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放松點

2019-11-18汽車

近期出差,返程的高鐵上,把手機充電,插座在座椅下方。

耳機裏聽著靜心音樂,慢慢就迷糊了。到了某一站,要調轉車頭,座椅要統一扭轉方向。

我看到身邊人都站起來,就趕緊站起來,忘記了充電器還插在座下。

坐在靠近走道的人,迫不及待推動座位轉向,推到一半,推不動了,發現我的電源線被絞住了,我趕緊喊停,想抽出來,可是不行。

我彎腰去拽,沒有效果。往回推了一下座椅,似乎能松動些,於是繼續拽,還是不行。

這時候就急躁起來,恨不得要踹兩腳座椅。

或者真正想要踹的,是那個毛手毛腳、著急轉向的家夥。

但其實人家也不算錯,錯的是自己,誰讓你忘記了拔下插座呢?

誰讓你自己的東西都看不住呢?多大的人了,這點腦子都沒有?

我實在是很不開心。但是又找不到發作的理由,只是用力把已經扭轉到一半的座椅重新恢復原位(帶著情緒),電源線終於可以輕松取出來了,上面已經沾滿了黑色的油汙。

簡單檢視一下,電源線是不能用了。好在插頭沒壞。

我示意身邊的人:你可以繼續轉動了。然後就去了洗手台——用肥皂把手洗幹凈。等回到座位的時候,我發現,手機、包包扔在座椅上了。身邊人都算道德到位,沒人順手牽羊。

想必剛才走的有點匆忙,有點尷尬,都沒顧上私人物品。如果這些東西丟了,損失遠遠大於一根電線。

因小失大的悲劇,幸虧沒有上演,顧頭不顧尾,說的就是我了。

火車重新發動以後,我感覺到有一點荒唐。

畢竟還是生氣了,還是惱火了,還是忍不住要發作了。

如果不是公眾場合,諸多人看著,不想自己丟了醜,恐怕是要發脾氣的。

是的,脾氣就是這麽壞。

最諷刺的地方在於,就在事發前一秒,我還在「靜心」。

想起那個寓言:沙漠裏的吸血蝙蝠,會吸取馬兒腿上的鮮血,無數馬兒因此喪失。然而他們並非死於蝙蝠之口,因為蝙蝠的肚量是極其有限的。馬兒性格暴烈,被咬了之後會狂奔怒跑,結果血流不止,如此愈發激起血性,難以制止,最終不得不停下時,悲慘的結局已經鑄成。

我是一個敏感的人,愛多想。

在余下的路程上,我想了一個已經想過很多遍的問題。

壞脾氣,怎麽辦?

我的愛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嘲笑我:幸虧還修行,如果不修,又會是什麽樣子?

是啊,修了,都這樣,如果不修,會將是怎樣?

這只是旅途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事,讓我覺得有一點觸動。

我覺得,之所以對於小事會有大的反應,是因為內心的壓力感太重,在我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種近似底色的雜訊,在持續運作著。那是一種惴惴不安的緊張感。

緊張,就是緊緊地崩著(張)。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緊張的人。

總是聚焦某個目標,總是內心絮絮叨叨,翻來覆去考慮某個事情。

把什麽都看得太重了,把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形象,看得太重了。

所以,當不如預期的事情發生,就不樂意接受,傾向於否定它——這就是生氣。

尤其是當它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差錯、能力缺陷的時候,更是傾向於抨擊它——這就是憤怒。

我想,有沒有其他的表現方式?

如果是另外一種性格的人,會怎麽做?

他會不會輕松地笑一笑,甚至自我解嘲?

當別人盯著他的窘態時,他不會惱羞成怒,也不會急於逃離現場,而是嬉笑如常?

我多希望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人,有一顆寬廣的內心世界,所以能容下很多小事情。

對自己的能力、價值、尊嚴有堅不可摧的信任,所以不會重視那些微不足道的反面案例。

女兒喜歡看【小馬寶莉】動畫片,裏面有一個瘋瘋癲癲的小馬,叫做碧琪。

她的口號是:越是不開心的時候,越要笑,大笑起來吧!

碧琪是所有人的開心果,是派對上的喜劇女王。

她的童年是悲慘的,在悲慘的遭遇中,她沒有變成抑郁癥患者。

她沒有強調自己的原生家庭……現在這個概念太火了,似乎自身所有的人格缺陷,都可以推卸到不合格的父母身上去。

她從黑暗中的一絲微光中領悟到,笑是自己僅有的武器。

這又讓我想到近期在讀的一本書,【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經歷過納粹集中營生活的。他的名言是:無論什麽樣的遭遇,都不能奪去一個人最後的自由,即選擇什麽樣的態度。(大意)

又有名人曾說,所謂自由,就是在受到刺激和做出反應之間,在那個間隙中,你的選擇。

身不由己的發脾氣、憤怒、咆哮、指責別人要為自己的痛苦負責,這是一種選擇。

這種習性可以看做一種寄生在我們身上的人格,一個擬人化的局部自我。

如果看穿了它的把戲,當它受了刺激,要崛起的時候,及時地——不是要阻攔它,而是取笑它,嘲笑它。

會怎麽樣?

是不是,就意味著自我解嘲了?

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超越——整體的自我,超越了那個局部的自我。

經由這種超越,整體自我把那個局部自我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來,融化了它,吸收了它。

整體自我變得更加高大,更上了一層樓,更加超然物外,更加完整,更加和諧了。

這才是修行吧。

修行,並非是功利性的。

修了,就要見到效果。好像花錢去了培訓班,回來就要看到成績提升。

修行是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態度。

修或者不修,生活就在那裏。

對自己負不負責,對身邊的人負不負責,選擇,就在那裏。

如果上帝現身,告訴我說:你能活到90歲,當你90歲生日時,你能修好。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有必要修嗎?——有沒有必要?修好了,人也死了,修也白修。

不,不白修。

修,不是為了修好後,享受到什麽裨益。

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給世界制造更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