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
生命发展规律
生命必须拥有自己的意志,才能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去成长。不然,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而生命想要发展出自己的意志,就必须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这个环境,需由教育者来创造。孩子每一次情绪的发生都能得到倾听,每一次表达都受到重视,所呈现的每一种状态都能被接纳。他们由此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心无旁骛地发展着自己的认知。他们专注而智慧,喜悦而宁静。
这份环境的提供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老师完成,而家庭也可以实现,只要你愿意去学习读懂孩子、陪伴和看见孩子。
自由让孩子创造
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个第一次来幼儿园参观的家长或老师,都惊讶又羡慕,还有隐隐的担忧,这里太自由了!
孩子拥有自由进出教室的权利,除了厨房重地,孩子可以在幼儿园任何地方自由活动。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工作或游戏。甚至,孩子可以选择吃不吃午餐、睡不睡午觉。
简而言之,在这里,在保证「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孩子可以完全为自己做主。
也许有人会担心,孩子一直不吃饭,饿坏了怎么办?——事实是,没有一个孩子会让自己饿着。
在自由的环境里,孩子反而能找到自己身体的真实需求,身体饿了,就去吃。而不是以前的别人下的指令,你必须吃一碗、两碗。
孩子通过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获得尊严,进而走向意志和思想上的独立。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而不是将他变成你期望的样子。
平等
建构孩子未来自信人生
在这里,老师会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说话;
在这里,老师在解决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时,会拉着两个孩子的手,不偏向任何一方;
在这里,老师会准备好每一个孩子上课所需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与尝试的机会;
在这里,每一次六一演出,都是班里的孩子共同上场,不落下任何一个,哪怕有些孩子在台上忘记了动作,跟不上节奏,他依然拥有展示自己的权利。
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老师就是这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因外貌差异、认知差异、行为差异而有所不同。成人不再是任何方面的权威,孩子也不是服从成人的匍匐者。
这份源自童年的平等,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被尊重,既发展了孩子个体的独特性,也给孩子未来人生建构了自信的生活底色。
规则打开了
通往自主、独立的大门
走在校园里,你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不同意,请你向我道歉!」
「我不愿意分享!」
这样的语言里透露出一种确定的力量,捍卫着自我的边界。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难免会有各种磕磕绊绊、不愉快的时候。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不可或缺的真实。而规则守护着孩子自我的边界,在孩子经历真实的时候挡住了来自外界的暴力。
走在校园里,你同样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对不起!」
这样的语言里传递出一份担当的勇气,使得那份产生的歉意不会转变为逃避的侥幸,或者不断蚕食自己的负疚感。
还有,「请等待」「请归位」……
这些规则化的语言,孩子们每天都在体验着,使用着,耳濡目染着,逐渐建立起各种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契约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评估意识、接纳意识、界限意识、包容意识、聆听意识、多元意识、权利意识、妥协意识、秩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