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年初,中国首部以环保司法为题材的电视剧【江河之上】播出,该剧以对环境司法保护为切入点,讲述了初期环资审判法庭通过办理大学生非法购买金雕案、江石化工厂污染案、郭大爷楼道污染案等,一步步完善法律体系,明确环境案件的定义和范围,提高全民环保法治意识,实现环境有效保护的故事。
江河之上是人民,江河之上是生命,江河之上更是未来。人民法院作为环境司法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应把环境资源审判摆到突出位置,打好环资审判主动仗,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和教育警示引领作用,多渠道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牢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同时,环境资源类案件不能一判了之,生态环境修复才是终极目标,法院还应积极探索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的环境修复责任机制和审判结果执行机制,确保被告人在承担相应刑事责任,通过「劳务代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此外,法院还可与检察院、公安局、环资管理部门加强协作,探索信息共享、办案协作、联合宣传机制,发布【司法保护令】指导当地基层组织将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将司法职能延伸至社会治理基层,形成联动立体保护体系。(徒萍 万凌云)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