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婴儿有哪些行为我们不理解其实是正常的?

2020-06-18知识

儿童身上,很多大人不明白的行为背后,都是「敏感期」这一黄金概念在支配。

什么是敏感期?

是指儿童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当然,如果6-12岁,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还有机会弥补。

1)视觉敏感期, 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生命的器官遵守「用进废退」原则,婴儿出生后,眼睛接受光的刺激,慢慢开始发挥功能。如果用纱布遮住,不能感受到光,相应的神经组织则会衰退,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2)口的敏感期, 半岁左右到来,先是建立口的功能并独立,然后是通过口来认知世界。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满足,会抢别人得食物、随意拿别人得东西、捡掉在地上得东西、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

3)手的敏感期。 婴儿通过吃手唤醒手,继而手的敏感期到来。手的敏感期到来,婴儿会喜欢抓各种东西。八九个月大,会喜欢抓捏粘稠和软的东西,抓面条、香蕉、草莓、蛋糕,抓捏后放进嘴里品尝。手是身体最先被唤醒的部位,手的自由使用,表达了儿童的思维和思考过程,手的肌肉有记忆和认知功能,是身体最先被唤醒,也是最重要的部位。

通过口吃手-手拿各种东西往嘴里塞-抓起东西扔掉,再抓起再扔掉;反复抓握东西再松开-两只抓细小事物(头发、碎纸屑)-吸管插牛奶瓶(笔插进笔帽)-到处翻拉东西(里面的倒出来,外面的塞进去)-一个指头可单独做些事情-捏香蕉、捏草莓(感受不同的质地)

4)走的敏感期。 成人拉着手跳-独立行走-上下坡(学会上下坡,才真正学会走路)、爬楼梯(从手到脚,感受空间距离)。走是儿童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儿童按照自己的步伐,乐此不疲、精力充沛的一直走,是为了学习走而走。

5)探索空间。 爬、抓、移动物体-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感受自身、物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孩子通过这些过程,来感知空间、探索空间。

补充: 新生儿刚开始并没有时间观念。

刚开始-有需求,哭马上就要得到;

想要-得不到,哭声没那么急切。

再然后,想要-不是什么都可以马上得到,可以稍微缓冲一下;

直到5岁,儿童才会逐渐发现,事情和愿望,需要时间才能完成。

空间敏感期的发展0岁-6岁:把东西反复扒拉地上寻找-把东西塞进空间或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所以见洞洞就塞)-不断垒高、推倒(典型的感知空间,并建立三维空间感觉)-对狭小空间感兴趣(钻衣柜或桌子下面)-对高处感兴趣(爬楼梯,此处可能会用手倒着下,是因为对手更有把握,之后才会用脚)-高处往下跳跃(身体所有东西,肌肉、皮肤感受空间多大、多高、多远,自我挑战,突破极限的过程,奠定未来的探索能力、抗压能力)。

6)细小事物敏感期,对细小的事物感兴趣。 表现为一些细小的东西总算攥在手里,聚精会神观察墙上订挂图的小孔,用手抓捏绿豆、头发等细小事物。

7)秩序敏感期。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爸爸回家,必须先敲门,才能打开,破坏顺序,幼儿就会大哭。这是儿童在建立自身的秩序感,在一个秩序的环境中长大,会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等,被破坏,就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造成思维、感觉、情绪和心理的混乱。秩序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为秩序的破坏哭闹,秩序一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来。3岁到4岁的幼儿,会进入执拗的秩序敏感期,事事要依他的想法和意图,不顺心就会发脾气,大声哭闹。秩序敏感期过后,紧接着是审美敏感期,再然后会上升到规则:我遵守的你也必须遵守(香蕉皮要扔进垃圾桶、过马路不能闯红灯等)

8)模仿。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你说一句话,宝宝就会重复一句,在2岁左右最为敏感。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2岁左右最为明显,通过这一阶段形成自我。

9)自我意识觉醒。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儿童出生时,自我意识是混沌和与万物浑然一体,自我意识觉醒,是自我分离和发现自我的过程。2岁左右,儿童会惊人的发现自己与世界是分离的,开始惊人的以自我为中心。最开始通过打人、咬人等「说不」,拒绝别人碰自己的玩具;然后是通过语言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形成自我后,儿童会慢慢学会坚定不移的表达坚持自己的看法,从而派生优秀的个人品质、专注和意志。

10)审美。 要求食物用品等必须是完整的。食物要完整、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光亮和最大,衣服扣子不能掉一个,这是儿童到了审美敏感期。最开始是吃的东西要完整-所使用的物品(如纸不能打叠)-对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冬天必须穿白纱裙等),这些最后都会内化为儿童审美和文化的一部分。

