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架空刘禅的权臣?

2020-07-30知识

据史书记载,刘禅继位,诸葛亮刚刚开府治事时,他的得力助手丞相府主簿杨颙看到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揽权不放,便劝诸葛亮说:

「革命工作有分工,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一家之主打比方。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女做饭,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家中之事则无一旷废,所求皆足,他也雍容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一日,所有劳役要他亲力亲为,不任他人,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因其失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这段史料,常常被人提及论述管理之道。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了中国两千年士大夫公忠体国的榜样;但他凡事亲力亲为,最终活活把自己累死,也是一种很不可取的行为。革命工作要懂得分工,懂得授权,哪有某人所有事情大包大揽的道理?这一则会把自己累死,二则有专制揽权之嫌。嬴政和朱元璋都是著名的工作狂,但也是著名的专制君王,诸葛亮这样做,是不是想架空刘禅权倾朝野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杨颙一举点破诸葛亮的心思,就算不被打击报复,其前途恐怕堪忧了。但事实上,诸葛亮非常感谢杨颙的劝谏,并让他兼任组织部副部长(东曹属),负责蜀汉两千石及以下官员的提拔任用(典选举)。五年后,杨颙病逝,诸葛亮十分悲痛,连续流泪三天。没过多久,负责丞相府官吏任用的西曹令史赖厷也去世了,诸葛亮不由哀叹道:「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我以前说过,在正史中,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一生只为刘表、庞统、法正、刘封四个人哭过;其实诸葛亮的情绪更加克制,除了写【出师表】之时,他一生只有在刘备、马谡和杨颙三人死后哭过。可见诸葛亮对杨颙是真心感谢。所以明末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公之泣杨颙也,盖自悼也。」

原来,诸葛亮之所以累得半死也不肯放权,就是因为蜀汉人才太少啊。刘备时期,蜀汉倒是人才济济,统帅之才有刘备、关羽;大将之才有张飞、黄忠;军事谋略方面有庞统、法正;经济人才方面有刘巴;政治人才方面有董和;此外还有打辅助的军政全才马良、黄权;到如今却全没了!最痛心的就是夷陵一战,蜀汉荆州籍的人才损失大半。等到刘禅即位,朝廷里要么就是忠诚度不够的益州人,要么就是年资尚浅的年轻人,尚未有一个人可以帮诸葛亮分担责任。这些年轻人之中,也包括诸葛亮寄予厚望的刘禅。

也正因为如此,在诸葛亮征南中之时,丞相长史王连劝他说:「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不如遣一大将。」但诸葛亮仍要亲自前往,他何尝不知道南中乃瘴疫之地,山穷水恶,遍布毒虫猛兽,去了有回不来的危险,贾谊马援都是这样牺牲的。但诸葛亮此次征南中,不止为平叛,还要攻心,诸将之中也有能征善战者,但善于攻心、愿意攻心,且能够解决复杂民族、政治与外交问题的,基本上没有,所以诸葛亮还是不得不亲自去冒险;而且自从入蜀一战,他已经十年没带兵打仗,手有点生了,为了日后的北伐事业,必须先拿南中练练手,再苦再累,也没有人能代替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后来又让杨颙负责组织方面的工作,为朝廷发现一些卓绝的人才,或能给自己多分担一些吧。

另外,当时还有个阆中人姚伷,曾向朝廷推荐了好几个文武之才,诸葛亮因而称赞他说:「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原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随即将其提拔为丞相府参军,随同诸葛亮一起北伐。

另外还有个董恢,曾以宣信中郎作为费祎的副手出使东吴,并以卓越的外交才干受到孙权的称赞。诸葛亮知道后,在他回来不到三天时,就立刻将他从县级干部提拔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还有何祗,不仅出身贫寒,而且好声色,不持节俭,但为人极其聪明有能力,诸葛亮于是抓大放小,将他从一个小小文书(书佐)提拔到成都令再到广汉太守,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而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有时也忍不住说重话,要求府里的年轻人多向董和、徐庶、崔州平、胡济四人学习,这四人中董和曾是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注1),可惜已死于刘备时期,徐庶、崔州平则是诸葛亮的荆州旧友,虽然能力很强,但已不可能帮到诸葛亮了。所以诸葛亮是羡慕、怀念加急切,真希望蜀汉的年轻人快点成长起来啊!

注1:见诸葛亮【与群下教】:「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可见此期间蜀汉政务乃诸葛亮与董和二人共同分担、反复商定,可见至少彼时诸葛亮还未总揽全局

这些诸葛亮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中,应该有刚从尚书郎被提拔为丞相府东曹掾的蒋琬,也应该有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幼弟、刚被提拔为丞相府参军的马谡,还有陪着刘禅一起长大的黄门侍郎董允、费祎,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官二代,好好成长,前途无量。

另外,诸葛亮非常看好的一个年轻人益州郡太守张裔,南中叛乱时被雍闿绑架送给了东吴,诸葛亮也特意交代出使东吴的邓芝一定要把他救回来。人才难得,少一个都是巨大的损失(注2)。还有一个性情狷狭的杨仪,都被刘备弃用了,诸葛亮仍不得不冒险重用他,结果搞得杨仪心态膨胀,又与自视甚高的汉中大将魏延闹起了矛盾,每次开会两人都要吵起来,魏延口才不如杨仪,好几次被骂得灰头土脸,最后忍不住拔出刀来扬言要砍死杨仪,吓得杨仪哇哇大哭,鼻涕流了一地,搞得诸葛亮哭笑不得。其实但凡有人,他真不想用这两位,但在军事方面,蜀汉实在缺乏好用的人才,所以诸葛亮还是得重用他们,并且还特意写了一篇【甘戚论】,以调解二人矛盾,苦口婆心,劝他们以大局为重。

注2:据【三国志 杨洪传】,张裔被就回国后,诸葛亮曾写信给他,说当年张裔被绑架后,「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爱才之心,跃然纸上。

有时候诸葛亮真的很羡慕对面的曹真,手里头有司马懿、张郃、郭淮、徐邈、夏侯霸等一干军政人才,而且不必兼管经济与后勤的工作,只要专心搞军事就可以。而自己这边是处处捉襟见肘,能帮得上忙的没几个,不把自己累死,还能怎么办呢?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