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军「闪电航母」向中国抵近,我军反手几招,可将其逼回深海大洋

2024-12-17军情

美军「闪电航母」的诞生以及威胁

「闪电航母」最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有了模糊概念,但因为战后军事技术大爆发,直接影响了各类型舰种的发展,不少舰种在这一过程中因不合时宜而淘汰,其中就包括了概念还未完全理清的「闪电航母」。海湾战争时期,美军首次在「拿骚」号两栖攻击舰上首次部署了完整海战体系的舰载机联队,也就是20架AV-8垂直/短距起降战机配合直升机进行了一场现代化的登陆作战,让美军看到了两栖攻击舰与「闪电航母」的巨大潜力,由此开始在海湾战争结束后,大力推动相关概念的进行。

按照美军的最新编制计划, 未来的「闪电航母战斗群」应该配有1艘具备搭载F-35B战机的两栖攻击舰、2艘船坞登陆舰、1艘船坞运输舰,护航舰艇和担负火力支援的舰艇则额外计算。 在这个「闪电航母战斗群」中,按不同作战任务会有不同的搭载配置,执行「闪电航母」任务时,这个编队内的两栖攻击舰会搭载12架F-35B战机和6架MV-22B倾旋翼运输机。当执行登陆任务时,则会将配置改为6架F-35B、12架MV-22B、4架CH-53E运输直升机、7架AH-1Z武装直升机和2架MH-64S多用途直升机。可以看出, 「闪电航母」其实就是在航母和传统两栖攻击舰之间可以做到来回切换的灵活性角色。 虽然它的航空作业能力不及航母,但保留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特点,这是航母无法比拟的优势。

美军认为,「闪电航母」并非是作为航母的补充角色或者是传统两栖攻击舰的加强,而是作为一个新的舰种与其它两款舰艇协同作战使用。 而为了充分发挥出「闪电航母」的作战优势,美军已经将其纳入「分布式火力杀伤」概念中。 「分布式火力杀伤」概念的宗旨就是将原本规模庞大的舰艇编队、岸上火力和航空火力进行调配,化整为零。 平时以小队的形式活跃在战场各个节点,一旦作战任务下达,则集中优势火力对目标发起突袭,与「海上游击战」概念类似。而「闪电航母」的诞生则解决了美军航母数量不足,传统两栖攻击舰航空打击能力不足的难题。

现如今, 美军已经开始将「闪电航母」部署到了日本,大有抵近中国的意味 。有观点认为,美军的「闪电航母」代表性舰艇是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随着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在不断升温,美军未来有极大概率将「闪电航母」部署到菲律宾,直接威胁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美军的战术

马六甲海峡是当下中国对外商贸最主要的运输线,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线路。据悉,光是石油进口一项, 马六甲海峡就承担了我国60%以上的运输份额 ,如果再计算其它行业和领域的进出口,那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美军深知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强化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力量。「闪电航母」的出现给美军带来了更大的任务灵活性和纸面军力上的强化。对于美军来说, 「闪电航母」不但可以像航母那样放飞固定翼舰载机升空作战,同时也可以将两栖部队或岸上重要的军事设备快速转移, 比如前段时间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提丰」中程导弹系统,就可以通过「闪电航母」快速转移。

除此之外,「闪电航母」的编队群可以在亚太和印度洋之间机动作战,借着坞舱内巨大的空间,一个「闪电航母战斗群」单次最少可以搭载3个以上的SBCT合成营在各个大小岛屿内机动部署和作战, 如果没有发达的情报侦察体系全天候24小时密切监视这支舰队的话,极易遭受它的伏击, 因为「闪电航母战斗群」的战术能力除了自身舰载机和护航编队之外,也包括了坞舱内的陆地装备,就像提丰中程导弹也可以进入这个坞舱内快速转移到其它地方那样。对于美军来说,「闪电航母战斗群」在对方不经意的情况下将陆地远程打击武器偷偷输送到某一地域并开始作战,本身也属于「分布式火力杀伤」的一环,而具体会运载何种陆战武器则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而决定。以马六甲海峡为例,它就十分适合部署岸舰导弹部队封锁海峡,对那些确定身份和信息的可疑船只展开打击。

