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年前,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舰,正式进入清朝海军北洋水师服役。然而,就是这样一艘一度被誉为「永不沉没的战舰」,服役短短十年便在甲午海战的战斗中 自爆沉没。
直到125年后,我国才终于在威海湾内探寻到其遗骸。 随着定远舰上遗存的文物被清洗干净,在场的考古人员不禁潸然泪下。 那么,125年前的定远舰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为何会自爆?舰上又留下了哪些文物?
定远舰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吨级重量为7000吨,其铁甲外表非常坚固,在敌军战舰的火力攻击下,基本上不会受到严重损害,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可战争是残酷的,就算定远舰的实力在当时不容小觑,甚至被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称为 「似可列于当今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 但其在战斗中也面临着绝对的威胁与致命的打击,强大的背后所要承担的是同等的艰辛与痛苦。
故而,在华夏大地上闪耀十年之久的定远舰,在1895年的刘公岛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等到125年后,我国水下考古人员在刘公岛东村外的水下,准确锁定了定远舰的具体位置,打捞出了舰体的多个构件以及舰上遗留的一些文物。
这些经过时间沉淀、海水侵蚀的文物,让永不沉没的定远舰得以「重生」,也使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遗痕得到了慰藉。
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各国海军进入铁甲舰时代,当时我国人民对铁甲舰的期盼不亚于往些年我们对航母的期待。 但鲜为人知的是,清廷早在1875年就曾购买过两艘铁甲舰,这便是定远号和镇远号。
清廷之所以下定决定购买战舰,也是 出于对外部威胁的警惕 。 1871年,有着狼子野心的日本,试图动用武力吞并当时清朝的藩属国琉球国,并且还向我国岛屿发动了军事行动。虽说清军用手中仅有的几艘战舰,成功将日军驱逐,但我方还是付出了一些代价。
与日军的较量告一段落后,清廷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李鸿章,他认为日本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国的心头大患。趁着隐患发现得早,李鸿章建议尽快发展北洋军在海上的军事实力,建设一支能打敢拼的海军部队。
清廷回顾之前所发生的一场场战争,大多都和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清廷终是做出了 「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 的决断。在这件事上,清廷的办事效率很快,迅速建立了 北洋水师 。
虽说海军已经有了,但最为重要的战舰清廷却无法自己建造。即便清廷有相关技术,但他们每年只拨给海军四百万白银的军费,完全不足以支撑战舰研发。 无奈之下,主持北洋水师的李鸿章选择在国外购买战舰。
可毕竟北洋水师囊中羞涩,没太多闲钱能动用,李鸿章与其他大臣经过多次考察商议,最后选定了德国制造的铁甲舰。 早在1878年,清廷驻德公使就曾前往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参观铁甲舰。庞大的巨舰给我国公使留下了深刻影响,德国人宾至如归的礼仪更是让大清使者心生好感。
有了最初的基础,再加上北洋水师在选择战舰时,德国出于刺激重工业以及扩大自身在远东影响力的目的,给予我方的价格十分优惠,同时他们还尽最大诚意满足我方对舰船改进的各个要求。德国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李鸿章等大臣很难不心动。
于是在1880年,清廷同德国正式签订了第一艘铁甲舰的订造合同。1881年签订第二艘同型的铁甲舰。而这两艘德国制造的铁甲巨舰,就是 定远号和镇远号 。
这两艘战舰的正式服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北洋水师的作战实力。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这两艘战舰被堪称为「亚洲第一巨舰」, 其中定远舰在原本军舰设计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些创新思想,一跃成为北洋水师的门面战舰。
丁汝昌作为北洋水师的统帅,于1885年11月正式接收定远、镇远二舰,黄底青龙旗随之缓缓上升到这两艘铁甲舰上。 有了新装备,北洋水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甲午海战爆发前,曾多次外出巡视,其中就包括朝鲜釜山、俄国海参崴以及日本长崎等地。
1886年,定远二舰在巡视途中,顺路拐到日本长崎保养, 日本民众在看到我国这两艘巨舰后无不心生震惊,面对定远二舰舰身首尾涂装的飞龙纹,以及在空中高高飘扬的青龙旗,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恐惧,同样伴随着的还有嫉妒。
日本高层为了应对可能会发生的危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制造恐慌, 将击沉定远、镇远作为军事目标。 随着恐慌不断发酵, 连日本儿童玩的纸牌游戏都不再单纯,开始以击沉二舰为目标,日本国民中甚至出现了 恐定远镇远症 ,这两艘巨舰对日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宣告正式建军,定远号被指定为旗舰。一时间,我国这支冠以 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的北洋海军在亚洲风光无二。
然而,盛极而衰,清廷见周边国家没什么动静,就连一直不安分的日本也不怎么上门挑衅,于是便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削减海军的开支。 就这样,原本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的北洋海军,在那段停滞时间内,逐渐被日本海军慢慢超越,亚洲第一的桂冠被日本海军悄然夺走。
