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電車車主春節返鄉路:排隊充電時有後來者「呲溜往裏鉆」

2025-02-03汽車

不出意外,電車又成了春運自駕出行的話題中心。因為雨雪天氣,他們遭遇了由堵車、管制引發的一系列困境。空調不敢開、中途又趴窩……部份網友直言「春節長途電車湊什麽熱鬧」,也有人認為「遇到極端天氣,油車一樣面臨問題」。

隨著國家加大力度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近十年來,每每遇到假期,電車都會成為討論的話題。焦慮,是電車車主長途出行的關鍵詞。與極端天氣下的困境相比,充電是他們日常長途出行最為關心的場景。

春節前夕,記者駕駛純電新能源汽車從北京沿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了解電車車主遇到的問題,聽一聽他們的建議。

1月23日20時50分,京港澳高速(港澳方向)石家莊東服務區共有4個品牌的充電站,充電樁數量充足。國家電網充電站暫無車輛充電。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攝

選擇自駕:後備廂的心意讓年的意義實作一大半

「2025年春運期間,自駕出行預計達到72億人次,約占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的八成。」這是來自國務院新聞辦新聞釋出會上的權威預測。

在中國,沒有哪個節假日的自駕出行人數比春節假期更多。返鄉的人們早早準備、滿心期待,帶著一車廂的祝福和心意,踏上歸途,風、雨、雪無阻。基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逐步上升,電車長途出行的人群也在增加。

在談及充電問題的同時,幾名電車車主順便回應了網上經常出現的言論。

「一到節假日充電排隊,有些網友就說我們‘活該’‘為什麽非要開電車’?」朱先生覺得不可理喻,「有些人在網上張嘴就來,一些城市是限購的,像我們等了好幾年排到了新能源車的購買資格。」

「明知道春節期間情況復雜,車非開不可嗎?」部份網友更是將自駕群體「一網打盡」。

對此,朱先生和車主王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在他們看來,春節假期有不一樣的意義。「在外忙碌一年,誰不想給家裏人帶點禮物、年貨,隨便一買就把後備廂塞滿了,且不說高鐵票不好買,要是坐高鐵好多東西就帶不回去了。」劉先生覺得,當家人看到滿滿的心意,年的意義就實作了一大半。所以他每年春節都會選擇自駕返鄉,即便路上更累一點。

「回家走親戚有車也會更方便一些。」兩名車主稱。

與朱先生、劉先生不同,從北京自駕回長沙的電車車主陳先生絲毫不介意別人怎麽說。「我自己買的車,想開到哪兒都行。」他認為,碰到問題不應該一味地指責自駕返鄉的人,而是提醒大家做好規劃,建議完善基礎設施,「這是能讓大家都受益的事情」。

充電問題:排隊問題最突出,易引發衍生矛盾

記者出行的時間段為1月23日17時至1月24日7時,這期間,夜間車流量相對小且並非自駕出行的最高峰,沿途在京港澳高速(港澳方向)的7個服務區停留,其中3個服務區充電需要排隊。

1月23日18時40分,京港澳高速(港澳方向)保定服務區充電站,8個充電樁全部在充,兩輛車在排隊。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攝

值得關註的是,伴隨充電排隊出現了不少衍生問題。

占位不充電,等待便宜時間段。 在距離北京城區近200公裏的保定服務區共有8個充電樁,記者18時30分左右抵達時,有兩輛車正在排隊,之後15分鐘內陸續有5輛新能源車抵達充電站。

在排隊等待的時候,記者註意到有一名車主挨個檢視充電樁的情況。就在記者上前詢問原因時,他敲開了其中一輛車的車窗。

「你這車充電了嗎?」他詢問。

「怎麽了?」

「充電樁上顯示的‘待機’啊,你充哪兒了?」詢問的車主已經明顯帶有怒氣。

「哦、哦、哦,沒註意到。」

「充不充?不充別耽誤時間啊!」

此時,這名車主匆忙下車、掃碼、充電。「這人鐵定不是沒註意到,就是占坑等著便宜的時間段再充。」在跟敲窗的車主交流時,他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他之前碰到過。此時是18時46分,手機客戶端顯示,充電樁的電價為「尖價」,每度電超過1.9元。19時則轉為「峰價」,每度電1.75元。

充電速度已變慢,執意要充滿。 電車車主大都知道,電池在30%至80%之間充電速度最快,超過90%充電功率就會快速下降。每逢節假日,不少充電樁品牌會呼籲車主將電池充至85%左右,且部份品牌將充電上限設定為95%,目的就在於提高充電樁的周轉率。

記者註意到,不少車主在充電至90%、功率大幅下降後堅持將電充至100%。「最後這10%的電可能要三四十分鐘才能充滿,在充電高峰的時候影響很大。」車主周先生稱,理解一些車主的焦慮,他們必須要把電充滿,「我不會這麽充,一般超過85%就會喊下一位來充。」

