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下诏退位,他的退位诏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这句话里的「汉、藏、满、回、蒙」不仅是民族的名称,更代表着大清帝国的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部分,是清帝国完全将帝国版图交给中华民国的法理证明。
民国和新中国都合法继承了中华帝国的版图,但是「树大招风」,列强们一直垂涎中国土地。日本盯上了满洲、台湾;俄国屡屡撺掇外蒙独立,还对新疆虎视眈眈;就连英国和印度都对云南、西藏频频出手,蚕食我西南边境。
这些侵略我国边境的大多是帝国主义国家,但只有印度是个例外,这个20世纪刚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居然强占藏南地区,中国最后于1962年发起自卫反击战。
说起来,二战胜利后印度独立,印度执政党「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对西藏问题很有兴趣,他想从中国手中蚕食西藏,来个「地图扩疆」,双方矛盾在1962年彻底爆发。中国此战以「偏师」决战印度主力,大胜印度军队,一战打垮了印度独立以后爆棚的民族自信心。
而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我国在抗美援朝后又一次和外国交手,打出了解放军的威风,按毛主席的话说:「这一仗起码让边界稳定20年。」
但论起来,印度和中国在当时都是第三世界的穷哥们儿,为什么印度在西藏问题上咄咄逼人?这场战役是怎样进行的?中国轻松战胜印度,世界各国对此又作何评价?
一、比「大英」还强势的「大印帝国」
18世纪起,印度一直是英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誉为「大英帝国的印钞机」,数亿印度人供养着英伦三岛。
到了二战前,印度已经开始爆发民族独立运动,涌现出了甘地这样的民族领袖。
二战时日军在东南亚摧枯拉朽,一年内扫清了西方势力。1941年末,日本兵临印度,英国害怕印度人会站到日本一边,所以应允了日本投降后会让其独立。 1945年二战结束,英国就想反悔,没想到圣雄甘地带着「国大党」四处宣传独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英国此时无力镇压,只好让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遵循在二战时的约定让印度独立,但独立后的印度被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几乎立刻为了边境问题大打出手。
在打了三年后,印度共和国终于于1950年成立。当时的印度独占南亚次大陆,北部和尼泊尔、锡金、不丹、中国接壤,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属于「有国无防」,复杂边境线问题让印度很头疼。尤其是中印1700多公里的边境,一直都是「传统习惯边界」,没有勘定划界,更没有边防。
可印度在获得独立后感觉十分良好,毕竟被殖民了200年,印度人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建立民族自信心,要做亚洲领头羊,更要做世界一流国家。
印度以「大英帝国的继承人」身份自居,执行「前进策略」,要占领英国人在南亚的全部势力范围,建立「大印帝国」。因此印度四处出兵,国内的半独立邦,以及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都在3年内被印度实际占领,丧失主权。
此时印度领袖尼赫鲁自信心爆炸,向全国宣称:「印度已经强大到不怕任何对手。」
再往北,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碰上了中国。
印度自己遵循1913年英国人划定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是英国人一厢情愿划定的,没有得到中国承认,就把西藏9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了印度。印度独立时,中国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印度就按麦克马洪线偷偷摸摸在西藏圈地。