虽然之初日本确实是被定远二舰给震慑到,但他们并未被吓倒,迅速聚全国之力开始大力发展海军。 在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去建园的时候,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训练,全国群众筹钱补充军费,日本海军的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时代在不断更迭变化,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升级。等到清廷反应过来的时候,定远等战舰已经因为长期缺乏保养,老态尽显,弹药更是短缺到舍不得拿出来进行演习。
还不等清廷弥补空缺的那段发展岁月,日本借朝鲜事变挑起战争,先是在朝鲜成欢攻击我国陆军,而后又在南阳湾内不宣而战。 1894年8月,甲午战争爆发。
1894年9月17日下午,地点 黄海大东沟海域 ,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狭路相逢,一场大规模的铁甲舰队海战就此展开。 战斗一开始,北洋舰队借助舰艏重炮的优势横队迎敌,定远、镇远二舰位于全队中央突出的位置。
定远、镇远二舰作为铁甲舰,舰身铁甲坚硬无比,加强了我方的信心,北洋海军驾驶着战舰,架起舰上的炮筒,正面迎敌。 定远、镇远相互支援,配合默契,多次命中敌舰。下午一点,定远舰精确瞄准日本旗舰「松岛号」,遂发射炮弹进行攻击,成功摧毁掉松岛号上的7号炮位。
我方乘胜追击,再次击中日舰「赤城号」,敌方舰长当场身亡。虽然我方拥有的两艘铁甲舰,相比日军拥有的舰船尽显老态龙钟,所装备的武器也稍稍落后, 但舰上的清军仍凭借着敢打敢拼的精神,造成日军伤亡近百人,其舰船「松岛号」丧失战斗能力。
可随着战斗不断深入,纵使定远、镇远和北洋海军英勇无畏,中日海军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仍是让我方逐渐落于下风。 北洋海军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后,在这场黄海海战中以失利告终,多艘舰船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黄海海战结束后,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军港。 然而,吃到胜利甜头的日军并不打算就此收手,他们继而决定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消灭撤退到威海卫军港的北洋海军。
1895年1月20日,日军派出3艘先遣舰进行侦察,同时用舰炮对岸轰炸。 等到28日,日本派出的3.4万多人的部队,全部登陆完毕,开始进犯威海。虽然日军人数众多,但在1000多名清军的誓死阻击下,日本首次进攻以失败告终,悻悻后撤。
也许是清军的奋力抵抗激怒了日军,没过多久日军发起总攻。 由于寡不敌众,加上有些清军见此情况心生胆怯,竟然在紧要关头临阵溃逃,最终清军死伤惨重,炮台也相继陷落在日军手中,丁汝昌带领剩余兵力撤往刘公岛,定远舰也参与到刘公岛的保卫战中。
2月9日凌晨,日本发动第六次海上进攻,丁汝昌率领舰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却不料其所在的靖远舰被敌方的炮弹击中,丁汝昌受伤,靖远舰搁浅,北洋舰队的力量再度被削弱。
同时,在此之前, 定远舰不慎遭到日本鱼雷的偷袭, 舰上的机械工程师室被命中,进水不止,最后 搁浅在刘公岛东南海域充当副炮台使用 。
随着战争走向越来越不利于我方,丁汝昌在得知手下有人趁乱逃跑的同时,知道援兵无期。为防止定远舰落入日军手中,丁汝昌决定将其炸沉,其他舰船也一个不留。
1895年2月9日下午3点,定远舰内部被装入350磅的炸药,最终自爆殉国。丁汝昌见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 同时,与定远舰荣辱与共的管带刘步蟾,也选择自杀殉国,实现了其生前 "苟丧舰,必自裁" 的誓言。
虽然定远舰在日军到来前就已自爆,但舰体仍有大部分暴露在海面之上。于是,日军就对定远舰残存在海面上的舰体进行拆卸,并运回国内,用这些舰材修建了定远馆,用这样的方式来嘲讽北洋海军。
落后就要挨打,甲午海战的失败也见证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派遣考古人员对定远舰遗骸进行打捞。 2014年,国家文物局特别组建了一支水下考古队,开展对定远舰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历时两个月的调查,考古队利用先进的海测仪器,采集了多个遗迹数据,然后结合日军绘制的定远舰搁浅前的航迹图,通过战后日本拍摄的定远舰搁浅照片,考古人员准确锁定了定远舰沉没的海域位置。
不过由于洋流影响,水下打捞工作很难直接展开。为了保证打捞工作万无一失,考古队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等到了2020年才正式开始。
然而即便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全面,但打捞一开始,考古队还是被预想不到的阻碍挡住了步伐。由于定远舰已经在海底待了上百年,周身早已沉积了许多淤泥。要想利于后期穿钢缆将定远舰遗骸吊起来,首先就要将淤泥清理干净。
这年8月1日,定远舰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按照前期计划,工作人员分为三组,在不同区域进行抽泥工作,将定远舰四周的淤泥都给抽走。但由于该海域内的淤泥质地非常的硬,再加上海上天气不稳定,考古队接连遇上了3个台风,工期愈发紧张。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日的努力下,最终定远舰遗骸以及上面残存的文物都被起吊出海底。考古队看着打捞出的大批重要文物,欣喜之余将这些东西都进行了一番清洗。等到他们看清楚文物的具体模样后,无一不潸然泪下。
考古队打捞出的文物主要分三类,一类是船体构件,一类是武器弹药,还有一类是生活物资。在这些文物中,有着各种型号的炮弹及子弹1000多枚,多种型号的炮弹引信及拉火几百枚。
可想而知,在那场海上激战中,北洋海军所面临的威胁有多大,才会让他们如何拼命地发射炮弹。除此之外,从定远舰上遗存的牙刷、水杯、瓷碗等生活用品中,不难想象出战士们在战斗的闲暇之余,短暂在舰上生活留下的点点滴滴。
定远舰作为北洋海军的旗舰,它的风光与沉没代表了北洋海军从兴盛走向覆灭,但同样也给我们留下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其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令人折服,而选择与它共同进退的丁汝昌、刘步蟾等以身殉国的爱国英雄,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甲午海战沉没的定远舰,125年后终于被找到,船上遗物却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