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常带孩子在雨地里撒欢的妈妈,这个问题真的问到了我的强项,来分享一波经验~
关于让孩子玩水这件事,我和家里人的意见总是相反,他们觉得孩子玩水会感冒,我觉得快乐比较重要,但是因为他们拗不过我,所以家里现在处于「一言堂」的状态,就是无论吃饭穿衣,我说了算,我自己是属于比较爱玩的妈妈,所以也经常带着孩子疯,雨天里玩水就是一个。
装备: 雨衣/雨伞、雨鞋
时间: 下雨天(微雨、小雨)
注意事项: 不要在有下水道的地方玩耍,也不要去踩下水道井盖。
1、踩水的快乐
雨天玩水,最快乐的莫属踩水了吧,给孩子穿上雨衣雨鞋,跑进大水坑,狠狠的踩上一脚,雨水溅的满身满头满脸,甚至会溅到嘴巴里,但是快乐却满的要溢出来,孩子笑声回荡整个小区。
除了踩水,还可以观察水面泛起的涟漪,一圈一圈,不仅解压,还能顺便给孩子科普一点小知识——脚踩 水坑时,接触面积四周的受力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会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使水面凹陷,形成的涟漪是圆圈。
因为我娃的小恐龙雨衣雨鞋问的人比较多,顺便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自行查看(雨衣我给娃买的是大一码,能穿两年;雨鞋我给孩子买的也是大一码,大太多孩子跑起来会摔倒,但是太小了孩子长得快,夏天能穿秋天就穿不了了,所以建议大家雨衣可以买大2/3码都行,但是雨鞋大一码就好)。
2、听雨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
雨天除了踩水,还可以陪孩子观察雨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比如:
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
雨滴落在地面上的声音;
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
雨滴落在玻璃上的声音;
……
我家姑娘每次都会学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比如:
落在伞面上,会发出「砰砰」声;
雨滴落在地上,会发出「咚咚」声;
雨滴落在树叶上,会发出「沙沙」声;
雨滴落在铁皮玻璃上,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
让孩子听雨滴落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能培养孩子的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陪孩子看不同的雨
当然,雨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它有很多种,比如:暴雨、毛毛细雨、中雨、小雨等等。
我们可以陪孩子观察各种雨,顺便跟孩子科普一下各种雨的形成原因。
暴雨形成原因:
暴雨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气温、湿度、大气环流三种原因。气温是影响暴雨的重要因素,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暴雨的可能性。当气温较高时,空气中的水汽会被加热,使水汽的温度升高,从而产生大量的水汽,形成暴雨。
湿度是暴雨的重要条件,湿度越高,暴雨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空气湿度较高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暴雨的可能性。
大气环流是暴雨的关键因素,它是暴雨形成的重要条件。当大气环流出现某种异常时,就会产生暴雨。例如,当大气环流出现涡旋性现象时,就会形成暴雨。
毛毛雨形成原因:
毛毛雨一般是云(雾)滴通过凝结、碰并等暖雨过程(指零摄氏度以上的雨滴增长过程)形成的。落速约为1米/秒。在一般云中,毛毛雨不易落出,即使落出后也会在云下的空气中蒸发而不能到达地面。所以,毛毛雨一般来自气层稳定、高度较低的层云或浓雾中。中雨形成原因:
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大越聚越多,就会受重力影响而下坠,形成降水。三者的区别在于,水汽、季节差异(春季小雨居多、夏季有暴雨和中雨)、大气环流的强度等。
当然,家长还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普及一些下雨天的安全知识 ,比如:暴雨天气不要出去,找室内安全的地方躲雨,不要去低地势地区躲雨;雷电天气不要去树下、屋檐下、窗口躲雨,有点击危险等等。
快乐玩耍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了解关于雨的各种知识。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雨的科普绘本,我娃特别喜欢,它里面介绍了关于 雨的形成、雨的分类、雨的危害、雨的作用和雨的去向 等,让孩子在看雨的同时,也能学习更多知识,玩即是学习,学即是玩耍。
4、陪孩子和玻璃上「蝌蚪」捉迷藏
最后一种,就是如果孩子太小,或者是不便出门,也可以陪孩子在窗户边上「玩雨」。
下雨天,我经常陪我家姑娘在玻璃上玩雨,不同的雨,在窗户上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比如:
小雨落在窗户上,是密密麻麻的小雨点,等累积一会,水滴重力足够,才会沿着玻璃落下去,像一条慢悠悠的小蝌蚪;
大雨落在窗户上,因为水滴比较大,重力足够,所以雨滴落在窗户上迅速就会流下去,像许多小蝌蚪在快速游走;
当然,雨水流的方向还跟风有关,没有风的雨天,雨滴落在玻璃上会竖着流下去;如果雨天遇上风天,雨滴就会斜着往下流,像一堆小蝌蚪在游走,很有意思。
哈哈,以上就是我陪孩子「玩雨」的经验,希望能帮的上题主~
春天来临,雨水充沛,家长们快陪孩子们一起玩起来了吧~
@知乎亲子 @知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