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别小看这10%左右的购置税,在新能源车因材料、零件供应而涨价的背景下,燃油车减免购置税,对购车决策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速度。
换句话说,之前在燃油车、新能源车之间犹豫不决的消费者,可能就因此选择中意的燃油车了。这不是车型之间的竞争,而是不同动力类型的汽车阵营之间的竞争。
另外,之前看插混、纯电车型的客户,一部分原因就是它们可以省掉购置税的成本,如今国家对30万元内燃油车也推出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部分车企更是对部分车型直接把另一半也给承担了。
今天,我就借着这个问题,聊聊当下选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的大话题吧。
2022年买燃油车,是买智能手机时代的功能机吗?
对于买车这件事,购置税减半本身并不是影响购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毕竟购置税减免的额度,在车型总价中的占比只有5%,一台15万元的燃油车,相比之前也只减少了7千元左右,而当下燃油车动辄就有一两万、甚至三四万的优惠,购置税减半在购车成本上的影响,着实不算大。
但是国家推出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正好碰上了新能源车大幅涨价,一来一去造成的购车价格,对于十来万的家用车,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比如前两年因为频繁降价而被吐槽割车主韭菜的特斯拉,车价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回升,曾经裸车价降至25万元内的Model 3,如今补贴后的价格回升到27.99万,而曾经Model Y享受补贴后门槛降至27万区间,如今起步价涨到了31.69万,无法继续享受新能源补贴。
自主品牌的热销电动车涨价幅度也不算小,20万元内的纯电动、PHEV混动车最近几个月涨价幅度都在大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之前每个月都能售出大几千辆的欧拉黑猫,由于材料、芯片成本激增,干脆直接停产停售。
反观燃油车,由于生产、制造和供应链布局更加均衡、成熟,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冲击,要比电动车、尤其是新造车势力们要小很多,如今得到国家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后,燃油车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同时部分车企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相应政策,将近期消费者对燃油车的关注度进一步拉高。
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让很多开始考虑新能源车的人,又把重心向燃油车阵营作了倾斜,尤其是本身油耗就比较低、综合产品力出色的品牌和车型,例如德系和日系品牌,重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身边就有朋友之前一直在看大众的车型,后来因为油价上涨开始考虑新能源车,这两天又重新关注燃油车了,而到了4S店咨询后才发现,除了国家的购置税减半政策,上汽大众还额外推出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比如以涡轮增压车型为主的上汽大众,售价在30万元内的所有车型,都满足了「发动机排量不超过2.0升」的条件,旗下大多数燃油车型都可享受购置税减半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厂商又针对部分车型,进一步推出了购置税「至高全免」的政策,时间从6月1日到6月30日。
在这个期间,上汽大众的途岳、新帕萨特、新途观L和途观X等车型,都享受100%购置税全面。考虑到这些车型20万元左右的售价,它们在购置税这一项,相比之前就能节约2万元左右。
当然,购置税减半针对的只是购车环节,新能源车的主要优势,在于用车环节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燃油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或开始考虑新能源车的核心原因。即便近期因为大环境出现涨价,未来几年的使用,相比燃油车省下的油费、保养费等费用,算下来依然是划算的。
不过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买电动车更省钱」这个判断可能并不正确,在油价大涨的背景下,人们的关注点也集中在了最直观的油价、电价的差异,而把整个用车周期「打包」在一起,再做一个算术题会发现,结果和我们想象的大不相同。
最狭义的用车成本,基本只考虑平时加油、充电的费用,而真正的用车成本,实际上还包含了保险、保养乃至数年后换车时车辆贬值的成本。纯电动车在电价、保养上优势突出,但是保险费用却比同价位的燃油车更高,而考虑到纯电动车普遍高于同级燃油车的售价,对比同级别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后者每年的保险费用就要比前者高出数千元。
而让电动车车主更肉疼的,是远高于燃油车的贬值率,如今新能源车迭代迅速,在续航、配置、智能化方面,每隔一两年就会从领先变为落后产品,而再叠加电动车本身电池衰减对二手车价格的影响,如今买电动车,在数年使用后的遭遇的贬值,基本都会超过省下的油钱。
至于PHEV插电混动车,其动力结构决定了车型本身会有更高的成本,售价也会更高,而保养方面则无法像纯电动车那样有根本性的降低,至于油费/电费的成本,则根据不同车主的使用习惯存在差异,多年后的贬值率比纯电动车要低一些,但是它的保险价格,依然会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高。
考虑到以上各方面因素,我们就以15万元的上汽大众朗逸为基准,以4年/8万公里的经典用车习惯为周期,对比一下燃油车、混动车以及纯电动车大概的用车成本(已考虑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
结果非常有意思,虽然各项费用差异明显,但算下来4年之后,不同类别车型的用车成本非常接近,考虑到其中每项数据都是估算,我们甚至可以更简单粗暴地得出一个结论:目前购买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动车,在未来几年的总用车成本,基本是一样的。
有了这个结论之后,你对新能源车的青睐,还像之前那样坚定吗?
