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开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乌克兰的铁路交通线都是畅通的,因此乌军可以从容地利用铁路转运大批装备和兵力,对于应对俄军的攻势起到了重大作用。
俄军在开战初期不炸乌克兰的铁路系统,有着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政治束缚;而在乌克兰全面转入战时模式后,再对其铁路系统进行打击,其成效就远不如刚开战时了。
而战争规模全面扩大后,俄军需要打击的乌克兰目标实在太多,当时它又受限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数量不足,以及战场纵深的侦察能力也不太行,所以后续打击乌克兰铁路运输的成效也一直不太显著。
所以总的来说,乌军直到2023年大反攻时期的铁路运转,都是没有受到致命威胁的;换句话说,乌军的军列基本可以安全地开入距前线三四十公里外甚至更近的区域,然后卸载兵员装备后,后者再通过公路机动抵达战区。
不过在俄军大量使用滑翔制导炸弹、提升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产量、提升战场纵深的侦察监视能力、削弱乌军防空系统效能等情况下,战场形态在迅速发生变化。
我们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便可发现,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击高价值目标,而且还有视频图像的战例越来越多。单单是炸乌军的军列战例,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最近,俄军在哈尔科夫州的巴文科夫火车站又干了一票大的。
按照俄方给出的信息,乌军第41机步旅转运装备、兵员的军列在巴文科夫火车站被俄军无人机发现。
随后,俄军对该火车站的乌军军列发动了打击,先后使用了两枚伊斯坎德尔导弹。
俄方认为在此次打击中,属于乌军第41机步旅的大约60台各型车辆被毁伤,另有240人被杀伤。
关于战报中提及的具体杀伤、毁伤数据,我们看看就好,因为即便是俄军自己,其实也难以下到地面去实际确认到底那些型号的装备被毁伤,毁伤程度如何?具体数量又是多少?
尤其是人员方面,它也不可能统计地面上到底有多少乌军死伤,这种远程打击的战果通常是根据无人机侦察图像进行估计。
而且,不能排除其中有信息战的因素。
至少我们从这次俄军公布的无人机监控画面看,是无法确认打击区域内人员、装备的详细型号和数量。
但俄军手里肯定有更详细的侦察画面和打击依据,因为现在的俄军虽然富裕些,但它还没真到拿着两枚伊斯坎德尔导弹来做戏的地步。
而且从乌克兰方面后续放出来的现场图像看,俄军导弹显然是打到了军事装备。
因此,俄军肯定是发现了高价值目标,才使用两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实施打击;至于具体的杀伤数据,咱们参考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