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卷到撕逼,比亞迪被硬懟,汽車行業如此水深火熱了?

2024-07-02汽車

現在的車企釋出會,不踩一下友商不懟一下競品,就好像就沒法辦下去了。這在以前是萬萬不敢想的。也就幾年前,各大車企的新車釋出會上對提及競品是極度敏感,連參數都極少會公開拿來對比。現在基本是直接點名。

都在生死關頭,大家不看重臉面,這點其實也情有可原。但是有些話題咱還是得說個明白。

比如,汽車行業應該卷價格還是卷價值的話題。

該話題起因是余承東在2024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論壇上開炮,強調卷價值才是破題之道。

隨後長城火速加入戰局,在新哈弗H6的上市釋出會上強調低價的危害,表示要警惕對手「出老千」,不認可所謂的卷價格。廣汽、上汽等企業也紛紛入場,提到低價會影響質素和安全,影響國內的產業布局。

當然了,究竟什麽叫卷價格,什麽叫卷價值,其實每家車企的定義並不一樣。像如今這樣的亂局,又很容易把大家給繞暈。

到底各大車企卷的方向是什麽?個人有一些見解,與大家分享一下。

卷王比亞迪,全產業鏈通吃

雖然沒有明確的指向,但各大車企的價格壓力,可能很大程度就是來自比亞迪。今年以來比亞迪打出了「798」和「998」兩張牌,確實令很多車企非常難受。

798的秦PLUS DM-i榮耀版就是卷價格的最好代表,相比三年前的混動首秀,這款新車的配置提升微乎其微,入門版本僅僅增加了一個智能語音功能,再就是多了個Type-C介面,升級6喇叭,增加後排出風頭這些細枝末節的變化。但相比三年前11.38萬元的尊貴型,降價3萬多就是最大的殺招。

而且我們發現,比亞迪正在構築一套完整的價格體系,把從買車到用車的環節全部打通。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過去大多數車企的啟動電池,也就是「小電瓶」,用的都是鉛酸電池,壽命往往只有3—5年。這個事情屬於「民不舉官不究」,反正由車主承擔,沒幾個車企在意。然後比亞迪直接全系車型換成了磷酸鐵鋰電池,直接把「小電瓶」變成了終身免維護。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新能源車險貴,也沒幾個車企在意,哪怕是號稱服務無敵的新勢力,也沒幾個摻和這件事。然而比亞迪不這麽看,最近比亞迪直營的車險上線了,費用直降兩成以上。

還有就是保養費用這塊,唐DM-i這樣的中型SUV,大保養換變速箱油、機油機濾、火花塞這樣一堆東西,總花費居然只要1000多,簡直是重新整理認知。

也就是說,如今比亞迪的卷價格不再只是車價,而是延伸到了整個用車生命周期。哪怕是本不與車企相關的部份,它也要管,甚至勇敢踏出一步去跨界「砸飯碗」。這樣的卷法,真的很難令人拒絕,已經成為絕對的護城河。

至於新推出的秦L和海豹06 DM-i,我倒覺得更多是卷價值的代表。

全新的混動專用平台,實作了更高的整合度,讓車內空間更大,包括乘坐空間和後備廂空間都有提升;更高的壓縮比、深度艾堅遜迴圈、低摩擦氣道這些技術的套用,實作了更高的熱效率,這對於整個行業都是有推動作用的;再就是板懸換獨懸,得到的操控效能提升;在重量增加,發動機功率下降的情況下,透過混動系統的更新,維持了動力效能不退坡。

我並不認為秦L比秦PLUS DM-i省的那點油是決定性的優勢。反倒覺得全方位提升所帶來的價值感,對車主來說更為重要。

憑借自己在三電領域的積累,以及現階段規模上的優勢,比亞迪確實給了其他車企非常大的沖擊。但要將它歸為單純的卷價格,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比亞迪追求的一直是,用電動化的方式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如何讓大家用上新能源車,如何降低用車的顧慮和費用。

比亞迪有超過10萬人的研發團隊,這個規模比大多數車企的規模還龐大,這讓它可以全面開花。甚至之前不被看好的智駕,在連續的高投入後,騰勢的新車智駕表現已經非常優秀,就看接下來的覆蓋了。

華為卷的,是「附加值」?

華為是最早提出要卷價值的企業,它所賦能的鴻蒙智行市場表現也可圈可點。其中問界M9更是成為50萬級別不分類別的車型銷冠,這一點不服不行。但在我看來,華為更多卷的,其實是車的「附加值」。

最近問界M5和M7都煥新了,這兩款車選擇了同樣一條路線,那就是漲價,問界M5變成了24.98萬起,問界M7則變成了28.98萬起。當然了,兩款車都是入門即高配。敢這樣做,說明華為心裏很明確,那就是自己新增的配置值這個價。

問界M9則更加明顯,這款車5月份賣出了16462台,已經成為50萬級別的「獨角獸」,碾壓了奔馳GLE、寶馬X5等一眾對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它有的一些配置對手沒有。

