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为什么中国的其他运动项目那么强,到了男足这里就不行呢?

2021-02-03体育

简单说……

  1. 男足并不是我们唯一「不行」的体育项目。正好冬奥会马上要开幕了,你可以看看冰球队里有多少规划球员……
  2. 一个国家要在某个体育项目上产出数量和质量都足以使这个项目变得「强大」的运动员,首先要有「我们能行」的信心和「我们要行」的意愿,这样才能保证人力物力的持续足量投入;其次要对该项目有深刻认识,了解从选材到各阶段训练该如何去做。
  3. 足球作为竞技能力构成最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在选材和培养上最难找到「标准答案」,又是上场人数多达11人的集体项目,不可能仅靠一两个天才运动员就称霸很久。因此目前唯一在实践中被证明可行的道路,只有「广撒网,多捞鱼,边练边精选」,也就是所谓的「足球人口数量要大」,而这又要求伴随极大量的资源投入。
  4. 由于各方面因素所限,中国足球无法走前述「广撒网,多捞鱼,边练边精选」的道路,导致了产出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足,进而限制了中国足球无法达到较高水平。

下面就3、4两条多说几句。

大部分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选材和培养上即便没有完全确定的「标准答案」,也很容易找对大致的方向。例如:

  •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在篮球和排球上更容易出人头地,而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在体操或者跳水上更容易出人头地。
  • 同样身材高大且爆发力出色,粗壮体格的运动员更适合「把器械扔出去」的铅球,纤瘦体格的运动员更适合「把自己扔出去」的跳高。
  • 短跑谁速度快就选谁,举重谁力量大就选谁,基本不会错。
  • 而足球则没有如此明显的倾向性:

  • 身高1.95米的人在足球场上不一定就比身高1.7米的强,否则你会错过老马、梅西这样的矮个子。
  • 反过来身高1.7米的人在足球场上也不一定就比身高1.95米的强,否则你会错过伊布这样的巨人。
  • 100米成绩提高了0.3秒肯定会对短跑更有利,但在足球场上则未必。
  • 换言之,对于足球来说:

  • 在选材阶段不能因为「身高不够高、身材不够壮、速度不够快、力气不够大……」判断某些人成功几率较低,提前排除(篮球卡死「矮个子不要」也许只会损失5%的人才,但足球卡死「矮个子不要」可能就损失了30%的人才)。
  • 培养时也不能一味朝着「跑得更快、力气更大」的方向训练。
  • 因此在选材时,就只能走广撒网,多捞鱼的路子,只要别某一项实在太差(比如成年身高一米五,或是百米跑二十秒),都吸纳进来,然后在培养阶段再尝试往不同方向发展(比如一个速度已经很快的运动员,是进一步提高速度扩大优势呢,还是把重点放到技术训练上呢?)。这就导致了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要求:

  • 有足够多的人愿意参与和从事足球运动
  • 国家、企业或者个人愿意投入足够多的资源发展足球运动(参与的人多了,需要的场地器材多,投入必然大)
  • 而这又与各方面的国情产生了矛盾:

    1. 从参与足球的意愿上,我们既没有穷到像拉美国家那样有许多穷孩子愿意为了改变命运拼一把,又没有富到像西欧国家那样即使踢不出来后半生也不至于因此穷困潦倒。
    2. 资源投入意愿方面,以国家层面为例,体育在建国初背负着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重任,而八十年代以后又有奥运夺金战略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投入比其他项目都大,出成绩可能性比其他项目都小(因为足球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竞争最激烈),且出了成绩最多也就两枚奥运金牌的足球必然不会是扶持的重点(企业和个人层面同理,只是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标准不一样,此处不赘)
    3. 社会氛围上,我们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长年以来学校教育中体育部份又持续缺位,限制了把体育作为爱好去发展的人数,而足球作为体育各项目中「名声最差」的,愿意投身其中的就更少了。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中国足球参与人数不足,资源投入不足,出不了成绩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