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行世界末日测试,检测武器性能,确保核战状态下能正常运行。今年3月,联合国发出警告,称核战争的风险已达到数十年来的最高点,最近一年内,五常先后进行了自己的战略洲际导弹试射,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我们则是在上个月进行了测试,发射了一枚东风31AG洲际导弹,射程1.2万公里,可搭载核弹头。这次测试只是世界末日测试的一部分,检测洲际导弹的各项数据,而另外一场测试,我们的工程师早就开始了。
9月份,我国电子科技集团的项目团队在学术期刊【无线通信技术】发表了论文,称当核爆炸释放的伽马射线以光速与空气分子碰撞时,空气中的电子分子被喷射并迅速向外扩散。敌人使用此类武器可能会对我们的电子设备造成广泛的损坏和瘫痪。因此,研究高空电磁脉冲的机理和防护措施对于提高装备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10月20日外媒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将数据链硬件进行了世界末日测试,并发表了论文。外媒称,据参与该项目的工程师表示,中国已经完成了一项严格的测试, 以检验防核数据链通信设备在核攻击中的生存能力。
我国武器专家首先设想的场景,是一枚核弹在距离地面数十公里的平流层爆炸,这种爆炸可以制造高空电磁脉冲,核爆炸产生的高能电子可以通过天线、电缆甚至通风管道渗透通信掩体,对电线、芯片和其他电子元件造成广泛损坏。现在武器基本都包含电子元件,如果遭到摧毁,武器将失去作用,电磁脉冲已经成为大国研究的重点方向。
美国和中国的军用标准都要求军用通信设备能够承受每米50伏的强电场,但中国工程师在现场测试期间,将强度又提高了60%至每米80伏,以模拟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核爆炸。尽管受损程度有所增加,但设备仍然毫发无伤,数据链路网络在短暂中断后迅速恢复。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过去一直对类似试验守口如瓶,但今年我们主动公开了这些信息。个人认为,这也是威慑手段之一,敌对势力挑衅加剧,我们自然也要拿出点手段,阻止敌人可能的冒险行为。
数据链路硬件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工程师加强。例如,天线被设计用于接收极弱的信号。但当电磁脉冲到达时,它会与天线耦合,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方团队修改了传统天线的设计,将大部分多余电流引导到地面,即使电流强度达到理论预测最大值的 50 倍,也能确保其安全。
更让他们困扰的是「后门入侵」,即电磁脉冲通过设备外壳、电源线、电缆、机箱等缝隙、孔洞进入设备舱。得益于新材料、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创新设计,工程师们已经能够密封这些潜在的后门。
论文称,特殊焊接技术等这些措施的实现,证明了中国的制造和工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