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有个卖鱼的跟你长得一模一样!」
2005年的一天下午,河南的一个女孩儿在放学回家时途经农贸市场。她在一个鱼贩子那里相中了一条金鱼,于是询问老板能否再便宜点。
老板的回答也很直接,表示这是最低的价钱了。女孩还想继续讨价还价,岂料她刚一抬头,一副熟悉的面容映入眼帘。
「爸,你怎么在这?」
老板没有回应她,反而表现出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女孩愣了一会儿,一种陌生感油然而生,虽然此人跟父亲的长得很像,但气质大不相同!
意识到认错人的她脸色瞬间涨红,连忙逃离了现场。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跟父亲这么像呢?回到家后,女孩把此事告诉了父亲。起初父亲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一通神秘的电话……
1.中年男子的坎坷寻亲路
这位父亲名叫周勤予,家住河南省郑州市,在小的时候,他就听邻居们说过,自己并不是周家父母亲生的孩子。
起初,周勤予是不愿意相信的,如果有人执意这么说,他还会气愤地怒吼道:「你才是抱养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勤予愈发怀疑自己的确不是周家的亲儿子了,因为他们之间的长相实在相差太多。
周勤予也曾询问过父母,但是他们都让他不要胡思乱想了,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父母的反应让周勤予更加坚定了心中猜测,在他的不断追问下,周家父母终于说了实话。
「你确实不是我们亲生的,是别人从上海抱养过来的……」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周勤予在听到这番话时还是深感失落。与此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身世充满了好奇。
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周勤予根本没有能力寻亲,他期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去寻找亲生父母。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2002年,45岁的周勤予已经有了妻子儿女,事业也很稳定,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而寻亲的想法也更加强烈。
在此之前,周勤予也曾想过寻亲,但是他只知道自己是1957年出生,是从上海抱来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线索。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2002年的一天,周勤予从河南商报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民间寻亲组织的新闻。
文章中写到,该组织将要进行一个名为「中原孤儿上海大寻亲」的活动,致力于帮助不清楚自己身世的人们找到真正的亲人。
周勤予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根据报纸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找到了该寻亲组织的负责人杨大姐。
杨大姐是个热心肠,在了解了情况后二话不说就答应帮他留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找寻,事情果真有了线索!
据了解,宜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家夫妻俩原本有两个儿子,但是在1961年时,他们因生活艰苦,不得不将3岁的小儿子送往上海,期盼其能获得好心人的收养。
当杨大姐看到杨家大哥的长相后,立即联想到了周勤予,这两人还真有些相像。那么,周勤予会是杨家丢失多年的小儿子吗?
从杨大姐那里了解完情况后,周勤予大喜过望,他觉得此事很有可能,于是立即与杨家人取得了联系,并寄去了自己的照片。
杨家人看到照片后也十分惊讶,坚信周勤予就是他们寻找多年的亲人。不久之后,在杨家人的邀请下,周勤予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宜兴的火车。
双方见面时,他们相互打量,泪水夺眶而出,彼此都以为找到了家人。可是,仅凭相似的容貌并不足以确定血缘关系,想要获得确切的答案,众人还得去做DNA鉴定。
2.世界上另外一个「我」
不久之后,周勤予带着张家老太太的血样来到了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经过一周焦急地等待,鉴定结果终于出来了。然而报告上的一行字却令周勤予大跌眼镜……
「二人不存在生物学遗传关系!」这个结果是周勤予难以接受的,他一度以为鉴定中心出了错误或者拿错了血样,于是多次请工作人员重新核对。
就在他为此惆怅不已之时,突然得知老街坊孙叔生病了。孙叔在周勤予小时候十分疼他,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接到消息的周勤予连忙提着礼品,到孙叔家里看望,在交谈的过程中,对方说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其实,孙叔知道周勤予是周家父母抱养的,因为他就是那个中间人。
据孙叔回忆说,1957年,他还在洛阳工作,同事从上海抱回来一个3个月大的男婴,在抚养到8个月后因经济条件不支持而无法继续抚养。
这时,孙叔想到自己在郑州的好友,也就是周勤予的养父,一直没有孩子,于是便主动牵线,将这个男孩送到了周家。
周勤予在得知自己还有这么一段经历后,内心十分复杂,不过他很感谢孙叔为他找到了一个家,现在又将真相和盘托出。
既然如此,周勤予和杨家丢失的那个孩子在被抱养的时间上就对不上,他们也就不可能是家人。
最终,周勤予接受了鉴定结果,他本以为老天爷眷顾自己,没想到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了这次的失败经历,周勤予在寻亲之事上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5年的一个下午,他突然被放学回家的女儿告知:「爸,我刚才在农贸市场看见有个卖鱼的跟你长得一模一样!」
之前认错亲人的事情让周勤予耿耿于怀,他甚至怀疑自己就是一张大众脸,跟谁都长得像。所以对于女儿的话,他并不以为意,直到那通神秘的电话响起……
打电话的人名叫李保国,他就是周勤予女儿口中的鱼贩子。那天李保国在听到有个小女孩冲着自己喊爸爸的时候,顿时一脸茫然。
这类奇奇怪怪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李保国的岳母和小姨子曾说自己在街上看到过他,可是怎么呼唤都不回应,这让她们很是郁闷和反感。
一开始李保国还很纳闷,可渐渐地,他越来越感觉这附近或许有一个跟自己长相极其相似的人。
有一次,李保国像往常一样卖鱼,邻居突然走过来说:「昨天有个男的路过,我还以为是你呢,喊了半天发现不是,我觉得你俩挺有缘的,所以专门给你要了他的电话。」
虽然李保国笑着接过了纸条,但是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自己没有必要去联系一个陌生人,直至遇到了周勤予女儿。
听到这里,周勤予也十分惊讶,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跟自己相似到这种地步了吗?为了解开谜题,二人决定约出来见一面!
