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会教书的老师与不会教书的老师有哪些区别呢?

2021-05-12知识

现在已经做了老师,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我高三的数学老师杨老师。

他在我心里算是最好的老师,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即使按照现在严苛的教育行业标准去衡量,他个人有很多的缺点。

但是这仍然改变不了我对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敬重。

因为杨老师,专业真的过硬。生生让我这名数学学渣在高考中取得了139分的成绩。

139分这个分数跟学霸们比一点也不高,毕竟我高考那年数学算不上难度大,我们学校150分的也有好几个。

但是跟我先前的学习基础比,应该算得上妥妥的逆袭了。

当年我初入高三时,我的数学成绩仍然停留在70分上下的水平(150分),作为高三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大学渺茫。

跟着杨老师后,高三第二学期数学成绩就稳定在了120分左右,高考时直接考了139分。

众所周知,高三是全面复习高中课程内容,时间非常紧张。

所以,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这个分数之于我个人来说算得上是奇迹了。

毕竟,那时候我们在农村,既没有补习班,父母也没有钱让我们上补习班,老师就是我们的全部指望。

真幸运遇到了杨老师,让我考上了大学,在升学的路上实现了成功软着陆。

做学生的时候,杨老师做的以下方面让我的学习生涯非常受益。

1.他对高中段的知识脉络把握相当清晰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在同一题目下为我们提供多种解题思路,让我们以一个个题目为载体,把高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并不断复习、提升,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2.他对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深入浅出,把抽象、枯燥的公式、算法等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我们讲解清楚,自然这样我们对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3.他本人非常幽默,语言非常诙谐、接地气 ,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突然爆金句,让我们疲劳的脑神经得到放松,还不容易走神。如果用现在的话说的话,我们杨老师可能是个天生的段子手。

4.对于我们问题的解答不以直接讲为主,更关注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的推进和深入的思考。

当我们有问题请教他的时候,他不会直接给我们讲,会先问,这个题目你能思考到哪里了?我们陈述完,如果有问题,他会趁机给我们指出问题和新的思路,让我们接着往下思考。

如果没问题,他会从我们思考卡壳的地方给我们往下点拨,点拨并不是一股脑倒给我们思路,而是边讲边提问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就这样,整个答疑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一直跟着他走,在一次次的你来我往地对话中,经常没等到讲到最后,我们就对问题的解答已经达成,整个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5.他非常注重交给我们学习的方法,帮助我们实现学习的事半功倍。

到现在仍然记得他教我们使用错题本,他的错题本使用方法和其他老师非常不一样。

很多老师建议我们把错题工工整整地记下来多复习,多看。

杨老师也会让我们记下来,但是不要求我们错题本的记录质量,只要我们能看懂就行,你是剪下来错题粘贴上,还是简单抄写上,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求我们务必把自己当时出错的原因分析清楚,并且写清楚正确的结题思路,如果有多种的,要写清楚多种。

同时,在错题本上留白,下次再有不用考察方式的,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出现时,把题目再剪贴过来,然后对比一下,同样一个知识点的考察,考察方式和解题思路有何不同。

就这样,一个个孤立的题目把知识点串联了起来,并且形成了对比学习的好素材。

按照杨老师这样的方法,我高三一年整理了6个错题本,每一本大约在100页左右。每次复习,都靠着这个法宝,一个个知识点掌握后,就被我在错题本上划去了。最后只剩下了尚未掌握的知识,反复习。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书读厚,又读薄的过程。

6.他不提倡我们题海战术,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对我们的练习题进行删减,帮我们把做题变得少而精。

高三时候,学校会有数不清的试卷供我们使用。杨老师在给我们做试卷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去掉其中的一些题目,帮我们选择一些重点的题目去做,这样减轻了我们的学习负担,还起到了更好地练习效果。

做老师后,结合教育相关知识,我认为会教书的老师有以下特质。

1.对课标、教材的研究不能放松,只有真正全面把握了教材,老师本人才能做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想学生有一瓢水,我们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河水。

2.对学情的研究不能放松,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指导,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

3.不要采取全程老师讲讲讲的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杨老师在给我们解决不懂的题目的时候,就是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再说,我们为什么不要采取这种老师讲讲讲的方式?因为这样老师真的好累,但是学生不一定会。老师嗓子费了,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感动学生。所以,我们努力教了,学生还真不一定会!