尼赫鲁的想法是:印度在东南西北全面扩张,对于头顶广阔的西藏,上上策是将其独立出去,变成第二个「外蒙古」,成为中印的缓冲国。如果西藏无法独立,那印度就能占多少占多少,毕竟新中国刚刚诞生,印度料想中国人在如此遥远的边境上应该没多少力量,自己能大展拳脚。
而由于印度强占了藏南地区,于是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方就开始围绕西藏问题和印度展开博弈。
二、印度咄咄逼人,中印边境冲突扩大
一开始,印度对新中国的态度还是可以的,新中国成立半年后两国就建交了。毕竟中印都是第三世界的穷哥们儿,自古以来也没任何冲突,印度和中国还有一段「蜜月期」。
转眼,1950解放军进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自此全部解放。当时入藏交通条件极为艰苦,青藏、川藏公路还未通,大批解放军的弹药、食品、药品以及民用物资,都是中国航运公司运到印度港口,再北上进入西藏的,印度政府并未阻拦。
和平解放西藏后,印度和中国军队终于还是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碰撞了。
此时印度已经非法占领了藏南地区,印度人下意识认为「中国人是承认麦线的」,所以他向当时中国境内的「阿克赛钦」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中国政府自然不承认「麦线」,印度就抱怨中国「不知感恩」,忘记了在解放西藏时自己给予的帮助。
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没得到好处,就和美国一起,勾结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分裂中国,从1952年到1959年引发多次西藏叛乱,但最后均被解放军平定。最后在1959年,我国为了彻底封死叛乱势力的外逃路线,派兵封锁了西藏南部的边疆。
印度见解放军南下,以为中国要在边境动手,马上往西藏的「麦线」增兵。
印度军队气焰嚣张,居然越过「麦线」北进,和中国军队在朗久地区的「查库村」交火,史称「朗久事件」。
1959「朗久事件」爆发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困难时期,国内有自然灾害,国外和苏联关系也濒临破裂。苏联领袖赫鲁晓夫抓住机会挑拨离间,给印度卖武器装备,还贷款15亿卢布给印度政府,希望印度能给中国压力。
这等于给中印冲突添了把柴,使印度在西藏边境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中国一再对印度边界问题保持克制,甚至在边境30公里内不巡逻,不打猎,但是印度还屡屡犯境。1960年,中印就边境问题在新德里展开谈判,周总理和陈毅部长据理力争,印度人依然冥顽不灵,软硬不吃。1960年4月谈判结束后,中印知道对方无法让步,同时开始在藏南地区修建公路,紧张备战。
印度在中印边境西段建立了几十个哨所,有的几乎贴在中国哨所的脸上。1960年到1962年,中印边防部队冲突不断,印度的气焰越来越嚣张,不断蚕食西藏边境。终于在1962年9月,人民日报发文【是可忍,孰不可忍】,声讨印度的无赖行径。
10月,中央军委召开会议,毛主席决定对印度进行自卫反击战。
毛主席在分析中国西南局势时说:「西藏边境不稳,藏区就不稳,藏区不稳,中国西部的四川、甘肃、新疆都不会稳定,国家就要出问题。
对印是一场政治仗,打一场小仗,目的是警告印度,能让西南安定,让我们有时间建设西藏。」
三、「62战争」,印度的铭心之痛
1962年10月20日,中国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下令解放军出击,在东西两端边境开始反击。
在东线,解放军驻藏部队11师32团在克朗节地区进攻印度第7旅。印度军队猝不及防,仅仅30分钟就被打垮,830多人伤亡,第7旅长达尔维将军以下1000多人被俘,我军付出了380多人的伤亡。
在西线,解放军步兵第10、11团两个营,维吾尔族骑兵第3团共2000多人在阿克赛钦出击,短短一周内消灭印度边防军300多人,俘虏150多人,拆掉印度哨所40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三天内完全占领了藏南和达旺地区,把印度军队在这里修建的几十个据点全部拆除。消息传回印度,印度举国震惊。印度首都新德里爆发了反华示威,总理尼赫鲁对民众讲话,誓言要「保护神圣国土」。
印度政府专门建立了「东北军团」,调集了国内的精锐部队备战,主力是印度陆军第四师,这支部队曾在二战时去北非打过德国人,战斗力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该师下属4个旅,共21个营,22000人。
