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将来这4个方面差距明显

2022-08-24亲子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从促进健康角度,5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应至少运动60分钟。这些运动并不一定是正式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非常随意的跑跑跳跳,爬高爬低,只要孩子是在活动状态,就都认为是在运动。

关于运动的好处,我们第一反应是锻炼孩子的骨骼和肌肉,降低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风险。

其实,对孩子们来讲,经常运动对认知、行为、注意力、学习表现等也都有好处。

所以,坚持运动和不动的孩子,长远来看,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差别呢?我们今天来聊聊。

01

坚持运动的孩子

4个方面更有优势

平时坚持规律运动的孩子,以下四个方面有优势/好处:

No.1

良好行为

频繁而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行为。哪怕是由于特定健康原因所致的行为问题,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等,也能通过规律运动得到改善。

2017年有一项研究发现,有行为障碍的儿童(年龄段涵盖幼儿园至高中阶段),每周2天参加一项30-40分钟的自行车项目后,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明显提高,更少需要暂停法(time-outs)来规范行为。

No.2

专注力和学习表现

一项针对6-12岁儿童的系统回顾研究发现,孩子们在运动之后,短期内就能发现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而长期有规律运动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出色。

一项针对 6 至 12 岁儿童的meta分析中显示,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后,短期内就发现的好处是: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而对于长期定期锻炼的孩子,则发现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好。

No.3

认知发育

运动和保持健康状态,有助于更好的思维能力。根据2016年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对于7-12岁的孩子,经常运动有助于提升执行功能;而执行功能与孩子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关。

另外一项2015年发表的系统回顾研究发现:对于5岁及以下的年幼儿童,运动可能有助于他们的认知发育。

No.4

心理健康

2019年的一项系统回顾研究,综合分析了来自114项研究的数据发现,运动有助于6-18岁孩子的心理健康。

综合来看,运动更多的年轻人,他们的抑郁、压力、紧张等相对较少/轻;自我感觉、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相对更好/理想。

另外,长期不断坚持运动也可能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对于6-8岁的孩子,运动更多,两年后出现重度抑郁的情况更少。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02

如何培养孩子运动习惯?

运动的好处那么多,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呢?如何让孩子慢慢进入运动的状态呢?关于鼓励孩子多运动,以下6点供参考:

1. 安全是一切的基础

确保孩子运动过程安全,是一切的基础。防止孩子运动损伤或在运动时意外受伤,要从以下3方面努力:

身体:

1) 选择适合孩子体能和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比如报项目时,要仔细看适合年龄、技能要求等。

2)锻炼肌肉力量时,最好借助孩子自身的体重,比如通过单杠、跳跃类活动。

3) 如果有的活动需要必要的防护工具,要按照活动规则正确佩戴护具。

4)给孩子常备水壶,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要让孩子及时喝水。

5)注意防晒。

6)运动前先热身,运动后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慢慢让身体缓下来。

7) 警惕孩子过度运动的表现,比如运动后筋疲力尽、受伤疼痛、运动后无法很好的恢复体力,则可能孩子已经运动过度,下一次要注意活动强度和量的控制。

环境:

1) 选择合适、安全的场地,比如没有尖锐物品、破损运动器械等。

2) 如果游泳,避免长时间泡在冷水里。

3) 高温极端天气,避免户外运动。

运动项目:

1) 让孩子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或运动,比如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负重锻炼等。

2) 不建议在幼年时期(比如3-8岁内),就让孩子开始高强度的体育专项训练。

3) 避免长期只做一项运动或活动,让孩子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4) 提前了解要参与的活动或运动项目中,要做什么,以及规则是什么。

5) 对于各项活动或运动中要用到的技能,提前让孩子练习,比如攀爬、平衡、抛接等。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2. 家长树立榜样,全家一起动起来

跟鼓励任何好行为一样,家长以身示范很重要。我们想要孩子爱运动,我们自己首先要有规律运动的榜样,当然,我们不一定要跟孩子做一样的运动;另外,也可以设计全家人都能做的运动,或者把运动作为一个家庭常规「娱乐项目」。

3. 投其所好

带孩子尝试,善于发现孩子喜欢的运动,然后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4. 适当鼓励和奖励

比如小年纪的孩子,可以奖励贴纸;大年纪的孩子可以考虑奖励周末看电影,可以多看20分钟的理想电视节目等。

5. 慢慢来

如果孩子平时并没有怎么运动,那一开始的时候可以时间短一点,而不用强迫孩子一次性完成1小时的运动。更理想的做法是让孩子做几组10-15分钟的运动,这样来累加时间。等孩子慢慢进入运动的习惯和状态了,再根据情况增加时长或强度。

6. 不要完美主义

只要运动,就会比不运动好。所以,哪怕孩子达不到60分钟一天,也不用挫败,跟不用因此而强迫孩子。其实,只要尽力了,孩子比之前运动多起来了,那就是好事,值得肯定和鼓励。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有帮助,也请分享给更多家长一起阅读和了解。我是珊珊,关注我 @妇幼博士Dr韩,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部分参考来源:

1. Bowling A, Slavet J, Miller D, Haneuse S, Beardslee W, Davison K; Cybercycling Effects on classroom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Health Disorders: An RCT. Pediatrics February 2017; 139 (2): e20161985. 10.1542/peds.2016-1985

2. de Greeff JW, Bosker RJ, Oosterlaan J, Visscher C, Hartman 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executive functions, atten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preadolescent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J Sci Med Sport. 2018 May;21(5):501-507. doi: 10.1016/j.jsams.2017.09.595. Epub 2017 Oct 10. PMID: 29054748.

3. Jackson WM, Davis N, Sands SA, Whittington RA, Sun LS.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 Meta-Analysis.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16 Oct;28(4):373-380. doi: 10.1097/ANA.0000000000000349. PMID: 27768674.

4. Carson V, Hunter S, Kuzik N, Wiebe SA, Spence JC, Friedman A, Tremblay MS, Slater L, Hinkley T. Systematic review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J Sci Med Sport. 2016 Jul;19(7):573-8. doi: 10.1016/j.jsams.2015.07.011. Epub 2015 Jul 10. PMID: 26197943.

5. Rodriguez-Ayllon M, Cadenas-Sánchez C, Estévez-López F, Muñoz NE, Mora-Gonzalez J, Migueles JH, Molina-García P, Henriksson H, Mena-Molina A, Martínez-Vizcaíno V, Catena A, Löf M, Erickson KI, Lubans DR, Ortega FB, Esteban-Cornejo I.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er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 2019 Sep;49(9):1383-1410. doi: 10.1007/s40279-019-01099-5. PMID: 30993594.

6. Zahl T, Steinsbekk S, Wichstrøm L.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r, and Symptoms of Major Depression in Middle Childhood. Pediatrics. 2017 Feb;139(2):e20161711. doi: 10.1542/peds.2016-1711. Epub 2017 Jan 9. PMID: 2806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