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带出来的小孩有什么不一样?

2018-05-11亲子

每个妈妈带出来的小孩都不一样,同个妈妈带出来的两个小孩也不一样,我认为不分实际情况地,单纯只将「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两大群体带孩子的情况作对比,不具备可比性,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1、不应该把孩子的成长教育结果,百分百归咎于妈妈身份的影响。

尽管妈妈这一角色对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早期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妈妈的职业身份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儿童的整体发展来看,妈妈职业身份影响这一因素,只能算是诸多环节中的一个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按照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来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生态系统包括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层系统(exosystem)、宏观系统(macrosystem)以及历时系统(choronosystem)。

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环境,包括父母、家庭成员、同伴、学校、集体、社区等;
中间系统:儿童与微观系统和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整合和相互影响;
外层系统:儿童并未直接参与,却对他们的发展也产生影响的系统,包括邻居、传媒、父母的职业、工作场所及父母对工作的喜爱程度是否会对儿童的情感产生影响等内容;
宏观系统:包容着以上三个系统的系统,涵盖着社会的宏观层面,包括伦理、价值观、传统文化等,与儿童相距甚远,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
历时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会根据自身身心特点、人格特点和所处环境特点,在人生的不同节点上选择、修正和创造他们的环境和经验,而这些又会反作用于他们自身。

以上的系统是层层嵌套,互相作用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只是一条线性的发展,它会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有家庭因素,有学校因素,有社会因素等等,而每个因素又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所以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教育结果,都归咎于妈妈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的身份上,未免太片面,也太不公平了。

可以说有影响,但 真正较大程度影响孩子成长的,还是微观系统里的与孩子直接相关联的那些内容,例如父母本身的为人、父母的亲密关系、父母子女间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间的家庭关系等等。

2、不同群体的妈妈,对孩子都有着不同方面的优劣影响,并无绝对的好坏。

往大方向来说,全职妈妈在生活起居方面,的确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照顾,在婴幼儿早期依恋关系的形成和良好习惯培养上,也具备比较大的相处优势,而可能因为没有收入没有事业,她们的自我认同感自我价值感较低,处理繁杂事务、抵御压力、处理情绪的能力较弱,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但所有的全职妈妈,都能在早期的照顾和依恋关系上给予孩子完全正面的影响吗?她们里也不乏有照顾孩子懒散、亲子关系疏离的群体吧?所有的全职妈妈,处理繁杂事务、抵御压力、处理情绪的能力都较弱吗?她们里也不乏有正面积极、行事干练、情绪稳定的群体吧?

往大方向来说,职场妈妈在为人处世、专业深度、工作态度、视野高度等方面,的确可以给孩子后期的成长做更多的表率,而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陪伴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出现任何问题,也难以及时采取措施。

但所有的职场妈妈,学业事业为人处世方面都可以为孩子做很好的榜样吗?她们里也不乏有态度懒散敷衍、事业毫无追求的群体吧?所有的职场妈妈,工作都繁忙到没有更多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吗?她们里也不乏有高质量陪伴孩子,建立良好亲密亲子关系的群体吧?

事实上,这两大群体的身份,对孩子的影响并无绝对, 真正有直接影响的,是这些身份下母亲自身的特质,例如性格习惯、处事能力、领悟能力、教养观念、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环境、家庭相处模式等等。

3、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在现有身份下,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全职妈妈或职场妈妈,都只不过是一种女性生活方式上的选择(或被选择),想要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需要更多地在自我成长和亲子关系这些方面做努力

例如自我价值自我认同感低的妈妈,可以努力调整心态,持续学习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家庭之外也产生价值;例如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妈妈,可以尽力提高陪伴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孩子产生更多亲密的互动等。

而不管是哪种身份的妈妈,都可以尽力为孩子创造和提供以下内容:

  • 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给予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安全感;
  • 为孩子提供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置身于语言、游戏、书籍、音乐、探索等乐趣中;
  • 加强陪伴质量,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有信心;
  • 陪伴时以更好的状态更稳定的情绪投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 给予孩子均衡的自由和约束。
  •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不必太在意自己的身份,想想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尽力做到,成为榜样,并用心对待孩子,就足够好。

    谢邀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