萬輛年銷量,那是巔峰。但是,從200萬輛跌破到100萬輛,上汽通用花了不到7年時間。

02 打敗通用的更多是自己

除了新能源改革浪潮引發的不適,上汽通用在燃油車時代就犯了不少致命錯誤,比如三大品牌定位和價格相近「自廢武功」,「三缸機時代」通用是受傷最深的那個。

按照上汽原來的規劃別克負責中高端,雪佛蘭主打中低端各司其職。但是由於價格段差距不大,又有一些車型采用同一平台,消費者往往認為兩者除了價位沒有區別。比如別克君威和雪佛蘭邁銳寶XL,別克「以價換量」會率先拿走雪佛蘭的生存空間。在已經被嚴重壓縮的空間裏,雪佛蘭還要和本田、福特、大眾等老對手殊死爭奪,以及「卷王」比亞迪的多路競爭。

二線豪華品牌凱迪拉克的日子就更難過了。縱觀凱迪拉克近10年的發展,在歷經了數年高速增長期,2021年達到23.31萬台的頂峰後便開始逐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其全系銷量僅為6.2萬台,同比縮水將近三成,成為跌幅最大的主流二線豪華品牌。

2017 年,凱迪拉克主力車型 ATSL、XTS,終端優惠七折,次年上市不久的 XT5 優惠後不到 30 萬元。以價換量的策略讓凱迪拉克在 2018 年提前實作 20 萬輛的銷量目標,但價格體系就此崩塌,從二線豪華逐漸淪為普通合資車企,並向下擠壓別克、雪佛蘭價格。

圖源:凱迪拉克官網

三缸機也並非上汽的專屬,在國六B排放標準日趨嚴格和雙積分政策之下,減排就成為車企頭等大事。事實上除了通用,寶馬、日系三強、吉利等也都有釋出三缸機車型。由於諸多原因三缸機在國內確實銷量不佳,但能被人「稱為原罪」的恐怕只有上汽通用。

說起來其實也並不奇怪,因為上汽通用在三缸機研發上投入近十年,也是面向未來的戰略之作。2017年,上汽通用正式對外釋出三缸發動機,在通用汽車看來此舉意義非凡,第一上汽通用終於在國內擁有從2.0T到1.0T全系動力總成,一開始的布局終於完成;第二通用汽車在發動機小型化戰略上終於走到了所有車企前面。

於是我們看到上汽通用將三缸機搭載在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的各大車型上,包括英朗、昂科拉、邁銳寶XL等經典車型,大約有70%車型銷量是三缸機。

" 未來三至五年,主流的主機廠都會上三缸機。"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這句自信滿滿的預言後來被參照無數次,配上三缸機失敗的銷量成為「三缸機就是菜的註腳」。

2018 年英朗年銷量從上一年的 42.1 萬輛下滑至 26.2 萬輛,同比下滑 38%,接下來的兩年,市場對於三缸機的接受度也沒有實質性提升,別克不得不於 2020 年再次換回 1.5L 四缸發動機,但是市場份額的損失已經難以挽回。

所以有通用內部人士認為,通用的產品競爭力並不差,但很多時候還沒找到競爭對手先把自己卷死了,再加上一直找不準上市節奏,所以才會差距越拉越大。

跟不上時代的上汽通用

01 看到風口不等於能抓住風口

對於合資車我們經常聽到的一點就是:合資車保守眼光不行不敢冒險,但曾經的上汽通用還真不是這樣。 早在2008年上汽通用就提出「綠動未來戰略計劃」,將積極踐行節能減排,全面推行電氣化技術。2017年上海通用旗下產品將全系標配發動機智能啟停技術;未來五年將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新品,且每年推出1款國產混合動力車,覆蓋從弱混到強混,非插電到插電式的全類別新能源產品。

但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復雜的,直到2021年上汽通用才全面布局奧特能平台+PHEV,才有別克E5、微藍6、凱迪拉克IQ熬歌這些新能源車型。今年7月份,上汽通用新能源銷量只有7901輛,如果刨除GL8插混3483輛,只剩下4418輛。這其中2898輛還是入門十萬級的微藍6貢獻的,這個成績實在跟合資大廠的身份難以匹配。

那麽上汽通用的「萬丈雄心」是怎麽磨滅的呢?怎麽就沒能實作轉型呢?

