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接收指令到开火45秒!中国数字化炮兵效率惊人,俄军看了要羡慕

2025-02-03军情

数字化究竟能将军队战斗力提升到何种程度?央视近期节目直观展现了传统与数字化作战模式的巨大差异。传统模式下,PLL-0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从接到命令到发射炮弹,耗时4分35秒;而数字化模式下,这一过程仅需45秒。

数字化作战模式下,火力密度至少是传统模式的三倍,显著提升了炮兵部队的生存能力。

对其他国家炮兵部队而言,这项技术可能缺乏足够吸引力,但对于曾与中国陆军联合作战,并肩对抗,如今仍在北约支持下与乌克兰军队作战的俄罗斯陆军来说,这无疑是令人艳羡的重大突破。

视频显示,我军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车组首先演示了标准作战流程。接到指令后,全员迅速就位,车长向指挥所汇报,随后炮长(疑似)通过仪器获取目标参数(包括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另一名战士则进行人工射表计算……整个过程将近三分钟。

炮弹射表参数计算完成,作战命令随即下达。炮长立刻操纵高低机和方向机,炮管迅速指向目标。装填手随即装填炮弹并关闭炮闩,炮弹发射,全过程耗时4分35秒。

接着,同一辆战车车组在数字化操控模式下,完整演示了作战流程,参与人员也从五人精简至三人。

接到命令后,车长迅速调整炮位和发射角度,炮弹在25秒内装填完毕,省略了计算和报告程序,炮长直接操作终端发射,全程用时45秒。

央视解说称此次演示仅为数字化作战模式最基础的应用,未来仍有极大的提升潜力,这体现了数字化模式的强大优势。

说到这儿,即使门外汉也能看出其中的差异。中国陆军炮兵部队的数字化建设并非起步晚,但真正实现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则始于1984年引进英国「辛柏林」炮侦雷达。

老山前线部署了一台先进的炮兵探测系统,能迅速发现并锁定越军炮兵阵地。据悉,从敌军迫击炮发射到系统完成定位仅需数秒,这使得我军炮兵火力压制得越军炮兵不敢轻易还击。

中国陆军炮兵部队从那时起便致力于数字化和自动化转型升级。至2000年代中期以后,已初步建成涵盖指挥控制、火控以及炮侦雷达等多个系统的集成化平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数字化炮兵指挥体系。央视节目中展出的PLL-0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正是中国陆军炮兵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之一。

09式自行火炮装备一门改进型96式122毫米榴弹炮,普通炮弹射程达18公里,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弹后,最大射程可提升至27公里,这一射程已超越俄罗斯2S3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关键在于数字化火控系统,它整合了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及气象传感器等,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经火控计算机处理,并根据炮弹种类计算射击诸元,最终确定最佳射击方案。

装甲战斗车辆通过综合通讯系统和数据链路与其他作战单元实时共享信息,实现全网协同作战。车内信息终端将所有作战信息清晰地呈现在每位乘员面前,从而显著提升指挥决策效率。

中国陆军如今先进完善的火力体系,得益于多年持续建设和发展。反观俄罗斯陆军,其缺乏类似的数字化装备,在2022年9月遭遇了惨痛的教训。俄军不仅高级将官频频阵亡,还承受着北约支援下的乌克兰军队持续精准的远程打击,严重消耗了其本已有限的机动力量,最终导致了「大飙车」式的溃败。

数字化进程极大提升了军队速度和效率,这使得所有兵种,包括炮兵、步兵、装甲兵和航空兵,都面临时间窗口大幅缩短的挑战。 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军队,最终将被淘汰,或者像俄罗斯陆军那样,在战争中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被迫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