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美五代机推力差距断崖:美F-35推力12.75吨,中国歼-20让人意外

2024-10-21军情

「中国芯」这三个字,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期望与梦想。从芯片到发动机,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追赶,也是国家实力的比拼。

在航空领域,发动机始终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迅猛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心」正在有力地跳动,为中国航空工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空中战场上,美国的战斗机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中F-35战斗机的推力甚至可达到12.75吨。

那么同样是第五代战机,歼-20的推力能够达到多少吨呢?

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禁运,以各种方式遏制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

尽管遭遇诸多挑战,中国人民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面对困难,自力更生,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成长之路。

长期以来,由于发动机性能不足,中国战斗机在与世界顶尖战斗机的对比中常常处于劣势,而涡扇-10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这将为中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提供强劲动力,增强中国空军保障国家领空安全的能力。

涡扇-10的成功表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与航空强国进行竞争。

如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不再是追赶者,而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未来,中国将具备研发更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为全球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太行」系列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愈发成熟,性能不断增强,现已成为中国主力战机的重要动力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发近年来将「太行」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成功拓展至舰用燃气轮机领域。

将航空发动机转化为舰用燃气轮机是西方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将「太行」发动机改装为舰用型号,侧面显示了这款发动机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

而在早前,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我国的歼-20战斗机就疑似安装上了这款涡扇-10发动机,那么这款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与美国的F-35相比,究竟孰强孰弱呢?

五代机推力比拼

美国的F-35战斗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作为美国最为自豪的一款战机,除了具备卓越的隐身性能外,还衍生出了舰载与垂直起降等多种版本。

这款战斗机搭载的是惠普公司研发的F119-PW-100发动机,该发动机的问世可谓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创新。

此发动机不仅提升了空气流量,还提高了工作温度。此外,其动力表现也相当出色,能够为F-35提供最大125千牛的推力,折算起来约为12.75吨。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国歼-20战斗机所使用的涡扇-10发动机,能够为歼-20提供高达14吨的推力,明显超越了美国发动机的推力表现。

尽管如此,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研究仍需保持谦逊。若要使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从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必须强化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技术,其中,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人才强「机」:人才培养是关键

「基础不稳,动摇不安。」

长期以来,由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时间长、难度高,这使得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人才队伍建设上进展相对缓慢。

尽管近年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人才缺口依然显著,尤其是高端专业人才仍然十分稀缺。

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从培养机制进行改革,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应强化高校与航空发动机企业的合作,推动共同的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在项目中进步。此外,还需增加对人才的激励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着重奖励那些有实际贡献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与此同时,应打造优越的科研环境,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研发。

「航空大国」

航空引擎被称为「工业的明星」,它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工业水平。为了在航空领域崛起,中国需首先掌握自主研发的高端航空发动机技术。

目前,全球航空发动机技术正快速进步,以变循环发动机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引擎正在迎来重大突破,这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

我们应当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推进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自主创新,力求攻克「卡脖子」技术,尽早实现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弯道超车」,为实现「航空强国」梦想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回顾历史,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在零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展望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语

航空发动机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的重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不仅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工业基础,还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进步,离不开每位航空工作者的持续付出。

他们隐藏身份,默默奉献,在祖国的土地上,用辛勤汗水和智慧,培育着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茁壮成长。

他们的经历,正是中国心的最佳呈现;他们的信念,始终驱动我们持续向前。

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传承信念,为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