有上汽內部人士對媒體表示,因為過去合資品牌燃油車存在溢價的情況下,仍能取得成功,所以通用總部要求新能源車也需要保證一定利潤,兩者之間不能出現打架情況。再加上新能源市場早期「小散弱」,如果不是特斯拉橫空出世,國內做電動車的大概率會當成「騙補」的老頭樂。

所以原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才會公開表示,「主流車企不能將95%的燃油車市場立刻丟棄,而去搶占5%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話今天看來不可理喻,但在過去可能就是最理性的考慮。我們不能只看到比亞迪在今天成為中國市場不加定語的第一,也要看到過去比亞迪燃油車時代銷量一般,轉型負擔較輕,再加上長年一體化垂直整合戰略多年利潤很難看,比亞迪堅持到今天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誇張。

作為分部的上汽通用也好,還是上汽福特也好,首先是作為分部執行集團戰略,盡可能完成市場目標不帶來虧損。至於從燃油車全面轉向新能源車這是總部才有可能實作的。

今年第二季度,通用在美國交付總量達到696,086輛,同比增長0.6%。旗下品牌雪佛蘭、GMC、別克和凱迪拉克均實作增長。電動車的銷量創下紀錄,交付量達到21,930輛,比第一季度增長34%,同比增長40%。但占比只有三十幾分之一份額的電動車,顯然不是通用的心頭好。

事實上,通用電動汽車的目標被放棄了,通用汽車行政總裁瑪麗·巴拉放棄了對公司電動汽車專案的預期,表示無法達到原定明年年底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生產目標。市場的需求將決定公司實作這一目標的速度,而目前電動汽車的交付速度正在放緩,到2035年能否實作全電動車隊的目標將取決於消費者的接受程度。

瑪麗·巴拉 圖源:網絡

過去十年,通用集團舍棄了對銷量規模的追求,不斷撤出非核心市場,停產非核心產品。 2017年結束歐洲;2019年在美國停產六款銷量不佳的轎車車型,並關停相應的5家工廠;2020年後相繼結束印度、泰國、澳洲、俄羅斯等市場——從而聚焦中美兩個核心市場。如今通用的野心恐怕只剩下了做區域性霸主,成為一家科技公司而非汽車公司。那麽上汽通用想要的無上限支持,恐怕是不存在的,相反在最近頻繁傳出上汽通用要裁員減產。

02 有規模才能談未來

汽車行業歷來重視規模和效率,「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在這個行業裏經常上演。

「合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電動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的確落後了。」10月底,在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制造總部專職副總部長、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建彬,說出了當下合資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一方面,合資企業目前車型開發周期在四年左右,但國內新能源車企基本兩年左右;另一方面合資企業在芯片、軟件等開發上未能做到本土化,尤其在新能源「三電」呈現頭部聚集效應,頭部供應商掌握多數關鍵資源,當設計的車型產量達不到預期時,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存在問題,導致新能源汽車成本難以下降。

目前來看,合資裏上汽通用算是智能化轉型力度比較大的。據媒體報道,無論是插混技術的投放,還是軟件和數碼化技術的本土化研發,上汽通用都經歷了股東雙方的深度博弈,最終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占了上風。上汽通用也獲得了通用體系裏前所未有的技術開放許可權。

從目前的銷量來看,通用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在外資品牌中位居前列。目前,整個數碼化產品的開發流程已經100%由中國本土團隊獨立完成。別克和雪佛蘭率先實作了數碼化產品100%本土化研發,到今年10月,凱迪拉克系列車型的數碼化功能研發也將迎來全面本土化。2024年7月,上汽通用推出了NOP智慧領航輔助駕駛系統,是首個合資企業推出的首個領航輔助系統。

但大象轉身從來不易。原通用汽車人士,現任亞仕龍汽車科技創始人劉小稚對媒體表示,合資公司面臨的困境其實就是通用汽車在全球所面臨的問題,通用的年銷量從最高時的1100萬,到目前跌到只有500多萬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於管理者來說,能否快速穩住下降的趨勢是當務之急。這樣的背景下,必須要快。新上任的管理者想要扭轉這個局面,將面臨很大的壓力,小打小鬧的改革肯定是不行的,技術和行銷對於當今的汽車品牌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但是要想快速的扭轉局面,必須有大刀闊斧改革和破釜沈舟的勇氣。這對上汽通用這樣的大型組織來說,是不容易的。

寫在最後

「實際上留給合資企業只有兩年的時間,我們要麽go big要麽go home。」當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開玩笑地對外方股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未必是說上汽只剩下兩年時間,但汽車行業分秒必爭已經是真實寫照了,要不怎麽會有自主品牌把產品周期壓縮到幾個月呢?

不管是上汽通用還是上汽大眾,亦或是其他合資品牌,最大的問題並非技術和人才,而是不夠本地化,遠離市場,難以應對激烈變動的市場。過於執著復刻全球熱門車型,過於考慮外部成熟供應鏈,在進入中國市場二三十年之後仍然出現「水土不服」,這一尷尬局面。

參考資料:

賈健旭: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裏幹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上汽失利45億 來源:億歐汽車

上汽通用,退無可退 來源:BusinessCars

上汽通用7月銷量跌至1.5萬輛 來源:晚點LatePost

賈健旭的非常使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賈健旭說真話 來源:AutoReport 汽車產經

上汽通用,小打小鬧的改革不行 來源: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上汽通用,何至於此 來源:遠川汽車評論

電動化轉型迎劇痛,上汽通用繼續沈淪?來源:ZAKER

文章來源:首席商業評論,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