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你认为「中式教育」缺少的是什么?

2024-04-07亲子

松弛感。

无需达到特定目标,只是活在当下的松弛感。

选自【转折点】:

「华人的文化一直都有很强烈的目的性,这种在现代会称为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特色,我相信我们随时都在其中。我们不光自己从小被教着要讲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一生中也会不断提醒自己、总是在问自己来这一生做什么,更是随时要提醒下一代样样都要有个目的。总之,任何努力、任何作为甚或不作为,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

但是,假如你深入自然和生命的本质,自然也会开始反省,究竟是为了谁而去符合种种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生随时都要妥当地处理事、妥当地讲话、妥当地活着点点滴滴?究竟是谁在看着你活?

确实,亚洲的文化最讲究这种精神,就像把生命当作旅程,随时要往目的地前进,而且最好采用最短的路、用最快的方式抵达。为了能抵达目的地,样样都要妥当,就连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头都要符合目的,最好是能帮助你在经济或社会上达到某个地位。

这种观念可能已经根深蒂固到了一个地步,即使你懂得这里所谈的道理,也可以说给别人听,但你可能还是离不开一个「动」「旅程」的观念去进行,并随时要让自己再去抵达什么。

我们都是这样活,无论活得是否满意,但总是习惯了这种随时带着目的的感觉。但是,你看到这些表面上没有目的的人,他所活出的满足感,却好像是你我想也想不到的境界和状态。

这种反省,自然会让你想要停下来问自己:是谁,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了这个目的又如何?是为了经济?还是为了快乐?

当然,经济的需求是重要的,毕竟人的生活总是需要物质的支持。但是,你一定也会想到,一个人又可以用多少?有多少需求?你也会想到,现代生活快步调的要求,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毕竟只要达到一个目标,你在这样的步调下,自然会去设定更多目标。永远有尚未达到的目标,这种追赶不完的旅程,自然会让你愈来愈不愉快。

当然,谈这些,可能会让有些朋友感觉不实在。毕竟他一生所接受到的也就是这种强调目的、实用为主的思想,如果脑海已经僵化,也很难再改变。然而,这方面的观察与反省,只要你打开心胸,反而能让你的头脑得到一个全新的起步,并对生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也必须坦白讲,华人在全世界占了几乎1/5的人口,但是除了在经济方面有点进展、存钱的速度比其他民族快之外,在艺术、发明、各种创新真正有突破的,却是相当少见。

这种缺乏突破的情况,在我看来,主要也就是因为不断要求达到目的的文化。小孩子上学,不是为了打开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为了取得分数,达到某种成绩,最好是满分,压倒所有人。

华人在背诵和重复既有的知识方面,大概没有别人能赢得过。你当然也知道自己和同侪在学校里花了多少时间背诵和抄写,而样样都被要求有个目标、有个目的。一般人都要求动作要快、要一致化,要符合「大家」的标准。就连一般人所谈的培养兴趣,也还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喜欢音乐,必须成为有名且能养活自己和别人的音乐家;对视觉的美的感受,就要往成为名画家的路前进。这种僵化的过程,把我们的创意都锁住了。

其实,放过所有的目的,包括把这一生要抵达哪里的观念都丢掉,为兴趣而培养兴趣,才可能把人心中的创意解放开来,让每一个人发挥真正的潜能。这么做,或许反而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得到更大的成就,甚至超越人类的极限。

我等着有一天,亚洲的民族尤其华人可以懂得这些话。倘若如此,那么人类的天分会得到很大的解放,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发挥,并不一定只锁定在经济上的一点成就。想通了这一点,你我也不见得要求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学校、要比别人的考试成绩更好,而是反过来宁愿孩子在创意和人文方面能更深入,成为一个稳重、有自信而快乐的人,而不是随时紧紧张张、担心犯错。

到时候,华人才真正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甚至可能恢复唐朝文化达到世界巅峰时的信心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