比如全新的智能像素大燈,有遮蔽自適應演算法,還能與ADS聯動;比如途靈智能底盤,可以完成車身協同控制,又能動態自適應扭矩需求;再比如HUAWEI SOUND卓越系列音響,功放輸出高達2080W,還有星環散射體高音單元。至於像鴻蒙智能座艙、ADS 2.0智駕系統、192線激光雷達這些,對於鴻蒙智行的旗艦車型來說已經屬於「標配」。

你說問界M9的這些功能厲害嗎?當然很厲害,不厲害能賣到50多萬嗎?有錢人也不是傻子。但它滿足的還真不是普通從A點到B點的需求,而是進階的一些享受。比如像ADS 2.0,我們試過確實反應很順滑,尤其是加減速的處理相當優秀。但真到早晚高峰,還是自己駕駛更方便一些。新科技給人的價值感,確實是一個很玄妙的東西。

目前來看,華為繼續在這個方向加碼。比如最近召開的HDC 2024年華為開發者大會,就公布了全新一代的「純血」鴻蒙系統,從作業系統內核到編譯器,再到開發環境的整合,全部是華為自研的。再加上新推出的盤古大模型,也是面向的新一代的AI控制。

等這條路走通了,車機系統不再是手機系統的「簡化版」,而是同屬鴻蒙系統,AI控制也能用到更多的領域。不得不說,同樣是每年幾百億的研發經費往汽車領域砸,華為與比亞迪投註的方向確實不大一樣。

卷「附加值」的另一家代表性企業就是極氪,這家企業的定位也很有意思。首先是很執著,只做純電,其他家的增程再火它也不稀罕;其次是四款車有三款屬於小眾定位,包括獵裝轎跑001、小鋼炮X以及豪華純電MPV 009,也就一款007稍微「正常」一點。這說明它的目標並不是普通使用者,並不是簡單的家用,而是認可它「附加值」的使用者群體。

極氪確實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駕駛質感非常突出,這一點來自從沃爾沃到路特斯,再到如今極氪的沈澱。這也導致了極氪001這樣一款定位相當小眾的車型,居然銷量一直都還不錯,最近更是成為25萬以上的C級轎車銷冠,把寶馬5系、奔馳E級這些經典車型都超過了。

所以很明確,價格、價值卷得好的企業,可以搶日系車的飯碗。而「附加值」卷得好的企業,可以搶BBA的飯碗。

除了卷,也要換思路使巧勁

在如今的汽車市場,比亞迪顯然已經成了氣候的。產品線齊全,本身全產業鏈也有成本優勢,因此想與比亞迪卷價格會很難。至於與華為比卷「附加值」,同樣也是一道難題。比如各大車企的車機大多數是基於安卓魔改,華為已經開始直接從底層重寫程式碼。

那其他車企就沒有出路了嗎?當然不是。可能需要使用更多的「巧勁」,就是滿足消費者的「既要又要還要」。

這方面之前的代表性企業就是理想,主打的就是定位精準外加揚長避短。

理想的虧電油耗一直不太行,但它的目標使用者並不怎麽用油,只在遠途出行時用來「應急」。理想的調校不夠好,目標使用者也不在乎,因為配置實在太高了。冰箱、彩電、大沙發一上,什麽煩惱都沒有了。很多時候,你未必要各個方面完美,滿足目標使用者的需求才是王道。

最近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摸到了門道,而且比理想做得更極致。最典型的就是奇瑞的捷途,這個品牌起初定位的其實是「青春版」瑞虎,推出的X70、X90這些車都是主打便宜又「大碗」。但試水市場後很快發現,光是性價比不足以出圈,於是轉到「旅行+」的賽道,隨後旅行者大火,迅速成為做「輕越野」的代表性企業。

包括最近的嵐圖FREE 318與深藍G318的「撞車」,也很有戲劇性。

兩款車定位各方面都很接近,名字居然直接撞上了,也說明這兩家都同時嗅到了318這個IP的價值。嵐圖FREE 318的定位是「公路旅行家」,長處就是遠途旅行的舒適度;深藍G318的定位是「新能源硬派越野車」,主打的是超強的環境適應力。但同時這兩款車都有很好的戶外內容,入門的價格和用車費用也都很低。

簡單來說就是大部份的需求都能滿足,還能有點「絕活」,這可能是新一代車型必備的特點。從結果來看,深藍G318上市5天訂單突破1.4萬輛,嵐圖FREE 318之前預售就拿了8000+的訂單,都比自家現有產品的市場表現更好,這說明使「巧勁」確實有效果。

寫在最後

如今的車企太難了,既要與比亞迪們卷價格,又不能完全拼價格,又要與華為們卷「附加值」,也不能完全拼「附加值」,因為投入、規模這些差距客觀存在。只能在價格不那麽敏感的區間,給出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時在各個方面盡可能做到最好,還能有點額外的「絕活」。想要活下去,這幾乎是唯一的辦法。

好在如今的大勢是自主品牌崛起,合資車份額逐步減少,市場格局的改變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各大車企只要維持住自己的基本盤,就還有希望。

現在就是比拼內力的關鍵時期,能夠熬過去的,可能就是這場「大逃殺」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