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婴儿会不会被惯坏?

2019-12-02亲子

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找到了答案,来回答一下:

一岁之前,不会被惯坏。

一岁之后,要分清楚孩子的「需要」和「欲望」。

我是一个心软的妈妈,也曾是一个有过童年阴影的留守儿童,所以有了孩子以后我一直秉承着: 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包容 ,当然现在也是~

但是,当孩子到了两岁的时候,无条件的爱和无底线的溺爱这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一不小心就把握不好,因此我翻看了很多育儿书籍【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可怕的两岁】、【养育女儿】我边看书边寻找答案:

如何做我才可以给到孩子足够多的爱的同时不宠坏她?

看书有两个目的:

1.了解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2.找到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

一岁之前的孩子为什么不会被惯坏?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她的需求基本上就是真正的需要,不是饿了就是困了尿了,哪里不舒服了,或者就是害怕了需要拥抱,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给到孩子及时反馈。

及时地作出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安全的,被爱的。

「及时回应建立信任感——保证安全的依恋,这个任务在出生后忙乱的头几周里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

如果父母不是始终迅速对一个婴儿的信号作出回应,这个婴儿可能就会认定自己没有归属,并且无法相信自己生活中的大人们。这会损害对于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以及智力发展都极其重要的依恋关系。

有人会说,我每次都是及时回应但是我的孩子就是非常难带,别人家的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天使宝宝,是不是我把她惯坏了?

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你遇到了一个高需求宝宝,也是儿童心理学家们分的「气质」,亚历山大.托马斯和斯蒂拉.切斯把孩子的特征按九个纬度加以评定。

最后形成三种类型的气质:

  • 易照养儿童(40%):在婴儿时期能够很快形成日常生活习惯,通常比较乐观,容易适应新环境。
  • 难照养儿童(10%):生活习惯不规律,接受新经验较慢,有消极和强烈的反应倾向。
  • 慢热儿童(15%):不活跃,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温和、意志。心态消极,对新经验适应慢。
  • 剩下35%儿童不属于上述任一一种,他们属于三种的不同组合。
  • 气质先天的成分居多,哪怕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孩子也可能气质不一样,所以早期孩子的需求量跟宠不宠关系不大。

    一岁之前我们要注重和孩子形成依恋关系:

    0-6周是前依恋阶段,这时候的孩子能够识别母亲的味道和声音,但是并不依恋她,因为孩子只需要成人的安慰,他们通过抓、哭、眼神对视来建立亲密关系。
    6周-8个月是正在形成的依恋阶段,开始熟悉养育者,会自然的微笑,并咿咿呀呀,开始形成信任感,但是还不会认生。
    6-8个月到18个月-2岁时明确依恋阶段,对熟悉的养育者的依恋已经非常明显了,会出现分离焦虑。

    当你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很好时:你能识别并回应他的信号,提供爱和归属感,并让孩子形成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时,你就是在帮助你的孩子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

    形成了安全依恋的孩子们,能够与他们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结,并且有最好的机会培养健康平衡的人际关系。他们还更有可能习得更好的社会技能、情感技能和智力技能。

    但是一岁之后就不一定了!

    一岁以后是个大概的阶段,每个孩子的发育成长不一样,有些会早一点,有些会晚一点,最晚在18个月-2岁左右 某个时刻开始 ,孩子会开启一些试探,会用哭或者叫喊来引起注意。

    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还说事无巨细地及时反应,从不让她体验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缓释自己的情绪,她可能会认定让别人为自己做事才是最好的。

    具体的做法是:我们可以 慢慢放慢一点响应时间 ,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自己练习与自己的情绪共处。有时候孩子是通过啼哭来释放过剩的精力,这时候就需要让她哭到自己平静下来或者帮助她学会自我舒缓。

    啼哭是不会致命的,让孩子哭一会问题不会太大。

    就例如孩子夜醒频繁的问题,我们最开始要及时回应,她可能是害怕。

    但是慢慢拉长响应时间,让孩子先自己安抚一下自己,再判断还是的需要,这绝不是「哭声免疫法」,这是让孩子睡整觉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不过事实证明,纯母乳的孩子晚上确实会因为饿了哭醒,这个需求还是要满足的,这个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判断是孩子的「需求」还是「欲望」,

    怎么判断,得先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只允许和阶段相称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推荐看【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和【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后者稍微晦涩一点。

    拿孩子总是要抱来举例:

    一个婴儿是需要被及时抱着的,但是一个学步期的孩子(2岁左右的孩子)不应该被总是抱着,这是她的欲望不是需要,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请求她帮助的方式,避免抱着她。除非是在让她感觉危险和害怕的时候可以抱着她。

    我们家就是有这种情况,妈妈在的时候,她总是很娇气,要求抱抱,而我秉承着妈妈需要给女儿无条件的包容和爱,并且带着白天不能陪她的愧疚,于是不管我多累,腰有多酸我都会抱她。

    看完很多书以后才发现,我错了,我这是溺爱了,虽然有时候我拒绝过她,但是在她的坚持下,我还是妥协抱起了二十多斤的她。

    于是最近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我都是会通过转移注意力,玩竞赛游戏等方式避免过多地抱她。

    前两天我不舒服,她要抱抱的时候,我蹲下来跟她说:妈妈肚子不舒服,宝宝自己走可以吗?她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不久,商场人多我自然地抱起了她穿越人群,结果她说:妈妈肚子不舒服,我自己走!挣脱下来牵手走,瞬间觉得娃长大了~

    养孩子是规律的,但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没有固定公式,如果硬是要有话,那就是爱+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耐心=正面关系。

    以上就是我最近特别有感悟的读书笔记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迷茫的父母~

    我是@白羊MAMA一个学习型的妈妈,设计学硕士,母婴领域创作者。输出倒逼输入,我会一直在知乎上分享学习和实践到的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和@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