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圈,基本都在围绕中药发现、中医理论展开,就是没有人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切题谈一谈中药材是利用什么机制,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
中药是指 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西药通过一个确切的分子把病治好,药理机制明了。因此,西药在讲究证据、崇尚自然科学的知乎人群中受到广泛认可。而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动辄上千,一提到作用机制,就是阴阳五行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自然也就会引起怀疑。
中药材真的是靠阴阳五行治病吗?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谈中医学的理论,就单纯说说中药材这个「黑箱」,是如何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
早年,人们认为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就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但是, 这和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常很低、口服进入人体后各种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一般均更低,中药材仍有效 这一事实相左。
例如在一篇综述中所提到的,在抽取的73种西药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中, 仅有20%(15/73)的西药的最低血药浓度低于100ng/ml;而29种中药或方剂的156 种指标成分的最高血药浓度中,竟有80%(123/156)的成分的最高血药浓度低于100ng/ml。可见 中药绝大多数成分的最高血药浓度还不及西药的最低血药浓度高, 且远小于后者。这一矛盾提示了科学家,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应该并不单单是其中的活性物质起作用,而是另有蹊跷。
随着研究的推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显效理论」
所谓显效理论,就是指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 原形和代谢产物 ,在血药浓度或靶点浓度上叠加在一起作用于相同靶点上,产生 叠加作用 ;在空间上分别集合在一起作用于不同靶点上,在不同的靶点之间产生 协同作用 。
通过上面这个示意图,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多种不同的成分作用于一个共同的靶点,产生了叠加作用;不同的靶点之间,则产生了协同作用。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中药材的药效基础。
那么提出这个理论,科学家有什么样的支撑依据呢?主要有如下几个。
1.一味中药可含有1000~2000种化学成分
中药材本身就具有多样的化学结构,其中一些成分在原植物生长、采收过程以及中药炮制、制剂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更多样变化。中药材中的成百上千种微量成分的存在是叠加作用的重要物质来源
2.一种化学成分在体内可产生多达50种甚至100种以上的代谢产物
例如,根据文献,罗汉果皂苷V可被大鼠代谢为68种代谢产物,玄参成分哈巴俄苷可被大鼠代谢成87种代谢产物,藏药小叶莲成分8,2'—二异戊烯基槲皮素.3一甲醚可被大鼠代谢出100种代谢产物,等等。中药材作为一个复杂体系,其中单一化学成分含量本来就不高,在体内经过代谢,不论其原形成分还是主要代谢产物其血药浓度均很低。不过,目前已知不少中药化学成分的 代谢产物具有与原形成分相同甚至更高的药理活性 。这些种类众多的微量代谢产物,其中的一部分化合物或者相当多的化合物亦可作为叠加作用的物质来源而参与发挥药效作用。
3.每一种中药材含有很多结构相近的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与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也很相似。
例如,三七中可以检测到53种人参皂苷类成分,其化学结构属于A型骨架的成分有14种,这些成分之间的差异仅在于骨架上所连接的糖基数目、糖的种类和糖的连接位置的不同;属于B型骨架的成分也有14种,它们的差异也仅在于骨架上所连接的糖基数目、糖的种类和糖的连接位置的不同;而这两种骨架的不同点仅在于B型比A型多1个羟基。它们被口服进入体内后,可能代谢成许多结构更加相近甚至相同的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母核结构,药效团相同,可作用于同样的靶点,发挥相同的药效。这也为叠加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具体的效果可见下图:
基于这些,科学家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出了「显效理论」这一假说。
这个理论来源于人卫出版的第七版【生药学】,个人觉得虽然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它是基于各种事实 推断 出来,而不是用一种中药材,使用它的化学成分及代谢产物药理验证得出(工作量太大),但是瑕不掩瑜,这个理论至少让中药材不再「黑箱」,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站在自然科学的角度,探寻神秘的中药材王国。
1月29日更新:
我既不是中药粉,也不是中药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药学生。这个理论,最近几年接受过药学专业教育,学习过生药学的人应该都知道。我写这个的目的也不是博人眼球,只是看了这个问题后,觉得知乎上外行太多了,作为这个专业的人,有必要向大众来传递一下我们药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果现在发现,如果我试图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以现代自然科学来分析中药材,既会被中药支持者说我不讲中医理论,又会被中药反对者说我这个理论没有实验,是在乱扯。这样确实让我这个刚刚开始写知乎,想认真做点科普的人有点心凉。我希望大家能够就这个理论本身来讨论一些东西,共同促进认识,而不是将这里又变成了一个新的中医粉中医黑战斗的战场。
这是我写的一篇新的科普文,推荐给大家。龟速更新,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