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01.本测评不包含任何客观成分,无任何数据,全为个人主观听感。
02.本次体验为本人借测(第三方借测,不经过厂家),基本可视作无利益相关成分
前言:
说实话,李渊推广的野人虽然没见过面,但是算是认识。我当年曾经想帮他写过猫塞,但是我没能解决搭配问题,虽然我都没说,但我心里等于是欠了他一篇文章。
后面我听说李渊这塞子,第一印象是「野人和富士康的朋友做的」,后面大邪神出文说国外卖得好时我没有太信,比较我在推特上没找到讨论,但后面才发现他们主战场在facebook像是没有骗人,那我才慢慢把心放定,搞来了李渊进行试听。
配件:
白色均衡套,黑色低频套和海绵套,基本是2021年内卷情况下同价位平均水平。
很大的磁吸耳机盒,质感非常不错。但是对我来说太厚,收纳起来反而不方便。
耳机本体,这里说句抱歉,因为李渊那五轴cnc加工出来的镜面极度过分,而且还加了几个弯折,我后面看照片时很多都看到了自己的肥宅脸,这里只删剩几张,有兴趣的清去看其他大佬文里的美图,你们都知道我不擅长拍照。 但我可以保证你们拿到手的会比我拍的好看 。
但是我估计不用我说你们也能看出,第一个产品就是这个工艺,至少也能证明李渊不是所谓的「小作坊」出品了。
顺便一说,线材左右用了红蓝标配,耳机腔体除了LR标识以外,还在面板的点里用了红蓝标识,但是实在太难在不反射到我脸的情况下拍,我放弃了。
声音:
在说李渊的声音之前,我先说说我搭配翻车的那个猫塞。据野人所说猫塞很是个吃控制力的塞子,我当时控制不好导致整体声音……很直接的说,那是一个我很不喜欢的声音,翻车搭配下导致了贝斯被掩盖,「搭配不好」这是我后来才知道,但是我也一直没有尝试过完美搭配下的猫塞了。
所以在被告知「李渊曲线和猫塞差不多」「李渊不吃控制力」「李渊很好听」等情报时, 我个人是一直抱着怀疑态度的,当然如果某些「脑放论」者也可以认为我一直对李渊开着负向脑放 ,而直到我从第三方那搞到了李渊听了一耳朵,我才终于产生了「声音可以,我替他写一篇吧」的愿望。
声音部分默认使用标配低频窄口套,白色宽口套后面再提。
事实上我并不想用传统的「三频+其他」来对李渊进行描述,也因此这文章的主观性或许会比我以前任何一篇文章的主观性更强,敬请注意。
事实上我对李渊的第一印象是「声音很正常,可以啊」,但直到我耳朵里挂着借来的李渊乘坐地铁到路上,我才忽然惊觉一件事,那就是,我真的在戴着塞子吗?
没错,虽然不是第一印象,但是李渊给我的最深印象绝对是「脱塞感」,事实上李渊的声场没有说特别大,但是仿佛是要解决掉头中效应,它似乎很有意地把声音往左右以及前后挪动,和其他塞子相比的话,它至少把头中效应往「扒拉」掉了50%。
所以我这文章没说「大声场」,而是「大格局」
但是这个「挪动」也并没有乱挪动,它基本是把原来塞子对耳朵的定位挪动成了大耳对耳朵的定位上,但与大耳相比,它始终是个塞子,10mm动圈单元的确无法带来大耳同等的「包裹感」。你甚至可以说李渊有股「箱子味」,但还是受限于单元,它也无法做到音箱那种「触动全身」的感觉。然而作为一个700元级的塞子而言,它对我那过于传统的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回归以前的三频,这里基本简单过一下就好了。
低频看上去略多,整体质感略厚,富有弹性,能量感较强低频的部分集中在中间,该动次打次能爽起来,其他比较蓬松的部分则较均匀分布在外侧,整体有着不错的层次感,没有对其他频段带来压迫。
人声部分会有些许颗粒感,和韵味的染色,算是我比较西化你的染色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那特化型的「扒拉」,强化后的人声定位在听一些非单人曲时会带来或许是这个价位耳塞中最优秀的体验。
高频部分是照顾了日系音源性质的略暗,或者说「对我听的音乐来说没有太刺耳」,整体基本表现可以,比较顺滑,该有的细节可以表现到,但是在像【DRIVE US CRAZY】这样的歌中高频细节会被人声压制导致比较朦胧,此外整体泛音收得略快,但对于一般听音来说足够。
此外,换上白色的宽口均匀套后,声音厚度会略微降低,整体声音特别是器乐来说会变得通透,但同样控制在了我不觉得刺激的水平。
总结:
事实上李渊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塞子,它通过对头中效应的改善,把声音往四周移动的同时,把能量感较强的部分往中间填充,在不大的声场内重构了空间,在让中间不显得空缺的同时,打造出良好的层次感。
而大概是因为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强化,也让李渊成为了这个价位听器乐,或者说古典的较好选择之一。毕竟你很难再在同价位找出几个和它差不多注重空间的塞子了(哦,VR3000也是注重空间,但是我手上没有,没法进行对比,如果下次能搞到我可以写个对比)。
顺带一提,虽然说李渊是似乎是唐朝三部曲的第一个塞子,但是第二个塞李世民似乎会是一个更为亲民的价格,在这里也希望李世民能做出好声音,成功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