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没人,没枪,没炮弹,乌克兰等待投降,但又摆不好姿势

2025-01-20军情

乌克兰地下组织称,废弃的「乌克兰」号巡洋舰成了外国雇佣兵的落脚点。许多外国人频繁出入这艘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港的军舰附近,最近船上还多了通讯设备,这更印证了他们的说法。

外国专家在巡洋舰附近活动,或许是想把这艘锈迹斑斑的军舰里一些东西弄出来。此前,【莫斯科共青团员】报道过,乌克兰正派遣技术精湛的外国专家支援乌克兰军队步兵。

马克龙和斯塔默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两人此前预计的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差距,这使得双方都感到有些失望。 他们原本设想能很快达成共识,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可现实是,分歧依然存在,合作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每日电讯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正私下商讨对乌克兰派遣联军维和部队。不过,该报同时说明,这支部队只有在冲突结束后才会进入乌克兰。 他们讨论的是在停火协议达成后,以法英军队为班底,组成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

【每日电讯报】记者说,目前这些谈判内容不便公开。

斯塔默对这项计划的态度其实并不坚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马克龙持续力挺向乌克兰增兵,此前他还和泽连斯基、图斯克谈论过此事。

消息人士称,谈判棘手,冲突可能加剧。具体措施和英法军人安危,都让人担忧。

法国和英国看似急于促成俄乌冲突的结束,马克龙的努力或许只是空欢喜一场。战争结束很可能意味着俄罗斯取得决定性胜利,乌克兰则落败。届时,俄罗斯绝不会容忍失败的乌克兰做出任何对己方有利的决定。

瑟尔斯基,紧随扎卢日内之后,也遭遇了同样命运。

电报平台账号Resident爆料,乌克兰正掀起一股罢免武装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瑟尔斯基的浪潮,乌克兰最高拉达代表、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副主任玛丽安娜·贝祖赫拉也参与其中。

乌克兰女政客直指扎卢日内可能投降普京,她这番话威力巨大,仿佛拥有某种政治魔法,长期以来一直与乌克兰军方对着干,军方却拿她没办法。

贝祖赫拉直言不讳,要求美国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除非瑟尔斯基总司令和他的军事领导层下台。她认为,在乌克兰军队高层指挥结构未彻底改革之前,继续援助基辅是不可取的,美国应该重新评估乌克兰的军事领导。

乌克兰媒体先前多认为,玛丽安娜·贝祖赫拉是泽连斯基政府以及执政党的代言人。

俄乌新年伊始就展开首次换俘,双方展开行动。此次行动是两国冲突持续以来一次重要的事件,值得关注。 这次换俘涉及的具体人数尚未公布,但对缓解紧张局势可能有积极意义。未来双方能否持续保持这种沟通机制,值得进一步观察。

一月十五日,俄罗斯国防部电报账号发布消息,俄乌双方完成二〇二五年首次战俘交换,双方各释放二十五名战俘。这些回到莫斯科的俄军战俘现阶段留在白俄罗斯,当地正为他们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安排与家人联系。后续,他们会返回俄罗斯继续接受治疗和康复。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沙姆谢尔·萨拉利耶夫称,俄乌双方已交换重伤战俘。获释俄军人的影像资料,俄人权监察员塔季扬娜·莫斯科尔科娃已在其电报账号发布。

她跟乌克兰调查员一起,直接和双方士兵聊了,了解到关押和医疗情况的内情。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成功营救回俄方战俘,阿联酋为此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促成了此次行动。这体现了阿联酋在调解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阿联酋的帮助表示感谢,25名乌克兰军人和平民已回到祖国,他们来自马里乌波尔、顿巴斯、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多个战场。

新年伊始,泽连斯基引述乌克兰战俘待遇协调总部数据宣布,去年俄方释放了1358名乌克兰战俘,自冲突开始以来,共有3956名乌克兰军人沦为战俘。

德米特罗·卢比涅茨一月七号宣布,俄乌双方初步达成协议,战俘交换有望今年常态化。他特别提到,最优先要接回重病重伤的战俘。

早些时候,俄罗斯国防部提议将935名乌克兰战俘送回乌克兰,作为交换条件。然而,基辅方面却拒绝接收其中600多名士兵,对此没有任何说明。

俄军袭击了乌克兰重要的能源设施,这次打击力度很大。电力供应再次告急,乌克兰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修复工作将异常艰难,冬季将至,寒冬将更加严酷。

俄罗斯军队一月十五日用高精度武器袭击了乌克兰关键能源设施,斯特雷市一座重要的地下天然气储气库地面设施遭到重创,这座储气库是欧洲最大的。

乌克兰用美国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后,俄罗斯随即展开大规模反击,这是对此前袭击的直接回应。

一月十四日,乌克兰军方宣布他们对俄罗斯境内目标发动了大规模袭击,打击范围深入俄方军事设施二百到一千一百公里。

乌克兰军方出动六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弹道导弹,以及六枚英制「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对俄罗斯多地实施了袭击,同时还发动了大规模无人机群攻击。

ATACMS导弹,战术地对地导弹,用固体燃料驱动,长3.96米,直径0.61米,射程最远300公里,能从美军M270多管火箭炮和M142自行火箭炮发射。

乌克兰总参谋部称袭击目标锁定俄罗斯布良斯克、萨拉托夫、图拉和鞑靼斯坦的石油储备、炼油厂、化工厂及弹药库,意在重创俄军后勤,以此限制其军事行动的能力。

俄罗斯国防部一月十四日回应乌克兰军队的袭击:他们拦截了所有射向布良斯克地区的西方导弹,并且在战区外还击落了一百四十六架无人机。

俄军在黑海上空拦截了两枚「风暴之影」导弹。俄罗斯国防部随即回应,基辅在西方支持下采取的行动,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一月十五日,俄罗斯军队再次集中攻击乌克兰关键的天然气设施,我们目睹了这次袭击。

乌克兰军队装备严重不足,这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泽连斯基总统日前接受波兰媒体采访时坦言,目前仅有六成乌克兰士兵拥有全套装备,对抗俄军压力越来越大。

乌克兰这场仗,奇了怪了,光杆司令,啥武器都没有,真让人琢磨不透是怎么打起来的,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泽连斯基提到战场局势变化莫测,攻守易手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乌克兰东部,不少城镇村庄屡屡易主,落入俄军掌控。

泽连斯基与波兰总理图斯克会面后宣布,乌克兰军队现有88万人,近期没有裁军打算。他认为,战场上的失利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支援不足,援助不够及时主动。

一月十五日,以色列和哈马斯停火了,加沙战火熄灭。但俄乌冲突,比加沙冲突早一年半爆发,却依旧僵持,看不到停火希望。泽连斯基政府倚重美国和北约,难以在谈判中找到自身位置。同时,俄罗斯也给乌克兰留下的空间不大了,双方只能继续苦撑。

支持俄罗斯,战略上看,能彻底击败乌克兰,何乐而不为?

阿纳托利·沙里,一位博客作者,提醒乌克兰人:俄军可能在特朗普就职总统前,也就是一月二十日,对库尔斯克方向发起大规模机械化进攻,情报显示如此。

乌克兰反对派博主阿纳托利·沙里高调预告俄军进攻策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他此举的真实意图耐人寻味,值得我们仔细推敲,毕竟这和公开军事行动情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