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治水新篇,从驯水到护水,中华民族的水智慧何以闪耀新时代?

2024-12-16新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水,这一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始终滋养着华夏大地,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水的故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治水史, 也是一部见证国家兴衰、民族奋斗的史诗。新时代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如同一股清泉, 为新时代治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今天 ,让我们一同探寻,在这新时代的治水征程中,中华民族的水智慧是如何闪耀光芒的。

一、驯水:生命至上的守护战

回望过去, 郭超人在【驯水记】中描绘的人们与水年复一年的战斗 ,曾是多少地方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洪涝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愈发显著。从2021年黄河中下游的严重秋汛,到2024年我国大江大河刷新1998年以来洪水编号最高纪录, 每一次洪水的来袭 ,都是对防灾减灾能力的严峻考验。

在陕西秦岭山区的蓝田县辋川镇,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镇村干部迅速行动,将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一幕,正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而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联合调度, 更是为防洪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降低了中下游干流水位, 保障了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疑问:你认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我们是否已完全掌握了防洪减灾的秘诀?评论区见!

二、调水:民生为本的圆梦行

「南水北调」 ,一个曾经只存在于理想中的图景,如今已成为现实。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甘甜的江水滋润了北方大地, 让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受益。苦水营村的村民们告别了苦咸水 ,喝上了放心水,这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在西北干旱少雨的地区,水更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引洮供水工程的圆梦之旅,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等待, 终于让甘肃人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这一工程的成功 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 ,更是为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疑问:你认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深远影响?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三、护水:人水和谐的生态歌

从黄河到长江,再到淮河、海河、珠江, 曾经的「臭水河」、「荒草滩」、「断流河」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生。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母亲河复苏行动的加快实施,一系列举措让江河湖泊重现生机。

在渭河詹刘险工的堤坝上,巡堤员詹水兵见证了渭河从「黑臭恶臭」到「景观大坝」的华丽转身。如今, 这里已成为人们乘凉、散步的好去处 白鹭、苍鹭等水鸟也重新回到了这片水域。这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疑问:你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还能做哪些努力?期待你的高见!

四、节水:永续发展的未来篇

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8%的人口, 节水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党的十八大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 到【节约用水条例】的正式施行 ,一场更广泛的节水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在四川内江市谢家河再生水厂,城市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 被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公园景观补水等 ,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陕西延安,节水滴灌系统让果树喝上了「精准水」, 既节约了水资源 ,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疑问: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有哪些节水小妙招?快来评论区晒一晒吧!

水脉连着文脉, 水运连着国运。新时代的治水事业 ,不仅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更关乎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文明的绵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 ,我们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节水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这一片片绿水青山,让中华民族的水智慧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声明:本文内容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话题标签:#新时代治水# #生态文明# #节水行动#

关注我的个人主页, 收藏更多精彩内容 ,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