就像网上流行的下面这两个段子,课堂上老师讲得越多,可能会伤得越深。

经典段子1
经典段子2:老师们每天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游着游着,发现只有老师一个人上岸了!然后老师就得一个一个去捞。有些昨天捞上来的,今天又掉下去了,还得捞。在你累得直喘的时候,你会惊恐地发现:还有往回游的!

4.要真的眼里、心里、课堂上有学生,不管是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的设计,都应该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服务,老师担任一个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

像我的杨老师,真的就是把握了这一点精髓。

学生就像我们的用户,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在学生身上,他的需求就是学习的需求,他需要学什么,我们就帮他掌握什么。

5.教学中要有所取舍,不贪心,不盲目。

像我的杨老师,能借助题目给我们串联知识点,能给我们舍去不必要的习题,这些都是做到了这一点,就是这样的舍,才换来了我们更好的得。

6.教学思维先进,不仅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

通过现阶段高考的考察方式可以得见,现在已经不是知识点背得扎实与否的年代。

不管是国家出台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是国家对各学段课标的修订,对课程的改革等,都体现出来对学生素养的关注。

而素养的培养首要的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思维的培养。

比如现行倡导的PBL项目式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生活中的项目或问题,让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广开思路,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应的就是现阶段学习的考察方式,而这些,单靠背过一些零碎的知识是无法实现问题的解决的。

7.将知识与生活对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上一条提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将学习从生活中拿出来,融入到学科中去,再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是学习的最终价值和意义。

比如现行小学数学的教法不再是以前的我告诉你数学知识,你用这个知识去解题了。而是,抛出一个生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通过验证,去解决这个生活问题。

来来,举个新鲜出炉的例子。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特征,然后我们去选择,去判断练习。
而现在,我们的数学老师这样上:
抛出问题:学校花坛需要一块警示牌,我们想做成一个长方形的,要怎么做?
学生猜想:要四条边,两条长,两条短。
学生验证:教师让学生使用三角尺、长方形教具,去验证,得出结论,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学生解决问题:按照这样的特征设计警示牌。

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知识,并且应用知识去解决了生活问题。

8.了解学生的心理,具备一定心理学的知识。

不同年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果不了解学生,我们在面对学生的会感觉吃力,而如果掌握了相关知识,我们会通过学生的表现,分析出他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从而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9.对学生充满耐心,甚至有爱心。

一个好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他还会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

比如,班里哪个孩子趴着桌子上,他不会第一时间批评,会先问问孩子,你是不舒服吗?

再比如,班里哪位同学看上去状态不对,老师也会第一时间关心,并且给到学生应有的安慰。

曾经我在教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同事,深得学生喜爱,学生喜爱她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她真的关心每一个人。
学生饭卡没钱了,老师会请他吃饭。
一个学生家境贫寒,老师会偷偷给他买新衣服。
一个学生在宿舍偷偷哭,老师偷偷把他带出去散心,跟他谈心。

10.有自己被学生喜欢或敬佩的特点或人设,自带光环吸引学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了,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

好的老师教学好,能吸引学生,比如我们杨老师,教学过硬,学生都佩服。
好的老师还可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我们杨老师,很幽默,我们都喜欢听他说话。
还有的好老师,可能会有自己的其他特长。比如有的老师经常在学校艺术节上大方溢彩,学生不自觉地都喜欢。

总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我们更多的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离他们很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做好老师,是一门大学问,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