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台岛天险被大陆一朝瓦解,岛上几十万台军,从此再无天险可守?

2025-01-14军情

或许很多人都没想到,岛上几十万台军仰仗了半个多世纪的台岛天险,就这样被大陆一朝瓦解了。

美国军事专家萨顿最近在【海军新闻】上刊文称,中国正在为台海建造一种新型特种驳船。

【国产特种驳船服役想象图】

分析认为,这些驳船的作用类似美国在诺曼底登陆战中使用的「桑树港」人工浮动码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制造,可作为码头与浮桥连接,形成通路,让运输船可以不依赖港口完成物资装卸工作。

而且该型驳船似乎还不只有这些功能,有网友检索论文资料后发现,国产新驳船自带桥板,可以和其他驳船首尾相连。

以至于在理论上,只要驳船的数量足够多,大陆这边甚至可以建立数百公里长的海峡浮桥。与其说这玩意是驳船,倒不如说是海陆连接器。

【【海军新闻】报道中国特种驳船】

要知道岛内「台独」势力之所以会在统一问题上表现出十分嚣张的态度,除了有美国在背后给他们撑腰外,台湾海峡这个「天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台独」分子和五角大楼都喜欢造势说,解放军的两栖舰船数量不多,难以一次性向台岛投送足够多的登陆部队。只要台军能够在防御战中掌握兵力优势,就能阻止解放军登陆。

而且就算台军人员素质不如解放军,没能阻止登陆,台军和美军也可以将打击重心从登陆部队转移到运输援军与物资的渡海船团上。

【海陆连接器作业示意图】

跨海登陆作战,后勤线就是生命线。而承担起运输重担的大型船只,在抗打击能力与隐蔽性上天然存在短板。不仅十分容易遭到敌军攻击,船只被击沉后人员装备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再者,就算解放军有能力凭借主场作战优势,完美地防御了敌军对渡海船团的打击,台当局与五角大楼这边依旧有后手,那就是直接爆破摧毁海峡方向的沿岸港口。

因为按照五角大楼预计,解放军想要在短时间内向台岛运输援军与物资,单次运载量可达数百辆汽车的万吨滚装船将会是运输主力。而这类舰船需要依赖港口才能高效运作,只要台当局不给解放军留下可用港口,那么解放军的运输工作就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台湾海峡可以说是岛内「台独」势力最为依仗的「防线」。台军几乎所有的防御计划以及岸防工程,都是围绕「海峡难渡」这个前提展开的。

也因此,新的海陆连接器可以说为大陆提供了一个从根源上解决「海峡难渡」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让解放军可以直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台岛几十年的岸防工程被大陆一朝瓦解,台岛再无天险可守。

【海陆连接器多节相连示意图】

当然,横跨海峡这件事哪怕是对于坐拥世界第一大工业体系与造船产业的大陆来说,也有些过于疯狂了。所以这些海陆连接器大概率还是会作为浮动码头使用,让解放军可以在台岛沿岸的任意区域开展登陆行动。

但即便如此,这些海陆连接器会亮相、会量产,也足以体现出了大陆在台海问题上的另一优势,那就是对海峡水文条件的完全掌握。

正如前面提到,浮动码头概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诺曼底登陆时期就有了。可至今为止,除了二战时期美国,也没有其他国家重点发展过类似用途的装备。甚至就连美国自己也不搞了,转而用「远征基地舰」作为平替。

【海陆连接器与滚装船共同作业示意图】

究其原因,在于大海的脾气不好摸,风高浪急是常态,影响浮动码头的使用。诺曼底的「桑树港」浮动码头为了应对大西洋的海况,直接是用混凝土做的,全凭自重抗浪,部分结构甚至遗留到了现在。而我们的海陆连接器为了兼容机动性,不可能学「桑树港」设计,只能用其他技术弥补。

在这一过程中,水文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前期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勘测越充分,驳船就越能针对海域环境特点做出改进优化。甚至在综合不同海域的水文数据进行设计后,海陆连接器的运用范围也会十分广泛,并不只是作为「台海特攻」。

不过,虽然我们已经在造海陆连接器,进一步完善对台军事准备了,但这并不等同于「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海陆连接器的卫星照片】

因为开源情报显示,目前已经生产出的海陆连接器只有3-5艘,数量并不算多。虽然外界也不清楚解放军对这类舰船的需求到底是多少,但考虑到潜在的对台军事行动将会是自诺曼底登陆以来,人类组织过的最大规模登陆行动。像海陆连接器这种对解放军十分重要,同时还可能在战时遭受敌军针对打击的配套舰船,数量肯定是不能少的。

而且这些海陆连接器只是解放军对台军事准备的冰山一角,为了确保「战之必胜」,我们这边必然还准备了其他方案。

所以除非美台主动激化台海局势,否则大陆这边大概率会在所有准备都完成后,才开始「千军万马渡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