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职业武术训练其实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一般从14岁开始练的,14岁以前,只做拉伸训练,跑跳等。不扎马步,不做力量训练。因为妨碍发育。
14岁之后,才开始做体能训练。练一天歇一天的。而且他们会强制要求徒弟拥有大量的睡眠时间。过去俗话说「练武三年打不过戏子」,就是说这个。因为你没人家练的凶。但是等到身体发育好了,职业练武人只靠身体素质就能碾压他们。
每次练完之后,师父还会给徒弟做全身肌肉按摩,跟职业运动员一样。你说那么多徒弟按得过来么?不存在的。所谓穷文富武,职业练武一边都是家教,把老师请到家里好吃好喝供着。
过去的武术是绝对的精兵主义,一个老师顶多就能教出两三个徒弟,即使是开门收徒,收了100个,他也只会重点教最好的那两三个。其余那些实质上就是陪练兼人肉沙包
开小灶这个风气到后来国术馆成立才稍有变化,但是好像对武术的传承并不是好事。
饮食方面,过去的职业武人全是蛋白质。民国太极名家杨澄浦,每日的菜单是鸡鸭各一只,肘子一只,牛肉数斤(但是由于烹饪方式也导致杨先生很胖)。这在穷人家不可想象,所以说穷文富武。
力量训练方面,无论是自重还是器材都极其丰富。
石锁,古代的铃壶
石担,古代的纲领
石墩,古代的硬拉
甩大绳,古代的战绳训练
铁牛耕地,现在都叫这个动作印度俯卧撑,其实我们早就有了。
……
以前【逝去的武林】上有段描述,说形意门的人喜欢玩一种运动,双手一搭杆子,身体就浮起来了。我当时实在想象不出那是个什么动作。
后来看到了街头运动里的CTI。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早就开始这么玩了、
近年所谓的打假风潮,本质属于马戏团行为,可以归入滑稽表演。
传统武术已经不是断层了,已经是极度濒危了。其他他本身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不应该一竿子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