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大概是指恶性竞争吧。
近2年乘用车总销量停滞不前,然后大量「造车新势力」涌入,白热化的竞争也很正常。
但是,新势力的经营模式和传统车企不太一样,他们基本是照搬互联网模式——大资金投入→低价倾销(快速提高营业收入)→上市融资→逐步减持套现走人;而高管在期间一是有期权,二是本身就可以定高工资收入。
这种模式下,传统车企刚开始是懵的。19-21年,传统车企的油改电车型,售价基本都要比内燃机车型贵一倍的,比如一个插混卡罗拉都要卖到18、19万,CHR EV版、缤智 EV版比内燃机版贵7-8万,但新势力掏一个车出来,电池容量大得多,才卖15-20万,根本没法竞争,最后几乎都是低价甩了。但新势力卖那个价,也是完全不赚钱,而且不仅仅是研发和固定成本摊销问题。
我记得2022年广汽集团的年报,广丰和广本两家合资公司合计贡献80亿利润,然后埃安亏了30多亿。我看到这个财报的感觉就是:与其把利润分配给大股东,不如自己砸钱卖锂电池车喽。80亿利润里面广丰贡献了50亿,那么合计就是100亿利润,这100亿利润全部拿来补贴BZ4X和BZ3售价,不给大股东分红,现把企业自己的市场份额把握住,既然拼资金就拼到底。
然后今年就看到了,BMW和BENZ的EV车型全部大幅低于内燃机车型价格售卖,大众的ID系列也快速降价卖,别克最近直接拿E5先锋版来砸,只要车企想明白了,就知道怎么办了。在价格战方面,至少要耗死一些带头挑事的车企。
上面说的是价格战,另外再说研发周期。我个人观察,部分车企的研发周期已经短到令人发指了,我个人是不相信车企都是大善人的,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思路,他们干互联网、干金融、干房地产、甚至干乳业、干食品时怎么想方设法坑,在这里一样会想方设法坑,只不过汽车比较复杂,有一些迷惑性。等这种省略各种步骤的车型大面积出问题,也会有一些车企退出。
估计还得2-3年,汽车行业利润率才能回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