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现在流行的装修千篇一律的清冷,表面看起来干净整洁有序,实则没个性又无烟火气息?

2022-02-16知识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国内家装风格流变的脉络。

只有站在这条流变的时间轴之上,我们才能明白此刻我们落脚的这个点,为何是题主说的「清冷且无烟火气」。

可能很多人没有发现,国内家装的视觉风格流变,其实是符合一定的底层逻辑的。 下一代的大热风格,往往是对上一代的修正与调整。

近年家装风格的沿袭,大约是这样一条主线:北欧+日式(14-16年)——现代轻奢(17-19年)——侘寂(20-22年)。当然,其演变不是线性的,几种头部风格略有穿插、往复。 而且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极简现代、muji、ins、宜家、中古、新中式、禅意之类的元素在反复杂糅。

至于侘寂之后的下一个大热风格,现在还说不准。让我猜测的话,也许是中古。

为什么国内家装的大热风格会频繁变换?这事儿可以一分为二地说。

高情商:体现了国内设计师在摆脱了装修公司传统模式的桎梏之后,生产力大幅度地解放,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开展了非常积极的探索与创新。相应地,消费者的审美水平也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独立设计有了消费需求,进一步刺激了设计师求新求变的步伐。

低情商:其实说明设计行业与消费群体还是不够成熟,对于家居的理念很容易受到新风格的冲击。装修市场依然是营销导向,一旦一种风格稍微占据了上风,便能迅速铺遍全网,占据人们所有的视线。大热风格依然是以迎合市场、讨好受众、模仿跟风为主,欠缺了一些内在的思考与沉淀。

我们来看看每一代头部风格是如何修正上一代的一些问题:

大约在2010年之后,北欧风格开始逐渐冒头。它受欢迎是有理由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国内传统家装多数还停留在十分笨拙、粗陋的阶段:

不洋不中的随意混搭,看似豪华其实十分老气的装饰风格,对欧式、美式、地中海等风格的生硬模仿。雕龙刻凤的红木家具,花开富贵的装饰画,猪肝红色的木地板,油腻的大理石瓷砖与罗马柱。

昂贵又笨拙,基本没有什么审美水平。是那个年代家装设计的核心痛点。

早期家装风格,粗陋笨拙,过度装修,欠缺审美。

除了核心痛点,还有两个外部因素:

一个是,08年后全国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余威犹在,15年房价又狠狠上涨了一大波。高昂的房价让年轻业主苦不堪言,很多人妥协性地选择了中小户型,并且已经不想像长辈一样,对装修这事儿大操大办,投入过多预算(毕竟很多人还打算置换呢)。

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步成熟,人们渐渐能看到更多的家居理念与生活方式的新主张。人们也在思索,一种能匹配新生活方式的家装视觉风格。

人们需要一种最大化利用空间、高采光、质感天然、大面积利用黑白灰和原木色、家具简洁直接并且功能化、形式上柔和且有机、注重家居舒适感的设计。

所以北欧风格一夜之间,风头无两。

由于北欧风格可能稍微有些清冷,那几年大家更愿意杂糅一些日式风格的元素,更大量的原木应用,以及日式对空间细节和收纳规划的理解。北欧+日式,成为那个时候家装设计的最优解。

其实北欧+日式风格的生命力是很强悍的,即便是在2022年的今天,有很多人依然是它的拥趸。

但不可否认,它已逐渐失去营销媒体的关注热度了。

在那个时候,北欧+日式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优秀家居作品,但是由于一部分人对它的错用和滥用,它也显现出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

首当其冲的,就是临摹形式但未得神韵,一个劲儿堆砌元素却忽略了质感,一门心思做减法但却失去了高级感。那时候,有不少人担心,北欧风做出来是不是会像出租房一样廉价?

清新有余,高级不足。是一些低质量北欧风的主要问题。

人们开始在思考,是否在保留极简视觉的同时,也能多考究考究材料的质感?软装配饰上,能否引入一些昂贵但不失审美品位的内容?

这种思考,其实也与外界商家的利益驱动分不开:

大白墙固然好看,但实用性能确实稍微差一些,开裂脱落,不耐脏不耐湿,怎么办?

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艺术涂料之类的高性能涂料。

原木色固然好看,但似乎质感不够高级;回头去用以前的各类昂贵红木,似乎又太过老气,怎么办?

与此同时,北美黑胡桃木开始出现在人们的广泛关注下。

就这样,艺术涂料、北美黑胡桃木家具、意式家具、黄铜饰品、设计师款灯具、丝绒材质、皮艺家具、大理石元素,这类家装消费品开始一窝蜂出现在消费市场上待价而沽,等待它们受众的青睐;

而另一边,中高收入人群,所谓的中产阶级,也在期待一款符合他们消费层级的家装风格。

两者一拍即合,现代轻奢应运而生,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简洁而不随意,高级但不浮夸,凸显质感,雕琢细节。在我的理解里,现代轻奢,就是一种「克制的豪华」。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0年,一个「疫情后」的年代。

如果说「北欧+日式」满足了年轻群体对清新简约的审美需求,现代轻奢则满足了那些已经站稳脚跟、收入丰裕的稳定阶层的进阶审美。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所欠缺的?还有什么是需要我们去填补的?

