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宝宝多大可以坐起来?

2019-07-09亲子

看了几个高赞的回答,想表达几个观点:

1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他们的动作发展也是独特的 。每个孩子可以坐起来的时间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大约在6个月~10个月之间。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这都是正常的,具体和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影响都有关系

2.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内在的神秘力量去推动孩子坐起来。 「坐」这个动作不是成人教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发展出来的

3. 当孩子没有准备好坐之前,我们频繁将孩子摆放成「坐」的姿势,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可能让孩子跳过「爬」到「走」。

因为大家对第一条的观点已经有了很多说明了,以下主要解释一下后面两条。

还不会坐的孩子,成人把ta放成坐姿的状态,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

很多人都有让孩子学着坐的经验。在我孩子大概5个月的时候,我试过将一个U型的哺乳靠垫垫在孩子的身后,让孩子学着坐。孩子刚坐起来,因为坐着视野比较宽广,表现出很好奇的样子。

但是没过十几秒,孩子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焦躁起来,开始发出嘟囔哭闹的声音,双手还快速用力地向下拍,似乎在说「我坐不住了,腰坚持不了!赶紧把我放下来」。

然后我就观察到,其实当孩子还不会坐的时候,我们将他们立着坐起来,而当他们累了,不能调整自己坐姿的时候,其实会变得很焦虑。

先学「坐」?还是先学「爬」?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七坐八爬」,但是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人为的将孩子在孩子在还不会坐的时候就将孩子坐靠着立起来了。

我们知道当我们特意去使用一个肌肉力量的时候,就会被锻炼出来。学坐也是一样,他们的背部肌肉会提前髓鞘化,提前发展出来了「坐」的能力。

Emmi Pikler博士观察了上千个孩子,她提出「 自由活动的孩子,应该是先学会爬,再学会坐」 。这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是有出入的。

她画了一个手绘图,描绘了一个没有成人干预的,在自由运动下发展的孩子,是如何逐渐发展出他们的大动作里程碑的:

婴儿自由发展的大动作历程 / 作者:Emmi Pikler博士 来源Google,侵删

在这个大动作自由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到孩子先学会的是 仰卧-侧卧-俯卧

他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卷自己的身体,实现 从「仰卧」到「俯卧」之间来回自由切换

然后孩子开始挪动和向前爬,接着是坐-扶物拉起自己-扶站-独自站。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婴儿能运用膝盖的时候,就意味着她很快就能自己坐起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一般采取「半坐」的姿势,经常会用一个手撑着地,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慢慢发展到完全可以不需要用手支撑,就可以坐起来。
在这以后,他们到身体不会因为支撑不起来而突然间摔倒,也不会轻易磕碰到头。 [1]

因为他们可以自如地在「坐」和「跪」之间转换动作。

爬和坐通常相隔的时间非常的接近。有些还是甚至是同时进行的。可能我们在观察到孩子学爬的时候,屁股往后一坐,就自己学会了坐。

因为职业原因和学习的要求,我曾经观察过超过300个小时的婴儿和学步儿。其中有一个6、7个月左右的孩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观察孩子的动作记录 / 图片原创,转载请@玫瑶老师

我观察这个孩子的时间,正好是她在学习爬和坐的时期。因为她的环境里成人没有做很多限制或者过度帮助孩子体验动作的情况,所以我看到这个孩子的动作发展,非常的自然:

她会在坐姿的时候, 将手放在不同的地面的方向,以改变和控制自己爬行的方向
并且在爬行一段时间,自己觉得累了之后, 屁股自然的向后坐,转换成为休息的坐姿状态
在坐和爬之间,动作的转换如此自然,就像做瑜伽一样, 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这些动作没有人教她,都是她自己体会着摸索出来的。

而那些过早被人为的换成坐姿的小朋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他必须要被成人扶着,才能避免砰的一声,后脑勺向后倒撞到地面。

这样一直被成人立起来坐的孩子,因为他的身体没有太多这样的经验,没有办法跟随自己内在的感觉去摸索和发展。更加没有办法通过自己不断地运动和体验来找到姿势转换的娴熟要领。

过早学「坐」,可能会让孩子直接跳过「爬」到「站」

没有被成人过多干预自身动作的孩子,他们爬、坐、扶物站立这些大动作里程碑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

但是提前且经常处于靠着学坐的孩子,他们背部和臀大肌神经提前髓鞘化,发展了背部及臀大肌的肌肉动作和力量。因此他们可能会 在坐姿的时候,直接到拉起物品站立起来

当他们看到了新视野,会刺激他们不断重复练习做这个动作,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孩子无论碰到什么(沙发扶手、柜子、墙等等)都扶着站起来。然后他们就开始扶站着,向左右两边水平移动,直接跳过爬学走了。

我们都知道爬行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已经证明,爬行的时候孩子两侧都在协调运作,这对孩子感觉统合和左右脑的统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看过很多不爬的孩子,父母想尽办法让孩子练爬。询问原因,十个有八个是以前提前学靠着坐的。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你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以前也学过靠着坐啊,后来爬得也挺好的。确实,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是独特的,动作的获取是他自己内在的秘密,我们也无从知道。