因为藏南地区交通条件差,中印都以山地步兵为主,重火力较少,空军也比较弱。
10月24日,周总理再次声明重新谈判,不再继续进攻,解放军愿意后撤20公里。但是印度不接受停火,积极调兵遣将。美国人听到中印开战也非常兴奋,肯尼迪政府向印度送来10亿美金援助,还用输送了大量重型武器。
印度军队调兵遣将20天,派出4个旅去支援东北,在11月14日尼赫鲁生日这天,印度陆军卡尔中将于瓦弄地区发起反击,要为总理生日「献礼」。
11月14日,印度第11旅冲击解放军控制的06高地,连续作战6小时未拿下阵地,被解放军击退。
解放军随即发起反击,驻扎在瓦弄的第54军130师发起反冲锋,两天内突破印度军队阵地,印度第11旅被解放军分割消灭,伤亡被俘1200多人,摧毁地堡数百个。
印度军队此时还在组织反击,三个旅带着全部重型武器压上,想跟中国军队决战。 解放军判断印军的攻势,看出其「头重脚轻」的破绽,重兵团都在前方,而后方部队暴露侧翼。
于是,战役总指挥张国华决定以迂回方式截断其后方,派出第32、33两个团5000人用5天时间迂回印军背后,然后围歼印军主力。
11月16日,解放军迂回部队提前到达既定地点,随即开始在印军后方进攻。第33团南下邦迪拉山,第32团进攻德让宗的印军65旅,阻挡敌人增援邦迪拉山。11月17日晚间23时,解放军冲击邦迪拉山,次日早上,邦迪拉主峰被解放军33团控制,印度军队溃逃。
11月18日,前线西山口的印度军队发现中国军队占领了邦迪拉山,并且切断了后面的公路,军队里出现了恐慌情绪,开始部署撤退。
当天早上8点,解放军开始全军出击,「西山口-邦迪拉战役」爆发,驻藏第419部队杀向德让宗,印度第62旅短暂交火后撤退,丢弃武器辎重向邦迪拉撤退。
次日,印军第48旅撤退,解放军占领邦迪拉,并开始拆除印度军队留在边境的据点和哨卡。解放军继续向查库进攻,印军第48旅在此负责阻击,阻击战打到20日凌晨,印军第48旅几乎被消灭,解放军大获全胜。
短短不到10天的战斗,印军「东北兵团」的4个旅被消灭,死伤和被俘7000多人,第62旅旅长豪尔将军被击毙,这场战争已经尘埃落定。此时在西线边境上,中国军队也开始拔除印军据点,毙伤敌军100多人。
11月20日,印度国家议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总理尼赫鲁半夜3点找到美国驻印度大使,要求美国人帮忙。 美国大使从未见过尼赫鲁如此惊恐的样子,立刻跟肯尼迪取得联络,让美军派航母来孟加拉湾示威。
至此,印度开战时的锐气荡然无存,尼赫鲁紧张地组织边境地区的政府组织后撤,他以为中国政府会长驱直入,占领印度内陆地区。
结果在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撤军,在12月1日前撤回开战前的国境线内。
四、尼赫鲁:每个印度人都应该铭记1962年
尼赫鲁还在惊恐之中,周总理就向印度政府发出了谈判邀请,依然欢迎印度就边境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军队归还了缴获的印军武器,释放了战俘,展示了善意。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月里,几千名失散在山区和丛林的印军士兵陆续回国,印度随即下调了战争的伤亡人数。
印度政府感受到了善意,宣布军队全部撤回麦克马洪线南部,严禁对中国军队进行挑衅。
两个亚洲大国之间打了一场小仗,成为当时世界最瞩目的话题。
美国、苏联、英国都对印度军队的表现极为惊讶,印军在此战中可以用「毫无还手之力」来形容,尤其是「瓦弄之战」,主场作战的印军背靠防御工事却被解放军轻易打垮,这支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值得怀疑。
印度国内的「鹰派」在看到战争结果后也闭上了嘴,任由国大党去跟中国谈判。最后中国要求印度停止挑衅,停止支持西藏反叛势力,印度全盘接受。
印度总理尼赫鲁将这次失败看做奇耻大辱,称:「 每一个印度人都应该铭记1962年。 」印度军队开始美化自己的失败,甚至宣传中国派了几十万人来藏南打败了印度,印度输得不冤枉。
如今的印度处处跟中国作对,在西藏边境上小动作不断,但是任由国内「鹰派」如何较小,印度绝不敢先开战争的第一枪,这都要归功于1962年的那场战争。直到今天,印度军队还以「第54军」番号为假想敌,可见印度军队对解放军54军之恨。
参考资料:
1、【试析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目的】,王学军;赵力兵
2、【浅析对印自卫反击战过程】,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