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到底该不该允许孩子打游戏?

2024-04-13亲子

打游戏不是孩子的必需品,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玩游戏的。

在当代社会,人们默认孩子一定离不开手机,一定会玩游戏,一定会刷短视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大家才开始为孩子提供游戏、智能手表、手机和短视频,并且允许孩子玩这些东西。

当孩子们都开始玩这些东西时,自然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从而与家长产生矛盾,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孩子玩游戏,这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应不应该,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充满了争议,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否应该,但要不要就变成了个人选择的问题,那就好办多了。

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玩游戏,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不玩游戏,这只是个人选择,就不用去纠结是否应该了。

在我看来,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不看短视频,不玩智能手表,这根本不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虽然几乎所有的大人都离不开手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刷短视频,但这并不是让孩子也跟着玩手机的理由。

我们不能说,由于手机是必备品,所以孩子就可以玩,或者说由于孩子迟早都会玩,所以现在就可以玩,因为这是两回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在不同的阶段,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我们对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约束。

大人可以玩手机,所以孩子就可以玩,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合理,其实完全不合理,因为大人不是孩子,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大人可以抽烟,可以喝酒,可以谈恋爱,可以熬夜,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孩子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大人不是孩子,就那么简单。

如果我们让孩子像大人那样自由自在,没有约束,没有监管,会带来什么呢?答案是:会带来灾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玩游戏,和家长产生激烈的冲突,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冲突,选择了轻生,给家庭带来了永久的伤痕。

所以,我们就认为正是因为家长不允许孩子玩游戏,所以才发生了悲剧,如果家长开明一点,允许孩子玩游戏,就不会发生悲剧了,这样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合理,但我觉得完全不合理,因为这样的因果联系是不成立的。

许多家长因此而陷入纠结,如果让孩子玩游戏,会担心孩子沉迷,如果不给孩子玩游戏,又担心孩子叛逆和抑郁,无论如何选择,最后错的那个人都是家长,进退两难的都是家长,而孩子却不承担责任,这是荒唐的。

事实上,孩子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教育承担主要的责任,而家长则有义务监督和指导孩子,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并做出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类不同的家庭是如何对待游戏的?

Raina的好朋友萌萌非常喜欢玩游戏,因为她的爸爸是一位游戏达人,在爸爸的引导和推荐下,萌萌爱上了游戏,游戏成为萌萌和爸爸的亲子活动,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玩玩游戏。他们玩的不是手机游戏,而是任天堂的游戏机,任天堂的游戏机主要是运动类的休闲游戏,算是一种益智类游戏。

每次我们去萌萌家玩时,我们两家人会一起来玩任天堂的游戏,我们到了朋友家,自然也会「客随主便」,毕竟任天堂的游戏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不算是垃圾游戏。

但在我们家,我们一般是不玩游戏的,我自己会玩一些手机游戏,但Raina不会玩,因为我没有为她提供和创造玩游戏的条件,我也不提倡她玩游戏。

虽然我自己喜欢玩游戏,但我并不认为需要将游戏爱好传承给下一代,相反,我太了解游戏带来的坏处了,游戏并不会让我变得聪明,也不会让我变得擅于社交,也不会让我获得成长,游戏对我的坏处远大于好处,我从未通过游戏受益,虽然游戏看起来很好玩,但我知道那只是让我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而已。

Raina有时候也看我玩游戏,当Raina因好奇心想要尝试一番时,我就会让她体验5分钟,让她感受一下,并且我会向她普及游戏知识,我会告诉她游戏是如何设计和开发的,告诉她游戏背后的成瘾机制和设计原理,这就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在我们家根本不存在「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游戏,孩子却不能玩游戏?」这样的逻辑,因为这样的逻辑本身就不成立。我时常对Raina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从楼上跳下去了,你也会跟着一起跳吗?」在我们家非常强调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我玩游戏和Raina玩游戏之间没有任何的相关性,我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Raina不会因为爸爸存在不良嗜好,自己就要跟着学,我们在这方面是分得很清楚的。