我们可以留意到,无论是北欧日式,还是现代轻奢,都在不余遗力地追求「简约」二字。甚至极端一点,我们可以说是在追求「极简」二字。

但对极简的追求,其实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并不算太顺利。

没办法,工艺材料都跟不上。

在那个时候,知乎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情况:有人在讽刺一些「空无一物」的家装设计,看起来非常便宜,然后就会有很多懂行的人士出现,纠正他「极简的才是最贵的」。

为什么极简的才是最贵的?很简单,那会儿工艺材料都不成熟。窄边框甚至无边框,隐藏式或嵌入式的构件,妥帖的收口工艺,能无缝衔接墙顶地的硬装材料,哪一样不得花费高昂的费用?

直到各种嵌入式、入墙式的家居产品都相应成熟,艺术涂料、微水泥之类的产品相应出现,各种收口工艺逐渐完善,我们开始具备大面积推广极简设计的原动力。

除了极简的设计,方便地在空间中雕塑弧形或异形构件的能力,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审美氛围。

既然上一代大热的现代轻奢,整体上突出高级、奢华的视觉氛围,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另一种需求?在粗糙、清冷和质朴的材质中寻求美感?大巧不工,大音希声,是否所有的高级感一定来自于光滑闪亮的金属、玻璃、大理石之类的现代工业材质?

归返自然,粗糙、质朴、清冷的氛围,如何挖掘出里面的审美潜力?侘寂风是设计师们交出的一份答案。

同样的,除了内在的驱动力,侘寂的流行也离不开外界因素的推动。

在过去,如果要追求粗糙的水泥质感,要么上极其昂贵的磐多魔,要么就凑合选择廉价的初代水泥漆或者水泥纹仿古砖,几乎没有第三个选项。艺术涂料的出现稍微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性能上来说依然不甚完美。是微水泥的广泛使用,使这一问题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这是商业因素的推动。

另外,欧美设计界也将侘寂风推上了新的高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竞相模仿。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大约2020年那会儿,金卡戴珊的侘寂风豪宅引爆了社交网络。800平,2000万美金的装修费用,几乎空无一物的视觉风格,让很多人初次感受到侘寂风的震撼力。

顺理成章的,侘寂风「叛逆」地否定了现代轻奢对光洁亮丽、精致考究的审美氛围,用大量弧形、拱形和异形的流线结构去代替现代轻奢的笔挺与整饬,同时借用微水泥等材料的流行,完成了前代风格追寻极简设计的最后一步。

梳理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明白,为什么现在流行的风格是「清冷且无烟火气」的。因为此时此刻,正是侘寂风当红的年代啊。

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侘寂风,但是流行文化总是充满跟风与模仿,一旦北欧日式、现代轻奢已经不那么能够夺人眼球,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立刻就会被满满当当的侘寂风占据原有的位置。

流行文化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巧,现在就是侘寂风登场的时间。

说点更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前面说,侘寂风之后,也许流行的会是中古风。

还是那句话,新一代的视觉风格,往往充满对上一代风格的修正与否定。

正因为侘寂风十分质朴、自然,而且对极简设计有着十分极致的追求,这也不免另一些人觉得,这样的家装太过于清冷了,缺少了烟火气和主人自身带来的审美气息。比如题主的这个问题,就将这种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接下来的大热风格,很可能就是一轮回归——形式服务于功能、更大胆地运用色彩、敢于使用一些具有审美情趣的装饰元素与摆设、视觉上稍微满一些不那么空旷清冷、将被侘寂风抛弃的各种人造装饰元素重新应用起来、探索各个国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屋子里展现主人个人审美与习惯的物件琳琅满目。也许是中古风,也许是别的什么风格。

最后,不得不说,流行文化总是需要自我标榜,需要将事物标签化并培养起相应的受众群体。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流行的室内设计视觉风格时,不可避免地要去谈各个风格的分类。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还是要尽量「去风格化」,盲目从众反而会显得庸俗不堪。不必对各类风格有太过强烈的情绪。喜欢的风格,也要尽量克制,适可而止;不喜欢的风格,也不妨应用一些可取的内容。

最早北欧风流行那会儿,中古风与侘寂风的一些元素早已出现;现在侘寂风正当红,北欧和现代轻奢也不妨拿起来用一用。 思路,可千万别被流行文化带跑偏了。 这就好像陈奕迅2003年一首【十年】一夜之间火遍内地,2010年在红馆声嘶力竭唱【浮夸】火遍大江南北,但人家可是早在1995年就在香港乐坛出道,1998年凭【天下无双】蜚声华语乐坛。一个道理嘛。

流行文化总有红与不红的时候,但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有持续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