2022年了,为什么燃油车依然能打动我?
由于关注新车就是平时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对新品牌、新技术的了解和接受度,基本都比普通消费者要高一些,所以从两年前开始,我就已经确定未来再买新车,肯定就是电动、增程或者混动了。而在过去一年里,新能源车在销量数字和份额上的快速增长,也终于反映在了我身边亲朋的购车选择上。
新能源车的优势很多,虽然在续航、充电、制造成本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但在优势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新能源车已经真正从边缘走向主流。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厂商对于新车研发投入的重心,也已经明显向新能源市场倾斜,比亚迪在2022年彻底完成了新能源车企的转变,宝马的全新一代7系旗舰,也破天荒地对纯燃油和纯电动版本赋予相当的地位同时亮相。
不过,纯燃油车的时代还远没有结束,在新能源车的攻势下,在燃油车领域具有优势的传统车企,对于开发燃油车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并推出了一些造型设计和功能配置都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例如题主关注的15万元区间,近期最受关注的燃油车应该就属上汽大众的凌渡L了,这款车照片一出就被称为「最不像大众的大众」,以至于我这个之前对大众车型不怎么感冒的人,在4S店探店时都意外地被撩到了。
无边框车门、掀背尾门,这两项之前在30万元内合资轿车中都相当稀缺的设计,被上汽大众直接拉到了15万元区间,而之前同时具备这两点的大众CC,起售价就逼近25万。即便是近两年在造型设计上颇为激进的自主品牌,也未曾把无边框车门和掀背尾门同时拉低到15万元区间。
实际上,说凌渡L是「最不像大众的大众」,并不仅仅体现在外观的颠覆,而是整体的产品定位、背后的开发逻辑,都不那么像我们印象中的大众。
比如外观层面,蚌式引擎盖、高品质车漆、高尔夫GTI同规格的运动轮胎,都是对成本控制部门的「不友好选项」;
内饰除了把科技感拉平到「新造车势力」级别的双联屏、电子排挡杆之外,也采用了很多超越同级合资车型的材料、设计来提升质感;
功能配置上,L2级驾驶辅助、无线充电、车联网、多色氛围灯等新潮配置都已齐备,还配上了同价位很少出现的方向盘加热和座椅通风等高级配置。
换个角度来看,新能源车、或者新造车势力最吸引我们的那些特点,也在凌渡L上有了充分体现,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也仅仅只是动力的驱动方式了。
而在「学到了」新能源车的一些特性和造车理念后,凌渡L作为一台大众品牌的燃油车,又展现出了同级别、同价位新能源车型所欠缺的很多品质,包括对细节的品质把控、空间舒适性的平衡、以及包含转向手感、底盘响应、噪音控制等方面的驾乘感受,都是大众品牌深入人心的特质。
以上这些,就是凌渡L作为一台燃油车,能够打动我、以及很多准备转投新能源阵营消费者的原因,它的出现不会扭转燃油车、新能源车此消彼长的大趋势,但却让我们看到即便来到2022年,燃油车阵营也依然会出现吸引力不逊于新能源车的产品。
除了国家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外,上汽大众给凌渡L也提供了额外的补贴,最终可以免除75%的购置税。按照凌渡L 15.09-19.09万的指导价,原本需要缴纳1.3-1.6万的购置税,现在只需缴纳3-4千元,单单购置税就能省下1万来块钱。按照凌渡的油耗水平,基本相当于普通用户一年的油费了。
如今针对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已经出台,在新能源车因为供应紧缺、材料上涨等问题纷纷涨价的背景下,选新能源车还是优秀的燃油车,就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考虑的问题了。
总结
其实看到题主「电车暂时不考虑」这句话,我差点笑出来,以为在购买新能源车已经几乎成为政治正确的当下,网上已经很少看到明确表示「不考虑电动车」的消费者了,不知道被新造车势力们看到,是不是要被嘲笑「喜欢闻汽油味」了。
抛开动力类别的差异,汽车本身的属性主要还是交通工具,怎样的产品最适合自己,还是应该从实际的使用、以及综合的成本考虑出发。国家的购置税补贴只是一个辅助,新能源车已经持续多年享受这项辅助,如今政策针对燃油车的扶持,让两种类别的竞争变得更公平了些。
当然,相当于车价仅5%左右的购置税补贴,还是无法成为影响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但当下的环境却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以及燃油车、新能源车真实的产品力。起码在当下,优秀的燃油车,依然有足够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