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与中国相比,苏联工业化的道路为什么顺利得多?

2020-03-18知识

因为这个问题的前提就不对,工业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

首先工业化分为狭义工业化和广义工业化,广义工业化动不动就被上升到文化复兴云云,其实多数情况下是扯淡。当然可以把这个起点定在大规模使用火药和金属炮还是可以的,毕竟大规模铸造金属炮就是给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而狭义工业化的起源是商业上有利可图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可以形成「煤-铁联动生产」。这个时间要到1800年拿破仑战争期间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拿破仑就输在了英国率先启动了这一狭义工业化进程。

具体到俄国的情况,广义工业化期间,16.17世纪就在大量引用西欧技师的前提下,快速发展火器工业,彼得大帝后期,更是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大生铁生产国和出口国。18世纪后期俄国年出口生铁差不多6万吨,加上自用的应该超过10余万吨。同期的代清生铁生产数量各种统计差别很大,差不多是5-10万吨左右,当然这是估算的结果。

18世纪后期俄国的生铁出口最大的购买国就是英国,但是到了1800年这种出口就停止了,因为英国本土生铁产量以指数性攀升,数年后就达到了数倍于俄国的产量。那之后一直到1850年俄国铁产量有所上升,但是幅度不大,已经到了技术上限,而英国继续指数性攀升,最终在1850年生铁产量达到了沙俄年产量的十一倍。

英俄生铁产量差距最大的时候在1880年,差距到了差不多20倍。那之后这个差距急剧缩小,到了1910年英国生铁产量只超过沙俄生铁产量的3.5倍。

这里要说明的是,工业化这事和登塔爬楼梯是一样的道理,在某个阶段的时候,比起上一个阶段那是指数性的碾压,那种差距可能看起来让人难以想象,但是一旦进入这一阶段后,差距就会极快缩小,因为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技术上限,不可能依靠技术碾压同级别的。但是可以通过体量进行碾压,比如1910年生铁产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还是沙俄生铁产量的12倍。

其次是突破这种门槛困难很大,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统治阶层的明确认知和底层民众的共识。技术积累和社会的集体认知,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种技术积累并不可能依靠外来引进获得,外来引进可以加速这一阶段,但是技术积累乃至创新最终还是需要本国的技术群体形成自己的体系。

另外具体到俄国,其技术路线不可能完全依靠外来引进,有个很特殊的事情是冬天太冷,很多在西欧使用良好的设备,到了俄国冻上几次就不能用了。尤其是工业化早期的产品,无论是蒸汽机还是铁轨都是如此,在大量铺开之前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资源,进行本土化工作。比如前面说的生铁产量,不是胡乱批判一番沙俄封建落后不懂造铁路用蒸汽机就能解决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技术积累时间跨度是1840-1880年,前后四五十年的反复折腾最后才有了1880年后的产业爆发,而不是简单的幻想把1880年的政策拿到1840年用起来就能立竿见影了。就像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设立的目标是不能违反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原则(大意)。

回到最初的话题,苏联前期的工业化,他的基础是建立在沙俄悠久的工业和技术传统之上的,所谓两个五年计划就把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只是一句宣传口号,并无现实指导意义,因为那违反基本的物理原则,也不能被其他例证证实。同样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中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但是踏入工业化这个门槛比较晚,所以起源的时间也更晚,就算从洋务运动算起,那之后还有很长时间的内战外战。

所以单独截取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