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冷姐的生物学解释,这里给出一个哲学社会学的解释,针对的问题是「怎样复制双赢快感?」。
答案是直接的: 自我物化 。
「奋斗逼」就是这种「双赢」局面在现实中的表现。
这个过程,就是
【企业治理术和「奋斗逼」的诞生】
企业治理术在根本上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其命名已然展示了把人作为资本增殖的一种资源的物化态度,试图以工作原则来完全收编丰富的人。这种物化意识则建立在客观的物化现象之上——在 资本的自为结构中,劳动力实质从属于资本 。 [1] 因此,解放劳动力就构成了资本自我增殖的重要途径,而企业治理术也因此成为一项愈发专业化的操作劳动者的技术。由此我们可以借助生命政治学 [2] 及其转向来对企业治理术本身的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诸如机器大工厂中的治理术,其作用就在于合理化的分析(也即流水线作业,把复杂劳动分解为单一的机械劳动,再训练工人对这个单一劳动的熟练度)工人的物质劳动操作,排除一切非必要的但却是使得劳动者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尚未枯萎的灵魂」的操作,来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门槛,以便「使机器迁就软弱的人」。 [3] 这正是企业治理术对劳动者的规训,通过手册式的形式化培训把「工匠」变成无名的机器。工作时间和劳动产出量的比值 [4] 成为衡量工人标准化程度的尺度, 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上 ,规训与合理化原则合二为一。
在这个规训的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的客观差别(一方面,劳动力商品是拥有自我意志的人,一方面劳动力商品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被抹去,使得独属于作为主体的人的丰富性被合理化计算的治理操作排除了,而 主体性的沉积物对这种治理术的溢出正是阶级斗争的诸形式 。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治理术显然已经逐渐超越「规训」,进入到德勒兹式的「控制」。其运作的核心不再是禁锢,而是持续的控制和即时的信息传播。其工具是电脑和信息技术,它对人的控制更加全面而隐蔽。看似在流动的控制中,原有的标准化治理消失了,但是这也意味着企业的治理范围更加广泛:企业可以运用手机测定每个人合规或不合规的位置,从而进行普遍的调制 [5] 。 新的治理术还可以超越劳动环节,延伸到非劳动环节 ,利用钉钉等技术工具在规训场所(企业)之外要求劳动者24小时开机,随时到岗。
原本,下班构成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因而工作和生活往往是分离的。但是 在「控制」下,生活成为工作连续性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被「钉钉」擦除了。因此不只是「工作时间」中的劳动者主体性被漠视,「技术理性」 [6] 的 控制已经侵入「自由时间」中,要求一个人的生活直接从属于工作 。但是这还不是完成形态,因为此时的无产阶级完全能够意识到工作是对自己的异化,是自己作为「非人类」的生活,因此这种「控制」不可能完全消灭人的主体性,反而会遇到主体性的无限阻力。
绝对的控制发生在最后的环节。
精神政治学 [7] 则一反生命政治学挤压主体性的操纵方式,更多运用「关怀」和「赞美」来鼓励工人从自我出发,通过「精神分析」式的方法, 构建工人的伪主体性和伪自由状态,从而实现对非工作时间的转化。 转化要比模糊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强大的多,这意味着直接消灭掉二者的区别,把生活完全转化为工作。
这一过程用一种滑稽剧的方式来展示,会是这样的
这个最勤奋员工奖,是给你的。是谁?
你。
是我吗?那好,是什么奖?
是最勤奋员工奖。
所以,我是最勤奋的。
精神政治学使得劳动者 主动且有意识 ——而非被迫或因被规训而无意识——的进行 自我控制 、自我物化、自我剥削,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劳动者,从而自我实现。这样的控制显然比起生命政治学否定人主体性的逻辑更加有效,因为它直接 转化了原本作为否定因素的主体性,使其进行劳动力的自我解放 。在这种新的企业治理术之下,与其讲工作原则侵吞了丰富的人,不如说 人成为工作原则的表现。不是本质和现象的地位,而是「以表象出场的现实」和「维持表象的装置」本身在此颠倒了 [8] 。
它的结果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双赢。
这种治理术操控之下诞生的「劳动者」,就是所谓的「奋斗逼」。
参考
- ^ 马克思【资本论】
- ^ 以福柯作为起点,以当代的阿甘本、埃斯波西多、斯洛特迪耶克等人作为代表。主要阐述内容是:政府对于公民的肉体的管制,一方面是人口的宏观管制、一方面是单个肉体的规训(监狱、学校、血汗工厂)等。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
- ^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 ^ 也就是工作效率
- ^ 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
- ^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 韩炳哲【精神政治学】【倦怠社会】【【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 ^ 朗西埃【如何使用<读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