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中超速率慢是联赛打法问题还是球员水平不足?

2020-09-14体育

肯定是球员水平不足。

究其本因,真的是各方面都不足(球员自身的原因肯定有),导致了球员水平不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再浓缩一下范围嘛……又要说教育普及不到位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没有这么好的经济环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教育资源无法向体育领域倾斜,加上众所周知的问题,于是青训水平跟不上,在世界足球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拉脱节。这个没办法,多数人都是炮灰,除了高考改变命运,确实也没什么能力做更多的选择。

说实话,日本足球开始改革的时候,踢不出来的炮灰也不少,但别人的就业选择更宽裕,国内很多新闻采访报道又没有连续性,当时的日本孩子不踢球了能干什么,极少给过后续曝光。事实上日本当时经济环境比国内更好、产业结构更合理,不踢球以后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此外,有大批足球人才选择了投身青训,不管专职还是兼职(我在冲绳见到的其中一位小学教练就是兼职,家里是开海货行的),一代又一代地升级过来;再者,足球产业从结构到规模,发展得非常快。而足球这个项目以及产业,在日本国内自改革伊始,优先得到诸多政策的倾斜。

关键在于,不管官方还是民间,实干者大有人在。官方的因素不去说,也不做对比,这些子丑寅卯早就你知我知,多说无益。至于民间,当某个体育项目呈现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相关供应链就会快速搭建起来。这里先不提场地、器材等环节,单说和球员自身密切相关的「软件」部分,例如体能教练、营养补充、心理咨询、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几大块,一直滞后,没得到快速发展。

要说需求不够多催生不了供给,那绝对不可能。

就我个人而言,从学生时代至今,非医院环境下亲眼见过的运动伤病案例超千例,高中和大学时代就高达400多例,甚至一天之内在同一片篮球场见到四个人争抢篮板球,下地时两个膝关节扭伤、一个肘关节挫伤、一个倒地时肩锁关节受伤。

当时足球场和篮球场就隔着一道铁网围栏,伤者的惨叫把周围的人吓得不轻。后续很简单,四个人都不打篮球了,治疗和康复的情况可见一斑。足球案例我之前说过,曾在北科大踢球,还没到我们,上一场的守门员和前锋一对一,后者直接骨折,连累我们也踢不成了。

运动伤病诊疗的关键设备,就是「神秘的核磁共振技术」,这里作为例子:

1984年我国引进了首台核磁共振设备。当时西方国家长期进行技术垄断,设备价格昂贵,这是人所共知。1993年,核磁共振技术开始在我国普及,七年内购置了100多台设备。这里就已经存在问题了——因为价格过分高昂,国产进度慢,直到2000年,核磁共振设备的普及率依然不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国产1.5T核磁共振设备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6%。进入超过1000家三甲医院;而2023年我国三甲医院数量为1795家。2019年常规核磁共振检查费用约为每次500~1500元,但2000年前后呢?

至于医疗资源, 2023年11月25日,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在上海市发布。可以看一下运动医学科前十、康复科前十的医院分别都在哪里。

上图是运动医学科前十。

上图是康复科前十。

另外,这份榜单当中没有专门的心理科排名,只有「精神医学」专科排名。

上图是精神医学专科前十。

至于医患资源供需矛盾,心照即可,挑明了同样没意思。

多说一句,上述三张表格当中,没有一家在深圳。

欧洲范围内,体能教练、营养师、康复师、运动表现分析师等职业是如何形成市场化供需体系的,我一直在搜集资料,这里只举两个单体例子。

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图斯。1986年他在都灵获得了体育教育师的大学文凭,然后在法国拿到体育教师资格,在意大利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平图斯在卡米洛·何塞·塞拉大学(马德里)完成了物理治疗学的学习,2023年9月的报道,当时平图斯正在马德里欧洲大学(西班牙规模最大、声誉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攻读体育科学博士学位。

平图斯沟通能力极强,他精通意大利语、法语,雅擅英语、西班牙语,能很好地和技术教练、按摩师、康复师、运动表现分析师合作,共同对球员的身体状况、训练负荷调整、技战术负荷推荐、赛后恢复提出有效的意见。