11)建立概念。 对喜欢的车车,不再满足于通过简单的「车」字来表达,开始区分「大车」、「小车」、「中巴车」,慢慢的开始认不同的车标等,这是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的过程。

12)身份确定敏感期。 四五岁或更早一点,会整天说「我是超人!」等,这是儿童在根据自己的心里状态去崇拜偶像,通过选定偶像并模仿,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并构建自身的人格状态。

本来只想写一部分,想了想,还是应该总结完。

其他的敏感期:

13)色彩敏感期。3-4岁,儿童喜欢认识色彩,通过选择玩具、衣服的颜色,来认识色彩。之后,进入涂色期,为以后的书写过程做准备。手腕上画手表,眼睛上画眼镜,就是在通过身体感知色彩。

14)语言敏感期。表现为重复或者模仿大人说话,并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

15)诅咒。「屁妈妈」「臭妈妈」等不好的词语,儿童有时候会挂在嘴边。这是因为儿童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反应越强烈,越喜欢。

补充:语言敏感的发展,最开始从「妈妈」「哎」的一问一答中,体会语言带来的喜悦;

然后是发现一句话表现得含义,开始重复一句话;

再然后,发现语言得力量,进入诅咒敏感期(成年人对儿童没轻没重得诅咒,反而会使儿童感受到语言得力量,进而格外关注和喜欢这类词);

再然后发现语言的魅力在于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觉不同,他就开始刻意追求、努力寻找一些更美妙的词语;

进入小学,开始像成人一样,使用语言表达动机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16)剪贴涂。2岁开始,最常见的是剪涂。剪纸,从一道直线开始,到波纹线、圆形、正方形、多边形,到各种彩绘和画报上的图片,再逐渐加入胶水、彩纸,创造性活动就此开始。

17)藏、占有欲。儿童在自我意识敏感期,除了表现打人、推人等,还会有占有敏感期,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从「我的东西」开始,儿童来构建「我」,从物品的「我的」,一步步构建意识的「我的」,到形成一个完全的自我。如果获得物品太难,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物品本身,占有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占有。

18)不断问「为什么」,逻辑思维。一连串的为什么,是因果关系的梳理,是儿童在通过语言探索逻辑关系。对此,父母、老师应回答简洁,答不出来,可寻找回答正确答案的途径。

19)绘画。敏感期的幼儿会表现为对敏感对象的痴迷。整个敏感期持续1个月到1年。幼儿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开始有运笔意识,画不规则的梨形、圆形和其他简单形状-意识到自身能力有限,要求大人重新画-儿童从宏观观察开始,画事物的基本轮廓-把握细节,画微妙的神态,画更生动。

20)人际关系,一对一交换食物和玩具。儿童通过物品来发展,先拥有物品,才能够消费物品。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可以决定东西是否给别人;拿别人的东西需要征得对方同意。最开始,物品需归儿童所有-5岁左右,开始喜欢与他人分享-六七岁,体会分享的乐趣。

21)出生,询问自己从那里来,正确回答,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2)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分享食物,和对方做朋友-发现食物吃完,关系结束,开始找不会消失的东西建立关系(如玩具)-发现分享玩具,交往关系也不能维持太久-四五岁,发现一些相同的东西,比如兴趣爱好,是交朋友的重要内容。

5岁之前,孩子们交往特征是一对一,通过交换物品、食物、玩具等进行,但矛盾不断,又容易重新和好。这阶段中,通过自由平等交往,孩子们学会承受和判断。

5岁后,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并在交往中有明显的精神倾向,出现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

23)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之后,最早要和父母结婚,然后会「爱上」一个伙伴。最早表现为要和爸爸/妈妈/老师结婚,无年龄区分-意识到要和同龄人结婚,开始在小朋友中间选择结婚对象-会因为对方不喜欢自己而痛苦-坦然接受这个问题,你很不错,别人可以喜欢你,你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婚姻敏感期,将为孩子未来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

24)数学敏感期,完整的过程:对数名感兴趣-对数字-对数量-对数的书写-对数的序列-对数的运算。。。。

25)符号,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感兴趣,可将文字和生活结合,在家具、电器、学习用品等写上各自的名称,有利于孩子不知不觉学会认字。

5岁左右,文字、符号(拼音)、涂色、数学逻辑、阅读等各个方面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敏感期的幼儿会表现为对敏感对象的痴迷。每个儿童敏感期来临的时间可能不同,一下子,家长们不见得都能够记得。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就是,娃娃们成长过程中很多奇怪的行为,可能都是在遵循内部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践。奇怪行为完成的背后,是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