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朱自清在当代经典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名句。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通感 ,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和新奇。
2
风不仅能在人的想象中有颜色,还能有「力气」呢。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李商隐的名句。
东风怎么会无力呢?原来,是把东风比作人,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拟人。
3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东风是自然现象,怎么会有「好、坏」之分呢?
这是因为人在借风抒意,于是风也就有了善恶。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会「得意」吗?不会。
但是,功名高中后骑在轻快的骏马之上掠过长安,那人洋洋得意的心情,便让春风也随之「得意」起来。
5
我问了我家两个孩子,3岁半的小乖和5岁半的小萌,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风有颜色吗?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5岁半的小萌接触到了大量科普读物,认为风没有颜色;3岁半的小乖还懵懵懂懂,他觉得风是白色的,云是黑色的风,而雷电则是黄色的风。
要我说,他们的答案,都很好。
6
妈妈和老人之间的育儿观念出现冲突的时候,我倾向于保留各自的看法。
「奶奶说的是,以后书本上要学习的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妈妈说的是,只要你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空气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味道的~就像你笑起来的时候,妈妈也会觉得你的笑容有味道——像糖果一样甜!」
太多的问题,原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7
要提醒一点的是,我有留意到题主的描述:
宝宝2个月零20天了……因为宝宝还不会说话,都是我自言自语的跟宝宝说。刚问完奶奶就接话过去说……
我说对呀……本来我还想继续说一说……
结果被婆婆打断了
宝宝现在还小,但从上下文的描述来看,宝宝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妈妈自言自语,老人又习惯性打断——这样一来,宝宝几乎没有机会开口了。
8
我们说教育的时候,一定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这种引导是「有来有回」的轮次,也是预测宝宝未来语言发育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幼儿早期语言发育里面,「对话」是最重要的,这种对话一定是强调语言沟通的来回的。其中两个重要的指标是「对话轮次」和「对话持续时长」。
比如:
「宝宝,风是什么颜色的呀?」「绿色!」
「为什么是绿色呀?」
「因为……风吹过树,就成绿色的了!」
「哇,因为树是绿色的吗?」
「是的!」
这就是「3轮对话」。
对话的轮次越多、对话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有好处。
对于2个月的宝宝来说,使用妈妈语,回应宝贝嗷嗷啊啊的声音,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9
风有颜色吗?
妈妈的答案更好,还是奶奶的答案更好,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宝宝自己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10
未来还很长,希望我们都不要将婆媳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留给孩子去做抉择,逼孩子去站队。
就像很多网上的提问,其实也是让网友站队、提供武器、对抗自己所不爽的一方。
让孩子卷入上一辈人的矛盾之中,实在太痛苦了。
妈妈说奶奶不好,奶奶说妈妈不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比起风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才是最影响孩子成长的。
妈妈说什么不重要、奶奶说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些留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发言、去成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