言归正传,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游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无论我们是否玩游戏。当Raina体验过游戏,并且了解游戏的个中细节后,她对游戏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相反,比起Raina从事的兴趣爱好来说,游戏就显得枯燥和乏味了。

当Raina看到同学们都在玩蛋仔游戏时,她会告诉我:「我和他们在一起时,玩一下就好了。」显然,游戏对她的吸引力不大,因为她从我这里了解到了蛋仔游戏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游戏,虽然这是他们学校最火爆的一款游戏,但在我们看来,它其实只是徒有虚名。

Raina喜欢听故事、做手工、绘画、滑轮、骑自行车,这些事情都比玩游戏更加有趣,我们知道这些兴趣爱好是真正能够让人受益的,但游戏却不会,即便所有人好像都在玩游戏,但我们知道它不会让我们真正受益,并且它根本不好玩,除非我们没有发展出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人说,游戏能够让人变得聪明,能促进人的逻辑思维,锻炼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速度,其实那更多的是游戏商家的套路。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变得聪明,真正想要发展逻辑思维,我们就应该去学习数学。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锻炼动手能力,我们就应该学习手工、绘画、陶艺,或者学习设计、烹饪和收纳。

事实上,我们只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热衷于运动,这样就已经能够让自己的大脑变得聪明许多了,这比玩游戏带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但玩游戏,往往与这样的成长背道而驰,它不仅不会让我们变得聪明,反而让我们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热衷于熬夜和神经麻痹,我们的智力水平只会越来越低。

很显然,我们有太多更好的训练方式,而不是被游戏所诱惑,我们不想被游戏广告和游戏文化所侵袭。

Raina还有一位朋友天天,天天的父母是老师,但他们并没有阻止孩子玩手机和智能手表。天天比较沉迷于游戏,我每次看到他时,他都在玩游戏,并且几乎一直都在玩游戏。天天的父母觉得孩子大了,应该有玩游戏的自由,于是默许天天玩游戏。和萌萌不同,天天玩的是当下最火热的手机网游,我对这类游戏太了解了,这类游戏通常非常火爆,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垃圾游戏,它们非常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并且以惯用的手法来刺激人们进行消费。

孩子玩这类游戏,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有害处。天天不仅喜欢玩游戏,他还因此结交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和他有共同的爱好,遗憾的是,这些爱好都可以称之为不良嗜好,这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很多家长都认为男孩子就应该玩手机、玩游戏,否则就不是一个男孩子应有的样子,这样的刻板印象会让更多的男孩子沉迷于游戏和手机,因为他们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纵容,即使他们已经开始沉迷手机,并且影响到了学业和生活,他们仍然认为玩手机和玩游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近,我发现一些声音在让孩子玩手机变得「政治正确」,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在公共场合提倡孩子拥有「手机自由」的权利,拥有玩游戏的权利,家长不应该阻止孩子玩手机和游戏,家长甚至应该积极向孩子提供手机和游戏,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危险的。

因为,人性是贪婪的,当孩子爱上游戏时,他们很难有效的控制自己,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是很脆弱的,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家庭的孩子能够很好地控制游戏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就认为别的孩子和家庭也能够做到。

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 多数家庭的孩子并不能合理地控制玩游戏的分寸,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沉迷其中,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监管力度会逐年下降,以至于孩子们在初高中时,很容易受到游戏的负面影响。结果,孩子们并不是越自由,就越能自我控制,反而可能会越自由,就越无法自控。

我并不认为「孩子们只要玩得足够多,就可以对游戏免疫」,我更不认为「孩子们之所以沉迷游戏,是因为玩得太少」,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这只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通过少数案例倒推出来的结论而已,这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结束语

在我看来,我们期望孩子远离游戏,发展更健康、更有价值的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一定要玩游戏的话,也要玩一些高质量的游戏,因为越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游戏,越不容易让人沉迷,因为它的难度会更大,门槛会更高。并且,它还能提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虽然这样的提升很有限。

