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知名品牌宣布闭店,多平台停止订单引发网友热议

2024-10-14女人

知名品牌宣布闭店,多平台停止订单引发网友热议

美即面膜,这一曾在中国面膜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近日宣布闭店并停止接单,令众多消费者感到意外和惋惜。从2003年创立、2010年上市、2013年被欧莱雅收购的辉煌历程,到如今的默默退场,美即的兴衰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承载着市场变迁与消费观念的演变。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美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它的关闭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品牌命运、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思考。

美即的辉煌岁月

美即面膜的故事始于2003年。那时的面膜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对面膜的认知相对稀缺。创始人看准了这一点,推出了"平价面膜+单片销售"的模式,使得面膜逐渐走入普通家庭。价格亲民的美即迅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面膜的使用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间。

2005年,美即迎来了关键时刻。华瀚生物制药以7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即49%的股权,这一投资不仅为美即后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使其顺利进入屈臣氏这一知名零售渠道。屈臣氏作为美妆行业的标杆,能在其店中占有一席之地,意味着美即的市场认可度迅速提升。

在2007年,美即面膜已经成为屈臣氏的销量冠军,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商店。姑娘们在选择面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即。2010年,美即更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面膜行业的第一股,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美即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到了26.4%,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真正的面膜界黑马。

被收购后的转折

然而,正当美即如日中天之时,2013年,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以65.3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即。初看之下,这似乎是美即更上一层楼的良机,但实际上却开启了品牌发展的新挑战。收购之后,美即的业绩并没有如预期般提升。2016年上半年,美即竟然亏损了16.67亿元人民币,这让人们对欧莱雅的收购决策产生了质疑。

在2014年,欧莱雅在中国设立了"美即面膜专研中心",并推出了新品"鲜注膜力面膜",销售额在2017年略有回升,但美即的市场份额却已经跌出前六名,显示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2018年,美即宣布退出屈臣氏渠道,转向电商。这一策略在当时似乎符合市场大趋势,但也意味着放弃了与消费者之间长期建立的信任关系。

电商时代的挑战

尽管在电商平台上推出的新产品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自2021年起,美即的销售额却开始大幅下滑。在抖音上的表现尤其不佳,从2021年到2023年,美即的销售额始终徘徊在几百万元的水平,排名更是跌出了前1000名。2024年上半年,抖音上的销售额更是降至10-25万元,排名也降至4000多名。这样的业绩,无疑是对品牌发展战略的一次严厉考验。

2024年9月30日,美即突然宣布停止接单,电商平台上的商品陆续下架,官方小程序也发布了闭店公告。消费者对此反应强烈,纷纷在网上分享与美即的往事,感慨这一品牌的衰落。有人怀念自己学生时代用美即面膜的经历,另一些人则对美即的市场定位表示失望,认为其未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消费者的反响与行业的思考

尽管美即的闭店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怀念,但其背后的原因却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有网友指出,美即的衰落反映了整个美妆行业的变迁。现代年轻消费者不再单纯关注价格,品牌的功效、成分、包装和调性等因素愈发受到重视。美即未能及时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其逐渐被市场淘汰。

一些美妆行业从业者认为,美即的问题在于被收购后失去了灵活性,未能有效利用欧莱雅的资源。也有人指出,美即从屈臣氏撤出是个错误的决策,失去了线下渠道的强大客户粘性。

反观其他老品牌,如百雀羚等,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它们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需求。

未来的展望

美即的关闭让许多人感到惋惜,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消逝,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市场永远不会停滞不前。新的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也将拥有更多选择。虽然美即的故事似乎已画上句号,但面膜行业的发展并未结束。

未来,或许会有新的品牌崛起,引领面膜市场的新潮流。美即的经历为所有美妆品牌敲响了警钟: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网友所说,市场从来不留情,唯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