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004航母10万吨核动力?2025年下水?美媒:加持颠覆性技术

2024-10-21军情

福建舰的下水,如同一声巨响,在全球掀起波澜,人们纷纷猜测着中国下一艘航母的面貌。国内的军迷们自然怀抱热切的期待,期盼着那将是一艘雄伟的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着中国力量的光芒。

那么,这艘神秘的第四艘航母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先从中国航母的建造速度说起。中国以美国为参照,近年来持续保持着稳定的航母生产步伐,在福建舰下水之际,第五艘航母的建造工作应该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首钢切割工作可能已经展开。这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匠人,在打造一件精美的作品时,早已预料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前做好准备,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一个国家要想维持航母的生产能力,就必须保持持续的生产节奏,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奔流不息。一旦生产线中断,技术工人们便会分散流失,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也会随之消散,难以挽回。就像美国F-22战机生产线关闭后,曾经辉煌的制造能力也随之消失,重建之路漫漫。如果中国在福建舰之后停止生产航母,将直接失去这一重要的战略能力,重建所需的时间可能长达十至二十年,代价巨大。因此,中国在航母生产上秉持着「接力」的理念,辽宁舰在建期间就开始了山东舰的建造,山东舰建造过程中又启动了福建舰的项目,形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的生产模式。

对于第四艘航母的下水时间,不少外媒预测为2025年。中国此前三艘航母的下水间隔时间均为五年,辽宁舰2012年下水,山东舰2017年下水,福建舰2022年下水。但是,从福建舰开始,航母下水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福建舰的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全球疫情和设计变更的双重挑战,导致其下水时间延后。疫情的影响不言而喻,而设计变更则是由于中国电磁弹射系统的快速发展,最终使得福建舰在建造中途改用了电磁弹射系统,这无疑增加了建造难度和时间。如果排除这两项因素,福建舰的下水时间可能会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因此,可以推断,中国现在生产两艘航母的时间间隔大约为3.5年到4年。

关于第四艘航母的具体设计,不少美国媒体认为它将采用「颠覆性设计」。福建舰下水后,美国专家发现其动态感知能力远超福特号航母,这得益于福建舰配备了32面雷达天线阵列,远远超过了福特号航母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在氮化镓相关产业的军民融合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高端技术变得更加普及,甚至可以大量应用于航母。同时,在一个平台上集成如此多的电子设备,对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各个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风险,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消除干扰。中国能够在福建舰上安装如此数量的雷达天线阵列,而美国却无法做到,这表明中国的电子技术可能已经超越了美国。因此,第四艘航母很可能延续福建舰的「多雷达」设计理念,进一步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此外,中国在舰船电路系统技术上也领先于美国。福建舰的综合电力系统比美国福特级航母更加先进。如果第四艘航母是一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那么其综合战斗力将显著超越福特级航母。

然而,中国第四艘航母极有可能会沿用福建舰的设计,继续采用常规动力。目前,中国海军面临着航母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航母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中国海军舰艇的总吨位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0%,驱逐舰数量也仅比美国少20艘左右,但航母数量却不到美国的30%,这与中美整体的海军差距并不相符。当前中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局势紧张,战争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更多数量的航母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形势,而不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建造核动力航母。

事实上,即使是美国在核动力航母出现后,也没有立即停止生产常规动力航母。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建造了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但仍然保持着常规动力航母的生产。直至1994年,美国航母数量达到了顶峰,共有14艘航母,其中8艘为常规动力航母。

福建舰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常规动力航母,其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当前中国需要快速提升航母数量的情况下,按照「小步快跑」的发展策略,快速生产数艘福建舰的姊妹舰,充分发挥其潜能,才是最合理的方案。

此外,福建舰在短时间内能够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中国目前还没有大量的海外海军基地,因此无法像美国那样进行全球部署。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中国周边海域,常规动力航母完全可以满足其现阶段的需求。

并且,常规动力航母的出勤率高于核动力航母,不需要像核动力航母那样频繁地进行长时间的维护。在中国航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常规动力航母更适合中国海军的实际情况。

总之,中国第四艘航母的最终设计仍是一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艘航母将继续体现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势头,也将成为中国海军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中国海军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海域,将是中国航母编队威武的身影,将是中国力量的象征,将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