与此同时,孩子玩游戏还要接受家长的监管,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和节奏,让游戏成为个人正常的休闲爱好,而不会被游戏所左右。

Raina虽然平时不玩游戏,但每次去萌萌家玩游戏时,只需要玩一会,就能够追赶上萌萌,甚至超越萌萌,因为游戏对人的提升是很有限的,它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和消遣,是一种娱乐方式,真正想要获得成长,变得聪明,提升动手能力,那是需要参与学习和训练的。

我们常常把普通的游戏玩家和职业的游戏玩家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回事,只是水平不同罢了。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两回事。职业玩家是一份职业,是一份专业,他们需要参与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普通玩家只是休闲和娱乐,他们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自身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难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在玩游戏。

最糟糕的情况是:孩子沉迷于低水平的垃圾游戏,被游戏设计的套路掌控了,并且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注意力都是围绕游戏和其他不良嗜好展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玩游戏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是否允许孩子玩游戏,这是个人选择,而不是道德判断。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游戏的边界在哪里,知道什么游戏是高水平的,什么游戏是垃圾游戏,什么是游戏成瘾,什么又是不良的游戏社交。

我们还需要知道,游戏不是孩子的必选项,孩子是能够排除游戏的干扰,去发展更有意义的爱好的,他们的休闲和娱乐可以更健康,也可以更有价值,并且可以更有趣。

一个不玩游戏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别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去训练。这样做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大概率上,发展其他领域的爱好,会让孩子受益更多,成长更多。

我们不是说孩子就百分百不能去发展游戏相关的兴趣爱好,而是这样的发展道路还不是主流,它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受益却很少,它失败的概率很大,成功的概率很小。

我们很容易找到因玩游戏而玩物丧志的孩子,很容易找到沉迷游戏,不思进取,耽误前程的孩子。但却很难找到因玩游戏而变得优秀和丰富的孩子,这就是概率的不同。

从概率上来说,玩游戏的人有很多,但因游戏而受益的人却不多。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人,玩游戏的成年人是很多的,尤其是男性,但从事游戏相关行业的人却不多,在我身边其实就只有一位朋友是从事游戏开发行业的。

多数家长都不喜欢孩子玩游戏,这是有道理的,大家都不是傻瓜,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如果玩游戏真的有那么多的好处,家长和学校老师早就鼓励孩子玩游戏了,有何必对游戏喊打喊杀呢?

我们看到一些家庭因玩游戏的事情,与孩子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其实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加复杂,远不是玩游戏或玩手机所能解释的。

当一个孩子开始沉迷手机和游戏,从而荒废学业时,他们存在的问题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游戏和手机的范畴。

就拿天天来说,他不仅仅是沉迷游戏那么简单,他的社交圈,他的价值观,他的亲子关系,他的心智水平和认知水平,他的知识结构,他的视野和格局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问题。

沉迷手机游戏,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显性表现而已,其内在问题才是真正需要家长去关心和重视的。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玩游戏也无所谓,这就是搞错了教育的目的,只看到了外在的显性条件,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发展。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很重视电子产品的正确使用。很多抖音的教育主播都在提倡让孩子玩手机,把游戏当成一种正常的兴趣爱好,只要有所控制就好了。

但我们走了另一条路,我们不想把时间用在手机娱乐上,这是我们的选择。

于是,我们开始弱化手机的影响力,开始积极发展各种我们认为好的兴趣爱好,结果我们真的就发展出了别的爱好。

并且我们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手机和平板电脑来更好地辅助我们发展兴趣爱好。

我们用这些科技产品来帮助我们学习,在小红书上查手工教程,在app上听故事。

当我刷到好的视频内容时,也会分享给Raina。手机是我们联系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会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去连接,而不是手机喂我们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 我是raina爸爸,喜欢分享一些独特的带娃心得。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 @ raina爸爸。如果您愿意,希望您点赞,或收藏,或分享,或关注。这样就会有更多人看到我,也会有更多人给我反馈,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