看到有空位,呲溜往裏鉆。 1月24日淩晨1點多,邢台服務區,排隊等待的車主看到一輛車駛離,下車檢視充電位後,調轉車頭正要駛入充電位。此時,只見一輛進入服務區的車,朝著空閑的充電樁徑直駛來,在車輛還沒到位時,副駕駛位便下來一名女子,快速跑向充電樁,拔下充電槍。

等待多時的這名車主下車了,帶著火氣。

「沒看見排著隊呢?急什麽呀?」

「哪有排隊的?」

「我啊!還有一輛車在排著呢,後邊排去!」

此時,司機下車,開啟車上充電蓋,示意女子插入充電槍。眼看事態可能升級,記者上前作為證人,提醒後來車輛。

「排隊的車不會剛好就停在這輛充電的車前面,您看一眼就知道有人排隊。這次充上了,下次別人也可能搶在您前面。」一位下車遛狗的女士此時也說話了。

設施改善:充電樁數量增加、品牌增多

這名排隊等待的車主劉先生得以順利充上電。他告訴記者,京港澳高速北京至鄭州的這條路線每年要走多趟,充電設施還算比較完善。

充電樁數量增多、功率提升。劉先生感受到,近幾年來,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覆蓋率已經很高了。「早幾年導航提示沿途好幾個服務區都沒有充電樁,現在基本都有。」

上述朱先生、陳先生也發現,充電樁的數量有明顯增加。「現在每個服務區的充電樁數量基本都多一倍吧,以前4個、6個,現在8個居多,有的十幾個。」

在1月8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高博介紹,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累計已經建成充電樁3.31萬個、充電停車位4.93萬個,較2023年底分別增加1.21萬個、1.66萬個,已建設充電設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占比從2023年底的85%提升到97%。除少數高海拔服務區外,基本實作全覆蓋。

車主們還註意到一個變化:充電樁品牌變多了。「以前基本都是國家電網的樁,現在一些新勢力品牌開始在高速服務區建充電樁,充電速度更快。」朱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記者註意到,石家莊東服務區有4個品牌的充電樁,除國家電網,還有一個新勢力品牌、一個傳統豪華品牌和一個河北當地品牌。

此外,國家電網的充電樁大部份已升級為120千瓦的快充。交通運輸部近期表示,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廣泛套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設施,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還建設了600千瓦至800千瓦的超充電站,盡量滿足短時快充的需求。

在保定服務區,記者遇到了正在豎立宣傳提示牌的工作人員。「提醒車主遇到高峰排隊的時間段,可以走地下通道去對面的服務區充電。」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看到提示牌說明地下通道已經開啟,沒看到提示的也可以詢問服務區人員。

1月23日晚,京港澳高速(港澳方向)保定服務區充電站,工作人員在設定提示牌,提醒車主可以透過地下通道去對面服務區充電。新京報記者 行海洋 攝

車主建議:設定合理的充電排隊區域或等候機制

充電樁的增加,伴隨的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多名車主稱,設施有改善,但是充電排隊情況沒得到根本改善。

為此,大家各顯神通。有的下載多個軟件,反復規劃路線,交叉對比;有的讓副駕駛的人員隨時關註下一個服務區的充電樁使用情況;有的選擇下高速,到周邊區域尋找充電樁,「既便宜,還不用排隊」。

總的來看,電車車主更希望進一步完善充電設施、規範充電秩序。對此,他們建議:

核心城市周邊 200公裏 300 公裏服務區設定更多充電樁。 車主李先生提出,目前電車的電池普遍為60至100度電,高速行駛200公裏到300公裏後大家充電較為集中。他認為,應當在距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200公裏到300公裏的高速服務區設定更多充電樁。

此次出行,記者同樣註意到,在距離北京城區近200公裏的保定服務區充電排隊情況最嚴重。1月27日從北京出發返回新鄉的郭先生也反饋,保定服務區排隊車輛多,後續車輛分流後,在石家莊東服務區則無需排隊。

設定合理的充電排隊區域或等候機制。 記者采訪的多名車主遇到過高峰期間充電插隊的情況。「沒人引導,也不好辨別誰先誰後,很容易引發矛盾。」劉先生指出。

對此,包括劉先生在內的多名車主建議,設定清晰的排隊區域,能夠體現出排隊的先後順序;或者設定叫號機制,人工或者自助叫號,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則可以有依據評判。

引入更多品牌充電樁提供多元選擇。 朱先生認為,目前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絕大部份是國家電網,應該引入更多品牌的充電樁,形成開放、競爭的環境,為車主提供更多元、更優質的選擇。

高峰期設定強制斷電機制或按鈕。 有的車主認為,在春節等節假日充電高峰期應該設定85%的充電上限,到限強制斷電;或者設定按鈕,超過85%的,排隊的車主可以結束充電。

今年春運期間,交通運輸部表示,充電排隊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來的階段性挑戰,正在會同相關方面全力以赴,持續最佳化提升各項充電服務,更好保障人民群眾便捷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