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今年春天,山东省临沭县向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钢八连」定向输送了24名新兵。又一茬听着「钢八连」故事长大的孩子们走进了军营。
「1944年除夕夜,‘钢八连’与一伙日伪军在朱村展开激战,24名年轻的指战员长眠于此。每逢新春,朱村百姓都要在烈士墓前放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以慰英魂。」
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年过七旬的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操着乡音,向参观者讲述当地「第一碗水饺敬英烈」的年俗。
军爱民,民拥军。
「沂蒙精神一直感召激励着这片红色热土。」临沭县县长侯素云说,「选送优秀青年参军报国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临沭县连续63年无责任退兵,累计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5万余名,多次被军队和山东省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形成了征兵工作「临沭经验」的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沭县探索开创新时代征兵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高素质兵员比例连续12年持续跃升。」侯素云介绍。
这个县,缘何能够连续多年输出高质量兵员?经过记者多方实地探访,答案越发清晰——
为国选好兵,为战点精兵。
临沭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征兵工作提到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度去认识和实践,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无论接力棒传到谁手里,历任19名书记、22名县长和41名人武部部长、政委都坚决扛起党管武装工作的政治责任。
「向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是党管武装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关系国家安危的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沉甸甸的责任。」临沭县县委书记张雷说。
63年来,临沭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无责任退兵」这份荣誉——选兵,突出一个「精」字;验兵,突出一个「严」字;定兵,突出一个「准」字。
「我们一方面通过到新训机构回访、赴驻军单位座谈等,摸清不同军兵种和地域的特点要求;另一方面对大学毕业生、高级技工等征集对象分类建档,确保重点方向无盲区、重点群体不落人。」临沭县人武部部长孙军涛说。
为了实现兵员征集供需对接的精准耦合,临沭县紧盯战斗力标准选好兵,利用大数据辅助系统全面掌握辖区内兵员潜力以及在外务工、上学青年等辖区外重点对象情况,把过去的「概略征集」变成现在的「精准发动」,真正做到一季一研判、一人一对策。
时任县人武部部长王金华2次专程去青岛动员机电类专业人才袁海鹏参军,又到他父母家中做工作,如今袁海鹏已是连队主官,「三顾茅庐追好兵」的故事传为佳话。
征兵准星始终瞄向战斗力靶心,是临沭征集高质量兵员的根本所在。
在临沭,青年应征要过「七道关」,年龄、政治面貌、身体、文化、病史等情况都要逐一接受核验。「为战点兵就要立起向战从严的标准,」临沭县人武部政委孙国林说,「我们主动强化研判,将思想和身体存有隐性问题的对象坚决挡在军营之外。」
走进沂蒙支前纪念馆,记者看到一幅往年应征入伍的新兵合照,人人眼神坚定、意气风发。
这张照片里的每个年轻脸庞背后,都有13名责任人。
临沭县推行「13名责任人」责任制,涵盖了家庭以及村(社区)、镇(街道)、县等各级有关职能部门,每一环节人员主体和责任分工明晰,确保送出的兵员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好钢做刃,好男当兵。大批从临沭走出来的子弟兵扎根军营、建功国防,其中2200余人次立功受奖,涌现出「时代楷模」满广志等优秀军人代表。
去年,临沭县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临沭县结合时代特点为部队输送高质量兵员,是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示范,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的鲜明体现,也是山东征兵工作的一个缩影、一张名片。」山东省军区政委王爱国说。
送出去的是好铁,回来的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临沭县县委书记张雷介绍,目前,临沭全县四分之一以上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由退役军人担任,退役军人群体在救火防火、清淤清障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群众的「主心骨」。
如今,2024年秋季征兵工作正在临沭如火如荼开展。新时代的「支前」故事,仍在继续。(刘国顺、林琳、贾启龙、黄一宸)
(新华社济南7月23日电)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