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塞尔维亚传来捷报: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自去年年末起,该国空军第250防空旅装备的中国产FK-3防空导弹系统正式进入战备状态,肩负起守护首都贝尔格莱德天空安全的重任。
塞尔维亚军队高度评价FK-3型防空系统,认为其战术性能卓越,能胜任多种复杂防空作战任务。该系统以其出色的效能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塞方军队的广泛赞誉。
塞尔维亚空军与防空军列装FK-3防空系统,其渊源可追溯至2019年。彼时,塞尔维亚正进行新一代防空系统选型,目标是替换第250地导旅装备的、早已过时的S-125「涅瓦河」防空导弹系统。此次竞标,竞争者包括北约国家的防空系统,以及俄罗斯的S-300PMU2和S-400系统,最终,中国研制的FK-3系统脱颖而出,成为塞尔维亚防空力量的最新利器。
与享誉全球的俄制S-300系列防空导弹相比,国产FK-3地空导弹性能中规中矩,并不引人注目。我们原本并未抱持能够赢得塞尔维亚合同的太大希望,然而在2020年,它却力压S-300PMU2、S-400以及其他北约防空系统,成功中标,一举成名,令人瞩目。
塞尔维亚空军和防空军订购FK-3地导系统,这事儿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8月,我们当时还专门报道过,不过把时间线搞混了,把合同签订、塞方人员来华学习以及我方投产都错当成合同执行和装备交付了,这确实是个不应该犯的错误。
实际情况是,2022年4月,中国才正式开始向塞尔维亚交付这批装备。当时场面相当壮观:六架运-20大型运输机编队,满载FK-3地导系统全套营级装备及弹药,浩浩荡荡飞往塞尔维亚,这不仅在塞尔维亚赢得了极高的赞誉,更在军迷圈掀起一阵热议,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实力。
因此,从装备进程来看,我方对塞尔维亚的FK-3型地空导弹系统出口,始于2019年的竞标,并于2020年8月成功中标。2022年4月正式交付,随后经过两年多的部队训练及作战能力建设,预计于2024年12月初步形成战斗力。考虑到防空导弹系统这类复杂装备的研制周期,这一进度可谓合理有序。
FK-3型地空导弹系统的性能,客观而言,处于中等水平。然而,对于塞尔维亚而言,这样的性能已足够满足其国防需求。
FK-3防空导弹系统的诞生,其技术渊源可追溯到航天科工十院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凯山-1/1A型防空导弹。更进一步说,其技术血脉甚至可以追溯到红旗-2地空导弹。经过数十年的技术迭代与革新,FK-3已与祖先型号面目全非。然而,正是这种技术传承,赋予了FK-3极高的性价比。
据悉,单枚导弹价格不足百万人民币,一个营的完整防空系统也仅需约五个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动辄数百万美元一枚的爱国者导弹,以及动辄数十亿人民币一个营的S-300PMU2、S-400系统,FK-3的价格优势可谓鹤立鸡群。这对于军费紧张的塞尔维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恰逢其时。
FK-3防空导弹系统,性价比突出,技战术性能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其火力范围值得关注:近界5公里,远界100公里,低界30米。此数据与S-300PMU1系统的48N6防空导弹相近,足以有效应对战术飞机和巡航导弹,甚至能勉强应对类似ATACMS的短程战术导弹。
不同于红旗-2的无线电指令制导,FK-3采用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虽然不及40N6导弹的主动雷达制导先进,但在制导精度上却与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爱国者-2 GEM导弹不相上下。综上,FK-3地空导弹系统具备令人满意的整体技战术性能。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狭小,中部东西向仅约200公里,首都贝尔格莱德位于中心。如果部署射程动辄260公里甚至400公里的S-400防空系统,其覆盖范围将轻易触及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等北约成员国,势必引发强烈反弹。因此,综合考虑塞尔维亚的实际国情,FK-3防空系统的制导性能和较为适中的射程,反而更符合其需求,成为一种技术性能均衡的选择。
FK-3防空系统在制导站和指挥所方面展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优势。其制导站采用先进的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能够同时应对六个目标,这对于FK-3这样一款经济实惠的系统而言已经绰绰有余。
此外,FK-3系统还具备极佳的兼容性,指挥所能够轻松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役的苏制老式防空雷达实现网络化协同作战,显著提升这些国家的空域监控和防空作战指挥水平,并能有效指挥其他类型防空系统协同作战。对于那些防空体系尚不完善,空域监视设备相对落后,仅配备地空导弹而缺乏配套作战体系的国家来说,FK-3系统的这种设计无疑精准满足了他们的迫切需求。
塞尔维亚防空力量现状复杂:主力装备仅有第250防空旅的一个营配备FK-3系统,其余大多是老旧的S-125,少量装备来自俄罗斯的铠甲-S1。如何整合这些新旧混杂的武器装备,在有限的预算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战斗力,成为摆在塞尔维亚面前的严峻挑战。然而,FK-3系统的引入并非简单地「1+1=2」,其先进性能对塞尔维亚整体防空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倍增效应。
对塞尔维亚而言,FK-3型地导系统无疑是性价比之王。它性能可靠,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升塞尔维亚防空部队的整体作战实力。塞尔维亚选择它,可谓是明智之举。如今FK-3防空系统已正式具备作战能力,我们在此向塞尔维亚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塞尔维亚的军事装备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值得关注。
目前,该国已装备数量可观的中国制造武器,其中包括FK-3型远程区域防空系统。不仅如此,其野战防空力量也倚重中国,已购入一个营规模左右的HQ-17AE型野战防空系统,并引进了中国制造的察打一体无人机。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也积极从北约国家采购战斗机,并从俄罗斯获得部分防空系统和战斗机,同时还自主研发了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关键地面装备,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的军事力量。
塞尔维亚在国防政策上的独立性,值得玩味。它并非完全依附欧盟和北约,也未彻底倒向俄罗斯,而是展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外交策略。对于身处欧洲的塞尔维亚而言,能够同时与各方,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实属不易,其难度更胜于想象。即便在俄乌冲突中,塞尔维亚的一些举动令我们费解,但考虑到其地缘位置的复杂性,在「四战之地」维持现状,已属不易,我们不妨以平常心看待。
塞尔维亚的地缘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堪称南欧的关键枢纽。俄罗斯若想从乌克兰西部扩展势力,匈塞两国便是其南下巴尔干半岛的必经之路,而匈牙利目前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中国而言,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构成了亚欧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是连接东西方的关键通道。无论是中国拓展欧洲商路,还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推行泛斯拉夫主义,塞尔维亚都是无法绕过的战略要点,因此中俄两国势必会在塞尔维亚问题上进行诸多布局。
塞尔维亚已接收我国先进防空系统,中塞关系亦提升至战略层面,这绝非仅凭「血浓于水」的友谊所能概括。未来,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塞尔维亚的军事合作,提供更先进复杂的军事装备。 然而,这最终取决于未来中欧战略博弈的走向。
再来说说塞尔维亚第250防空旅与FK-3导弹的结合。这支部队因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凭借S-125导弹系统击落一架北约F-117A隐形战斗机而名扬天下,创造了至今仍是唯一的一次击落隐形战机的纪录,成为塞尔维亚空军的传奇。也因此,它成为塞尔维亚空军唯一的地空导弹部队。
如今,这支光荣的部队装备了中国制造的FK-3地空导弹系统,并在科索沃战争爆发二十五周年之际正式形成战斗力,开始执行战备值班任务。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令人感慨万千。愿FK-3导弹能够出色地完成保卫贝尔格莱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