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一枝射向唐朝心脏的箭——唐太宗和大哥的真实故事11

2022-08-11新闻

前言:欢迎挑错,但不要空谈和跑题,请具体说明,此文哪一句话错误。

第一节 压缩大哥的功绩

我们上一回说到:唐朝倾尽全力,在北疆抵抗突厥的始毕可汗,内部空虚,这时,突然有一枝箭,射向唐朝的心脏,长安。这是一枝什么样的箭呢?

战役9)灭司竹山贼

【旧唐书•李建成传】:「(武德)二年,司竹群盗祝山海有众一千,自称护乡公,诏建成率将军桑显和进击山海,平之。」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司竹山贼的首领祝山海,有一千兵力,自称护乡公。李建成率领将军桑显和,攻打、铲平了祝山海。

你可能会嗤然一笑,灭了小小山贼,有什么好夸耀的!呵呵,你认为,对付小小山贼,唐朝有必要派太子去吗?太子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

司竹山贼十分强大,很早就存在了,但隋唐、以及其他势力都无法消灭他们,在本月的五天之内,他们接连打败两批唐军,杀三员高级唐将。

【新唐书•本纪第一•高祖】:「(武德二年闰二月十五日)左屯卫将军何潘仁,及山跋张子惠战于司竹,死之。丁巳,虑囚。庚申(二十日),骁骑将军赵钦、王娑罗及山贼战于盩厔,死之。」

山跋就是山贼。盩厔,现在简写成周至县,相同的发音,属于西安市。司竹就在周至县。唐朝的左屯卫将军何潘仁,原来就是司竹山贼,唐军入关中时,他和别人一起,率数万人归降唐军。【旧唐书•本纪第一】:「(大业十三年十月)郿县贼帅丘师利、李仲文,盩厔贼帅何潘仁等,合众数万来降。」

可以推想,何潘仁带去攻打山贼的兵力,至少也是上万,却被打败、身亡。打败他的,还不是山贼的最高首领祝山海,只是祝山海的部将张子惠。

唐朝接着派去的两位将军赵钦、王娑罗(娑的读音:嗦),带的兵力肯定是更多,但还是被打败、身亡。可见山贼的强大。

唐初名将众多,小股的敌人,不会派太子亲征的。把山贼的兵力说成「一千」,显然是故意贬低建成。这种贬低手法,史书多处出现,例如在灭稽胡的战役。

而且,你再看当时的局势,恐怕会心惊的。首先是地理位置,司竹/周至县,就在唐朝的心脏边。又是在突厥入侵的节点,关中空虚。司竹山贼看准时机发动,如同一枝利箭,射向唐朝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招必将改变历史。

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大哥。谁也没想到,大哥能够迅速干掉始毕,又迅速赶回,灭山贼。

第二节 七世纪的活雷锋?

战役10)灭凉国李轨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五月,灭凉国李轨。

李轨是隋末在河西走廊的诸侯,建立凉国。安兴贵和安脩仁(脩的读音:修)是胡人兄弟,做凉国的官,被唐朝收买。他们劝说李轨降唐,不成功,就引胡人来攻打凉国。李轨出征胡人,胡人打败李轨,李轨逃回都城凉州(甘肃武威市),安氏兄弟乘机擒住他,向唐朝投降。史书还描写了,李轨多么腐败,丧失人心,所以理所应当灭亡。

唐朝史官留下的破绽在这里。【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十一】:「兴贵知轨不可以说,乃与脩仁等潜引诸胡兵围其城,轨以步骑千余出战……轨败入城。」

李轨是可以和薛举、刘武周并列的强大诸侯,在公元617年,曾经打败薛举。618年,李渊被薛举打得很危险,还主动派使者去联络李轨,夹击薛举,认李轨为堂弟。可见李轨的强大。「武德元年,高祖方事薛举,遣使凉州,玺书慰结,谓轨为从弟。」

凉国联合唐朝灭西秦后,又扩大了地盘,共有九个郡,兵力至少数万。安兴贵劝说李轨投降的话:「凉州僻远,财力凋耗,虽胜兵十万,而地不过千里,无险固自守。」表明,他现在有十万兵力,就算是号称,也至少是有几万。皇帝李轨亲自出征,怎么可能只带「步骑千余」呢?

你可能会解释:因为李轨腐败堕落,丧失人心,所以只剩下千余兵力。

如果他丧失人心到这个程度,他还敢出城作战吗?如果他丧失人心到这个程度,唐朝还需要买通内奸,去劝说他投降吗?如果他丧失人心到这个程度,唐朝还需要借助胡人去攻打他吗?唐朝要吞并他,易如反掌。

到底是哪个胡人击败李轨?史书也不说。然后胡人就自动消失,把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旁观的唐朝,如同7世纪的活雷锋。你认为可能吗?

肯定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为什么史书要这样写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河西走廊没有强大的胡人部落,如果史书照实记录,李轨亲征所带的兵力是数万,那么后人绝对不相信胡人可以打败他,肯定是别的势力打败李轨的。所以,李世民就命令史官,把李轨的兵力大力压缩,强迫后人相信,是胡人打败李轨,不要联想到别的势力。

第三节 一次奇怪的打猎

到底是别的哪个势力打败李轨呢?从当时的局势看,只可能是唐朝。唐朝自己出兵,打败李轨,吞并凉国。起初,李渊封李轨为凉州总管。但李轨拒绝接受,派使者去见李渊,送上的书信,是自称凉国皇帝。李渊发怒,扣押使者,商议派兵讨伐李轨。【资治通鉴•唐纪三】,(二月)戊戌,轨遣其尚书左丞邓晓入见,奉书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而不受官爵。帝怒,拘晓不遣,始议兴师讨之。