按照美军未来的规划,美国陆军未来将建立数个多域特遣作战部队,该部队的特点就是将美军现有的「暗鹰」高超音速导弹、海玛斯火箭炮、标准6防空系统、提丰中程导弹系统等全都综合在了一起,额外配备通讯部队,保障分队之后,与濒海战斗团协同作战,借助「闪电航母」高效快速的完整编制投送能力,在群岛、海峡等环境内机动部署,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而根据这些部队的配置以及实际作用距离,实际上在半径3000千米内的海上和陆地目标,都很难摆脱被它打击的可能,因此美军对于这些概念的整合,确确实实是基于实战角度出发的。

解放军的反制手段

面对美军如此庞大且灵活的海上威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是难以反制的。但对于解放军来说,反制的手段还是有很多的。首先一点, 解放军最新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就被认为是一款典型的「闪电航母」 。因为它除了直通式飞行甲板外,还保留了坞舱,可以灵活投送车辆载具和步兵单位。除此之外,它的飞行甲板设计,直升机起降点以及电磁弹射系统,都表明这款舰艇的航空作业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实际上美军的战术概念也是值得解放军学习的,当下解放军除了076型两栖攻击舰外,同时也拥有包括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在内的大量专业两栖作战舰艇,两栖输送船的基数也非常大。在各方面,解放军的后发优势都是相当明显的。

考虑到「闪电航母」和美军的「分布式火力杀伤」都是集中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最多延伸到澳大利亚北部以及印度洋出海口, 这些区域都在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内 ,借由076型两栖攻击舰为核心打造出的解放军版「闪电航母战斗群」,可以获得远高于美军「闪电航母战斗群」的战力。此外, 解放军近年来升级的空天侦察和情报搜集体系,已经可以确保对敌方海上舰队实施动态跟踪,这对美军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画面。

传统的海战模式是双方受战略利益牵引,不约而同地寻找合适的「海上立足点」构筑工事,修建机场,部署兵力,扩大可控制半径,然后双方对高价值岛屿反复争夺。现如今的海战趋势是,只需要一个可部署一套远程打击武器的岛屿,通过气垫船或直升机输送,快速展开,实施火力打击,就足以满足需求。这样的战术强调的是速度,也就是快速展开,无依托发射,快速转移,兵力的变化也随着任务模式的不同而灵活调整。解放军也可以照着这一点, 将「闪电航母战斗群」部署到海外,在反舰弹道导弹的支持下,限制美军在一片海域范围内的机动空间,将美军的「闪电航母战斗群」赶到深海大洋中 ,从而丧失它灵活性强的优势。

反制美军「闪电航母」所需要的条件

为了更好的反制美军「闪电航母」和「分布式火力杀伤」概念, 首先就需要统筹现有的情报侦察资源,扩大相关装备的规模。 以无侦-8临近空间无人侦察机为例,它处于防空系统和反导系统的有效拦截高度之间,同时机身上搭载了大量的先进传感器,可以对海面和陆地目标实施动态监视,在天基卫星体系的加持下,解放军依托这些平台可以实现对美军的动态监视,包括「闪电航母战斗群」的航向轨迹,沿途输送的部队以及相关类型的装备,都可以做到具体掌握。

而除了统筹和扩大情报侦察体系之外, 另外一点就是对现有的打击平台进行升级,比如反舰弹道导弹的增程型号开发,高超音速导弹的普及使用,076型两栖攻击舰配套装备的研发进度 ,都需要一一解决。从当下来看,美军在东南亚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因为美军在这里无法部署完整的战斗支援体系,单一节点无法发挥重大作用,而且美军的正规航母状态也不容乐观,这就使得「闪电航母」一旦被赶到深海大洋,就毫无逆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