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经常会讨论一个问题: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生孩子,甚至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结婚。
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年轻人说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老一辈父母呢又总是喜欢花样催婚催娃。
双方矛盾不停,纷争不断。结婚生娃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庭是否和睦的决定性问题。
这个问题真的那么值得讨论吗?蒲松龄早就告诉我们:生不生孩子是小事,生也行、不生也行,随缘就好。
【聊斋志异·卷一】里有篇文章叫「四十千」,这篇文章特别有意思。
说有一大户人家的管家,家里非常有钱。有一天,他忽然梦见一个人急匆匆跑到他家说:「你欠我四十千钱,现在该还我了。」
管家想问问具体怎么回事,可那人不搭理他,径直往家里走。梦醒后,他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当下就明白了,这孩子是来讨债的。
管家拿了四十千钱,捆好了放在了一间屋子里。以后凡是这个孩子的花销,比如衣食医药等需要花钱,都从这捆钱里面出。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管家检查了一下屋子里的钱,发现只剩下七百了。正好孩子的奶妈抱着孩子正在这边玩儿,管家就过来跟孩子说:「四十千钱快花光了,你该走了。」
这句话说完,孩子脸色大变,脖子弯曲、眼睛大睁。再去抚摸他时,已经断气了。
管家就用剩下的钱给这个孩子办葬礼,各种丧葬用品等正好把七百钱花完。
在这个故事后面,蒲松龄又讲了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年纪很大了却没有孩子,就向高僧请教。高僧说: 「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
意思是说:你不欠别人的,别人也不欠你的,怎么会有孩子呢?孩子是果,有因才能有果。所以生孩子这事儿,得有缘分。
文章最后,蒲松龄说: 「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生的是好孩子,是来报答我曾结下的善缘;如果生下的是坏孩子,就是来向我讨债的。
这话我们现在也会讲,乖巧懂事的天使宝宝是来报恩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是来讨债的,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蒲松龄接着说:「 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生了孩子不用过于喜悦,孩子死了也不必太过悲伤。连生和死都是小事,更何况生不生孩子呢?
我认为蒲松龄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生孩子这件事儿,随缘就好。有子孙缘自然会生,没子孙缘求也无用。
回到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问题。我认为蒲松龄给的回答就很好。
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该有恒定的标准。
正确的回答就应该是你想生孩子就生孩子,不想生孩子就不生孩子;你想结婚就结婚,不想结婚就不结婚。
这完全是一个随缘的事情。我有个朋友,年轻的时候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旅行、诗和远方。
后来在旅途中遇到了另一个不婚主义者。他们思想契合、步履同频,共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育有一女,生活幸福。
说坚持不婚的是他们,说家庭幸福的也是他们。矛盾吗?不矛盾啊!生而为人,我们要学会包容不同人的人生选择,也要学会接纳作出不同人生选择的自己。
所以,「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我的回答是,我们只要努力让自己感到幸福就好,其他的,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