而尤文图斯、北京国安的前任体能教练阿尔巴雷拉,是那不勒斯帕泰诺佩大学讲师,以及意大利科维恰诺训练中心的足球讲师,拥有罗马体育大学的体育科学学位。2006年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中多达11人曾是他的「产品」,分别是布冯、阿梅利亚、内斯塔、卡纳瓦罗、奥多、格罗索、加图索、卡莫拉内西、巴隆、亚昆塔、皮耶罗。

国内开始重视体能师/体能教练的时间段,要到2010年之后,对青少年的体适能训练、三大球和其他体育项目的体能训练,是在2013年以后,才开始在北上广深和部分一线城市有了受众。因为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我在四大超一线、十多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做过调研,所以一手数据和时间段基本可信。

之前国足主教练佩兰(执教时间2014年2月28日~2016年1月7日)的团队成员之一贾汉接受采访时的观点,可以作为国内足球(含职业足球和青训)发展跟不上潮流的佐证。

「在法国和欧洲大多数国家,很多球员从12岁开始接受正规的体能训练,到15岁已经有了很好的体能基础,可以承受任何战术训练的需要。但在中国,这一切都是缺乏的。」
让贾汉开心的是,最近两年(本次采访时间为2015年1月)中超球队已经普遍开始重视科学体能训练,也聘请了外籍体能教练和康复师,但他认为数量还不够。 「如果中超、中甲的全部球队都有这个意识,每个队能训练出20个体能出色的球员,对国家队的选拔很有帮助。」贾汉说,「中国很多球队的训练手段还很落后,国家队这次采用的体能监测设备其实不算先进,还只是赞助商借用的,希望这次亚洲杯打好后,足协可以专门采购更先进的器材。」

2015年的时候,中国男足国家队还没有自己的全套体能监测设备,民间更加可想而知。而贾汉说的客观事实是,青少年球员开始正规体能训练的时间,以及中超球队聘请外籍体能教练和康复师的时间。这和当时「恒巨」在中超成为「乌金霸猪」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这里只简单说了运动医学类和体能类,还没计入康复、战术、沟通/社交技巧、营养补充、心理咨询(含情绪管理)等等等等……

PS:千万别以为沟通不重要。国内好多教练在球员时代的受教育程度就有限,沟通能力不强是正常的,连带效应就是教学能力也不足,带出来的弟子同样是学习能力不足、沟通能力差。时至今日中超依然有球员不识字——还在直播里说过「我没有啥文化,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这辈子最干不了的事就是学习」,能说明很多问题。

关于沟通能力,可以看看如下链接。

从观念、投入度、普及率来看,上至职业联赛、下至普通青训,发展情况和大家想象中的「改革」确实沾不了太多的边。教练、球员水平不足的现象会长期存在。好在这十年来国内家庭可支配收入确实增多了,体教融合的渗透率也在缓慢提升,等到业余足球的沉淀足够厚实、比赛生态完善,职业联赛的水平也会一点一点赶上来。这事情急也急不来。

最后说一下上周末发生的事。

我家小公举的同学家长,给我热情介绍了一位外校家长,本地chai二代,他两口子来看过我带娃训练,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加入。我说没问题,反正免费教娃班里的孩子,不差这一个,来一起玩玩吧。说到这里,女家长听到「一起玩玩」四个字,就很着急地说(下面引号里的都是原话,场边其他家长有拍训练视频把对话录下来了),「哎呀玩玩可不行,我们家孩子已经预定了深中的学位,足球也要出成绩的,你就尽管开价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一乐,于是回应,感谢你这么大方,没问题,我教小朋友是1000元一节课,给你打个8折,800元一节课,一年40节,先付一半。话刚说完女家长脸色就变了,拉起老公就走,一面走还一面骂,「cao ni ge ma,ni yi ge SB jiao lian,hui zuo ji ye PPT、hui shuo ji ju ying yu,hui zuo ge excel,hui ji shi tao you xi,jiu gan shou 1000 yuan yi jie,ni ma dang nian zen me ……」

我家小公举和班里的孩子没咋听见,但不少家长听见了,脸登时都蓝了,介绍人更是吓得半死。因为这女家长,如果我么有听错,目前还是某学校老师,私立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