3.几乎完全相同的基因
在当地的天成市场,周勤予第一次见到了李保国,那一瞬间他愣住了……
只见那人跟自己有着一样的容貌,一样的身高,就连脖子上也都有一个瘊子。二人顿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激动地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当场就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在后来的交流中,周勤予了解到,李保国出生于1957年,也是被人从上海抱养到郑州的。
随后二人翻出以前的照片,结果发现他们从小到大的神态容貌都极其相似,跟一对双胞胎似的!
可是,如果他们真的是双胞胎,那一定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然而周勤予的身份证上显示他出生于1957年4月20日,而李保国却是这年5月21日出生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人猜测,这个时间误差有可能跟农历和公历有关。听说血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亲缘关系,于是他们便来到当地的一家医院进行了血型比对。
结果显示,二人都是B型血。那一刻,周勤予和李保国更加认定对方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不过,周勤予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他知道要想确定双方是否真正存在血缘关系,还是得做DNA检测。于是,他联系了鉴定中心的李主任,并与李保国一起过去进行血样抽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勤予和李保国度日如年,他们每天都焦急地等待着电话,可是一个月过去了,鉴定中心依旧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一个跟自己面容相似的人本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二人约定,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以后也愿意以兄弟相称。
事实上,鉴定结果早就出来了,只不过当李主任看到两人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时候,也不免心生疑惑。
这种情况并非不存在,但是实在是极少数。于是,李主任又做了两次基因检测,然而得到的结果仍旧和之前一模一样。
会不会是抽血的时候搞错了?两份血样其实是一个人的?为了防止数据有误,李主任将周勤予和李保国叫到鉴定中心重新抽血。
在抽血现场,李主任亲自观察起二人的长相,发现他们除了下巴有些许差别,其他特征都十分相似。这时,李主任对二人的关系隐隐约约有了猜测……
在确认血样无误的情况下,李主任再一次为周勤予和李保国做了检测,结果仍然显示,他们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直到这时,李主任终于可以确定,这二人其实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兄弟。
同卵双胞胎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因此无论在长相上还是其他身体特征上,他们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无缘不相会,这对亲兄弟在分离40多年后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相遇,实在是妙不可言。拿到鉴定结果的二人喜极而泣,他们相互拥抱,久久没有松开。
4.父亲,母亲,你们在哪?
由于他们也搞不清楚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于是便按照身份证上的时间,周勤予是兄,李保国是弟。从那之后,周勤予便经常在工作之余,来到弟弟的摊位上找对方聊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弟弟的养父母都是好人,一直将其当成亲生的对待。李保国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他一直将二老当做亲生父母赡养。
后来,养父去世了,李保国便将养母接到身边照顾,而他直到30多岁,才从养母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李保国的寻亲故事也跟哥哥周勤予一样充满波折,他们本想寻找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根本没有料到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我」。
在兄弟俩相认之后,他们决定一起去寻找亲生父母,经过一番打听,还真得到了一些线索。
在上海崇明岛,有一户姓施的人家,这家的老太太曾在年轻时送走过两个双胞胎兄弟。在寻亲组织的帮助下,兄弟俩与施家的大哥取得了联系。
这一次,周勤予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有了之前的经历,他已经对DNA检测技术十分信任,于是便直接和弟弟李保国与施家老太太做了亲子鉴定。
遗憾的是,根据中科院遗传司法中心提供的鉴定结果来看,施家老太太并不是兄弟俩的母亲。
虽然鉴定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二人并没有放弃寻亲,他们认为血脉相连的亲兄弟能够相认,那么失散多年的父母也能相认。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何况他们已经有了伴儿,不会再是独自的苦旅了。
2016年,已经年近花甲的周勤予和李保国跟随寻亲团来到上海崇明岛,他们在这里四处散发寻亲资料,前前后后拜访了18个乡镇。
当时寻亲团的成员们还一起在堡镇市民广场上进行了现场血样采集。这样的方式的确帮助一些成员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但是还有很多人的希望再次落空,其中就有周勤予和李保国。
当时这个寻亲团引起了多家媒体的注意,许多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其中有一位记者询问周勤予还要不要继续寻亲?
对此,他落寞地回答道:「想啊,做梦都想,只是我和弟弟的年龄都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以后还是得少寻亲,毕竟不能老给孩子添麻烦啊。」
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寻亲的希望愈发渺茫,两兄弟虽然不忘初心,可现实又迫使他们权衡利弊。
不过,即便人生有很多的无奈,血缘和亲情仍旧是隔不断的,祝愿二人能够早日找到亲人,弥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