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新車購買避坑指南:別聽宣傳,上市半年再出手,相當於每天賺200

2024-10-11汽車

電科技網

嘴上說著不要卷,身體卻很誠實。

國慶剛過,不少車企就開始曬成績單了。鴻蒙智行全系10月1-7日訂單突破28600輛、小米SU7國慶期間新增鎖單6000輛、小鵬汽車國慶期間新增訂單破1.6萬輛、理想國慶期間大定2萬台。。。。。。

整個市場洋溢著一種車不夠賣的歡樂氣氛,但同行不同利是永遠的法則,市場再火爆也不可能所有廠商都吃到肉,就像A股大漲之後必然會有一大堆人深套其中。

實際上,訂單是一種非常虛的東西,而且現階段廠商們吹噓自己訂單的行為並沒有受到嚴格監管,因此經常出現一些訂單量與實際交付量不符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幾款這種聲量與銷量嚴重背離的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款車,大家都很熟悉。

首先來看一下智界S7,這款車2023年11月份上市時聲量很足,被寄予厚望,奇瑞內部還傳出了主動為這款車讓路的訊息,當時的訂單也十分給力,號稱一個月內大定破一萬。

實際上,智界S7上市後頭4個月月均交付量不到800輛,2024年4月份改款之後連續兩個月月均銷量突破5000輛,但隨後又開始下滑,8月份僅剩下了425輛。

智界S7的銷量可以說是遠遠低於預期,與它所投入的資源、得到的技術支持以及獲得的關註度相比,這樣的銷量顯然是不成正比的,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有多麽激烈,好車不一定好賣。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阿維塔,也沒有達到此前的預期。

2024年3月底,阿維塔12正式上市,官方宣稱其預定量已經突破4萬台,但從上市至今,阿維塔12月銷量從未超過5000台,銷量不能算差,但也並不算是爆款車型。在如今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月銷不過萬的車型,很難稱之為主流。

同樣的現象,還出現在另一個關註度比較高的品牌上——騰勢。

2024年7月初,新款騰勢N7上市,官方表示其上市24小時大定11687輛,這個訂單量還是不錯的,考慮到騰勢N7的高定位,這樣的訂單如果全部變成銷量,騰勢N7就可以稱得上是鹹魚翻身。

然而這款車7月份和8月份加在一起,月銷量僅為2000輛出頭。雖然經歷了不小的升級,但這一次改款,並沒有得到使用者的認可。

「長安系」旗下的深藍G318也有類似的情況,6月份上市,上市後120小時內訂單突破1.4萬台,看上去還是比較火爆的,但乘聯會數據顯示,這款車7月份銷量僅為2483輛,8月份則進一步下跌至1280輛。按照這個速度,交付完這批訂單,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其實與同級別的合資新能源相比,這些國產車型的表現並不算特別差,只是與銷量預期有差距,與龐大的訂單量相比更是顯得有些諷刺。

當然,對傳統老牌廠商來說,個別車型的銷量不及預期,並不會影響它們的整體表現,這麽多廠商,這麽多的車型,誰的手裏沒幾個拖後腿的呢?

問題是,大型廠商耗得起,某些造車新勢力就不一定耗得起了,訂單與銷量不符,很有可能讓他們面臨生存危機。

以哪咤汽車旗下重磅車型哪咤L為例,這款車4月份上市時獲得了很多關註,還有周鴻祎這樣的流量制造機月台,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官方宣稱這款車上市35天訂單量突破3萬台,但這款車上市後月均銷量僅為5000輛左右,也沒有達到此前外界的預期。

除此之外,另一個流量制造專業戶小米,在訂單量上也相當驚人。根據某些大V的說法,小米SU7上市僅40天,就已經釘選了10萬份訂單,此後小米官方又多次更新訂單量,一直在飆升,但到目前為止,小米SU7的月均交付量依舊維持在一萬輛出頭的水平。

這個成績當然不錯,但與訂單量相比,差距顯然是有點大的。

訂單量不錯,而實際銷量不及預期,這種現象在新能源時代還是很普遍的。

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所謂的「訂單量」,就跟中國古代戰爭動輒百萬人數的戰爭人數一樣,水分很大,不同的廠商透過各種文字遊戲,都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訂單量,外界很難掌握真實的訂單量;第二,現階段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確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新勢力廠商,出於謹慎的考慮,它們不敢也不想在短時間內大幅擴充產能。

那麽,消費者該怎麽選擇呢?歸根結底,車只是工業流水線上產出的代步工具,不是什麽藝術品,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廠商放出的驚人訂單量而失去理性,一句話,新車上市等等別著急,你不買我不買,天天就能賺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