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已围绕仁爱礁进行了连续9轮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三项基本共识。与此同时,在仁爱礁搁浅的菲律宾军舰迅速解体。这是否意味着仁爱礁问题即将画上句号?菲律宾在此问题上又做出了哪些承诺?
自2017年以来,中菲就南海争议问题建立了双边磋商机制,并举行了9次会议,最近的一次在半年前。这些谈判主要集中在仁爱礁问题上。
仁爱礁位于中国南沙群岛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环礁。它也是菲律宾最近的大型环礁之一,位于北纬9度39分至48分,东经115度51分至54分之间,向西距离美济岛仅31.5公里,向东南距离菲律宾巴拉望岛约200公里。仁爱礁的礁盘非常宽广,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顶部面积达到51.62平方公里。礁中央是一个大约30平方公里的潟湖,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达23米。礁外围面积约21.37平方公里,在低潮时,大约73%的礁盘会露出水面。北侧礁坪较为完整,珊瑚生长状况良好,活珊瑚覆盖率高达90%。
环礁的东西两侧不连续,东侧的连续性较差,礁坪面积较小。共有9处礁门连接潟湖内外水域,北侧的一处礁门宽达290米,水深大约2米,地形较为平坦,适合100吨至300吨级的船只进出。西侧的连续性稍好,拥有6处口门,南侧一处口门宽度达到380米,最浅处水深6米,适合中型及以下的渔船进出潟湖。因此,这里一直是中国南海渔民的天然避风港。
仁爱礁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并进行行政管理的国家。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曾将其命名为「汤姆斯第二滩」。1947年改名为仁爱暗沙,1983年中国再次公布新的正式名称,将其命名为仁爱礁。中国的科考队伍和专家多次对仁爱礁进行了考察,明确地设置了界标。
然而,菲律宾对仁爱礁觊觎已久,于1999年将一艘二战退役的旧军舰驶入仁爱礁潟湖,并声称军舰搁浅,非法地在仁爱礁西北礁坪坐滩。在过去的25年里,菲律宾并未及时处理这艘军舰,反而派出多名士兵,采取定期轮班的方式进驻,试图实现对仁爱礁的「实际控制」。
自去年以来,菲律宾频繁接近仁爱礁,试图向军舰运送违规建筑材料。经过多次失败后,菲律宾终于在今年一月的第八次谈判后再次坐下谈判。与上次相比,此次双方在建设性交换意见后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首先双方一致认为维护南海秩序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地区及国家间的共同目标。其次,中菲将继续促进双边协商对话,共同完善南海沟通机制。最后,两国将继续加强在海洋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从这些磋商结果来看,菲律宾似乎有所让步,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协商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出路。
菲律宾将军舰坐滩在仁爱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菲律宾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工业落后,经济发展受限,需要利用其岛国优势,通过开发海洋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南海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之一,特别是油气资源。据估计,南海石油储量至少在230亿吨至300亿吨之间,乐观估计可达500亿吨以上,足以供全球使用10年。天然气储量高达16万亿立方米,按中国每年3600亿立方米的消耗量计算,足够中国使用44年。
万安盆地、曾母盆地、礼乐盆地和沙巴盆地是南海主要的油气聚集区。其中礼乐盆地位于菲律宾最近的油气聚集区,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初步探明的石油储量高达6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556亿立方米。礼乐盆地西南200公里处便是仁爱礁,未来可以作为开发礼乐盆地油气资源的战略支点。
仁爱礁距离菲律宾非常近,是菲律宾从巴拉望岛进出南沙群岛的必经之路。如果菲律宾占领仁爱礁,就可以将其作为非法获取南海资源的跳板。一旦将仁爱礁开发成具有大型机场和军港的现代化人工岛,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同时,作为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菲律宾一旦占领仁爱礁,美国就可以借此将第一岛链的影响力向南海十段线内部延伸,从而推动美国的亚太及印太战略部署和实施。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菲律宾还是美国的战略目标都很难实现。
仁爱礁坐滩军舰的当前状态
菲律宾在仁爱礁上坐滩的旧军舰,历经二战后,本身就已无法正常使用。25年前能够驶至此处已属不易。南海的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会加速船体及船上设备的腐蚀。自1999年以来,中国不断加
强对仁爱礁海域的管控和巡逻力度,菲律宾任何船只都难以轻易接近。因此,这艘军舰长期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和维修,已经严重损坏,船舱内进水严重,使得船上人员不得不迁移到较高的甲板上,生存空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缩小。从目前军舰的状况来看,它甚至可能抵挡不住一次强台风或大型海啸。
也就是说,如果菲律宾坚持不拖走,这艘军舰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彻底解体并沉入海底。自去年以来,菲律宾多次擅闯仁爱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固这艘军舰,延长其使用寿命。但补给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菲律宾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选择重新谈判。只有菲律宾拿出足够的诚意,双方的协商才能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