环境对动作的获取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我相信孩子的内在是有强烈的驱动力去获取坐、爬、站等这些动作的。事实上动作的获取全凭他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我们无法帮助他达到那个动作。就算我们不教孩子坐,他最终也能学习这个动作。

就像那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一样: [2]

1929 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双胞胎,基因各方面趋于一致)进行实验研究。
他首先对双生子1和双生子2进行行为基线的观察,认为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1进行爬楼梯训练,而对2则不予相应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期间双生子1比2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2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2 就达到了1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55周时,1和2的能力没有差别。

赛格尔通过双生子实验——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最终结果并不会有什么显著作用。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自由探索,他们最终也会达到发展的里程碑,同时在过程当中会显示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孩子最后都会学会「坐」的。与其早点成人给架着「坐」,不如孩子晚点自己学会「坐」,他坐的更自信、更安全、更Happy,这样不是很好吗?

自由的动作发展,让孩子感觉到:我能做得到!

当我们强行把不会自己坐的孩子立起来,去教孩子学「坐」的知识,那么孩子呈现出来的动作,只是成人想要的动作,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达成的那个动作。这些动作并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其实在无形当中会夺走了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忽视了孩子本身体验能够做到的感受。他失去了一种自主性。

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算是一种剥夺。

我理解所有的父母都很想帮助孩子,但是有些时候这种帮助并不一定真的可以对孩子有很好的益处。自由活动的孩子他是自然而然学习坐的,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体验动作的模式,最终学习走路,达到身体的平衡。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孩子通过自己自由的动作来体会到生命的模式。

孩子在学习坐的过程当中,他的身体会努力加强学习用的肌肉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平衡,如果成人帮助孩子摆成坐姿的状态,会让孩子觉得:我没有办法做到,我需要成人的帮助,能够完成这个动作。

感受到我能够做到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我们应该让孩子体会这一种自我满足的成就感。

当孩子不会爬的时候,我们就抱着孩子放在他攀爬架上、滑梯上,想帮助孩子的手和脚自己攀爬。孩子不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身体,不需要为这个动作付出努力,其实他丧失了努力的机会,丧失了完成这个动作的肌肉练习。

孩子会用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坐」

每一次孩子付出努力的时候或者新的技能,他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当孩子还仰躺着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无聊的天花板和靠近的爸爸妈妈;
当孩子翻身了,他视野的横向面积加宽,看到了全新的视野,更多的人、事、物出现了;
当他能够坐起来的时候,他视线的纵向面积加宽,范围感觉更广了,甚至能看到高处些的事物;
当他会走路的时候,所及之处都是他探索的世界。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每次的新的动作里程碑的出现,就可以让他看得更宽广的世界。那么就会刺激他自己练习翻身、坐、爬行和行走。(我看到了一个玩具球,我再努力向前爬一点就可以够到啦!)正是这样一种与身俱来的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刺激他练习自己的动作,发展更多的平衡。 他们有一种内在的的驱动力

如果成人总是让孩子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新的视野(帮孩子靠着坐、扶着走等等),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对自己重复的动作失去兴趣,也不想去做出努力。

观察孩子,创造支持孩子独立动作的发展环境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去观察。观察孩子他的动作发展能力的水平到了哪里,然后去准备一个孩子可以做出更大努力的环境来发展他们的动作。

我们的环境需要去支持孩子的动作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安全、一小块空点的区域,上面有不厚又舒适的垫子让孩子在上面可以自由运动,学习翻身、爬行、坐等。在这个区域里还可以有一些简单、有趣的小玩意提供给孩子探索。

支持自由活动的「活动区」

当他们会走路了,双手会被解放出来,会去摸、去探索更多的环境,这个时候我们要将家里或者环境里一切有危险的东西(如电排插孔、细小的容易吞咽的小东西、尖利的东西)都需要收起来。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触觉感官的物品,帮助他们用感官里的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听觉去感受和探索这个世界。

不同的颜色和材质的天然物品,摇一摇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形状和表面,平整的VS凸起的|圆的VS尖的
一篮子球,可以滚动但是不会滚动地太远,以至于孩子不会够不到
粗糙的、刺刺的、不同的颗粒感

这些都可以刺激孩子自发地学习趴着、坐起来和爬行。 他们会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身体姿势,去看到全新的视野,去爬去够物品,去探索世界。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努力获得这些,会获得一种感受:我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可以做得到!

因此孩子自己学习「坐」这件事的感受,可能真的可以帮助孩子独立和自尊的发展的。如果我们能少一点干预,多一点观察,孩子真的可以做到,而不是总是需要成人的「帮助」。

关于孩子的自由运动发展和我喜欢的育儿方式,推荐我觉得两本很好的书籍,供大家参考:

我是 @玫瑶老师

【陪孩子走过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作者,专注分享蒙台梭利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接地气育儿干货。

关注公众号【玫瑶老师】,每月一次公益领书。

参考

  1. ^ 与我心灵共舞 Dance with me in the heart, 潘尼布朗利(新西兰)
  2. ^ 赛格尔自然成熟理论,双生子实验,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