再来一个直接证据,【杨恭仁墓志铭】,杨恭仁当时被唐朝委任为检校凉州总管(检校就是代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平定了李轨,「公连筹制胜,克平西夏」。

这就奇怪啦。唐朝打败了李轨,是光荣啊,世民为什么要掩盖呢?这种问题,发生了很多次。如果是杨恭仁打胜仗,获得光荣,李世民没有必要掩盖。

只有一种可能,这个光荣的获得者,是他仇恨的人。谁呢?参见第3回的第二定律。

史书还有一个破绽,明显是唐朝的史官良知未泯,故意把真相暗示给后人。【旧唐书•李建成传】:「时凉州人安兴贵杀贼帅李轨,以众来降,令建成往原州应接之。时甚暑,而驰猎无度,士卒不堪其劳,逃者过半。」

安兴贵杀李轨后,带着人马向唐朝投降。唐朝命令李建成,去原州接应他。天气酷暑,大哥无限度地奔驰、打猎,唐军士兵太疲劳,受不了了,超过一半的人都逃走了。

首先,你不感到奇怪吗?仗已经打完了,只是接应投降的队伍,不是什么重大事件,唐朝有必要派太子去吗?唐朝没有其他人了?

隋唐时期的原州,在甘肃平凉市和宁夏固原市之间,距离长安千里以上,骑马普通行军,来回要20天左右。

皇帝派他去执行军事任务,不是度假,就算在路上要打猎,也不至于到无限度的程度吧,甚至于搞到,唐军士兵太疲劳,受不了了,超过一半的人都逃走了。这也太骇人了吧!

请你找出,古今中外,有哪一次打猎是这样的?

从前后文可见,大哥是爱民如子,头脑清醒,能够洞察天下局势,并多次带兵,战无不胜。却突然变得这么荒唐,你认为可能吗?

第四节 武德二年的超级大战

而且,你看地理也感觉不对呀。从凉州(武威)去长安,最便利的道路就是沿着兰州、天水、宝鸡这条线。安兴贵投降,却不走这里,是走原州这条线,要翻过六盘山,而且更加危险,因为紧靠着唐朝的另一敌人,梁师都,双方长期互相攻杀。

在本年二月,梁师都就配合突厥,来攻打唐朝,参见上一回。始毕可汗被暗杀了,但他还不停止。「(武德二年)三月,庚午,梁师都寇灵州,长史杨则击走之。」

安兴贵是傻瓜吗?

史官急得直跺脚:「诸位看官,怎么还不明白!这里太不正常了。」

参见前两场战役,武德二年上半年的局势,是突厥带领多个诸侯围攻唐朝,不只是梁师都,还有司竹山贼、刘武周(参见下一回)、窦建德等。唐高祖扣押李轨的使者,商议攻打李轨。李轨自然是不想坐以待毙,趁此良机,带兵出击,参与攻打唐朝,根本就不是和胡人打仗。(作者李永航)

一场超级大战,在华夏大地上演。唐朝抵抗众多强敌。

李轨为了和梁师都配合,所以走原州的路线,两军靠近一点。李渊派建成去原州,不是接应安兴贵的投降,是抵抗李轨和梁师都,然后追杀到武威,生擒李轨。中国古文化,经常是用打猎来比喻打仗。前文多次论述,李家是上阵父子兵。检校凉州总管杨恭仁,是绝对没有资格,独立指挥一场大战役,只是大哥领导下参与平定李轨。

金戈铁马,碧血黄沙,大漠风情,原本如此。西北人几千年锤炼出来的战斗力,绝对不是盖的。这一仗,唐军虽然胜,但也损失较大,所以史书用逃亡过半来比喻。

第五节 被篡夺的凉州总管

唐朝灭凉国后,就要治理好这个地方。这里包括甘肃大部分、青海和内蒙的一小部分,产马多(在那个时代,很重要),又是遏制突厥的一个战略要地。而治理凉州的人,就是李建成。

【资治通鉴】接着说:「壬午(武德二年五月十五日),以秦王世民为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

这里写,李世民做凉州总管,「使持节」,表明这个职务是实际到任,如果是遥领,则不必使持节。但这是他篡夺大哥的职务。

1、大哥已经在那边了,这地方就是他打下来的,熟悉,为什么不就地任职呢?

2、现在从西安去武威,最近的公路是900公里。唐朝的道路,更加曲折,估计是将近三千里。骑马轻装简行,一天走百里,要走将近一个月。当时群雄争霸非常紧张,耽误一个月就可能造成灭亡。薛举就是因为比李渊迟了一个月,所以没有夺取关中,败亡。李渊却让自己的两个左膀右臂,对向而行,都在路上空耗一个月的时间,他有这么愚蠢吗?

3、同年八月,长安发生了刘文静谋反案,世民为刘文静求情。这是最直接的证据,证明世民还留在长安,担任凉州总管是假的,是在史书篡夺别人的职务。

他篡夺谁的职务呢?如果是普通官员的职务,李世民绝对不屑于去篡夺,是丢他的脸。只可能是篡夺大哥的职务。

另外,在入关中后,李渊就放权给长子了,自己过享福日子,第36和37回有详细讲解。但在刘文静案,就是李渊做裁决的。李建成是刘文静的老上司,史书却没有写,他对此案有什么干预,结果刘文静被李渊冤杀了。这体现,他一直留在凉州,不在长安,所以没有干预此案。

在大哥的治理下,凉州迅速安定下来,成为唐朝抵抗突厥的一个稳固基地。但大哥没有安定多久,又不得不重新踏上征程,去解救唐朝的另一次危机。他解救了唐朝的什么危机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