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紧张局势与中东战火持续升温之时,美国似乎乐见其成,再度兴风作浪。美国某智库预测了解放军对台湾采取行动的时间,并建议美国政府在台海发生冲突时,派遣军队对中国大陆进行打击。然而,特朗普可能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近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发布了一篇分析,指出中国预计于2028年实施对台湾的控制,这可能导致中美两国在台湾海峡发生武装对抗。该分析建议美国政府应授权美军对大陆采取行动,并声称即便如此,北京也不大可能使用核武回应,不过解放军可能攻击美军设施作为报复,因此美国决策层需预先准备面对可能的大规模人员损失。
文件表明,选择2028年作为时间节点,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成员普遍预测在此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采取行动统一台湾;另一方面,国防部规划的为期五年的未来防御策略将在同年完结。
我们应如何评价美国智库公布的这份报告?
该报告明显带有主观臆断,存在较大的唯心倾向。
一方面,中国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持续推动两岸交流与融合,以最大的诚意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反观美国,言行不一,通过军售等方式向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才是造成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
美国智库再次煽风点火,怂恿称中国大陆将于2028年采取军事行动推动统一。这种言论既无事实支撑,又暗藏险恶用心,意在唆使赖清德等人继续误入歧途。
其次,中国秉持和平立场,其核策略为「不主动使用核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自卫方面缺乏实力,美国不应因此而轻视。
美国智库预估至2028年,中国将持有840件核武,仅为美方数量的一半。因此,该智库认为,在应对美国军事压力时,中国的核武库作用有限,这显然是一种自视甚高的看法。
核武的核心在于是否拥有,而非数量多寡。美国智库能有此幻想,但白宫决策者却不敢轻信,否则美国为何屡次邀请中国加入核裁军谈判?
再者,即便拜登政府好斗成性,面对中国时仍显得颇为谨慎,在南海及台海问题上并未与解放军正面交锋。美国智库对中国的大肆批评,未免有些自视过高。
再者,结合美国智库公布报告的时机,其意图不难推测。
美国众议院刚审议通过了2025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总统拜登申请了接近200亿美元的资金以更新核武器系统。此时,美国某智库发布这份报告,显然是为了制造话题,促使国会议员增加拨款。
近来,解放军对第一岛链实施了大规模的封锁行动,令岛内「台独分子」惶恐不安。美国则避开了直接对抗,仅在舆论上为台湾当局鼓劲。
最终,美好愿景虽由智囊团勾画,现实却显得格外残酷。
2028年,特朗普进入第二个总统任期。他对是否派遣军队「保卫台湾」持保留态度,甚至多次批评台湾夺走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坚持要求增加「保护费用」。因此,他选择放弃台湾的可能性相当高。
因此,美国智囊团的策略固有重大缺陷,特朗普是关键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