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我外甥欺负我的猫,我打了他,我错了吗?

2020-06-23知识

谢邀

看了题主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大约三岁上下,健康灵敏。

从题主目前的描述中,你们一直在阻止或放任孩子,但 没有人 有效 教孩子怎么和猫玩

也就是你们一直在告诉孩子不要怎么做,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样很好,确实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一件事的原因), 但是没有人示范和引导他应该怎么做

孩子对猫产生了兴趣,但 他不知道怎么与猫玩,那么就教他如何与猫有趣互动

比如说,题主是舅舅,先放下心中对孩子不当行为的气愤,做一个成熟的长辈,拿出一团毛线,说来吧宝贝, 舅舅带你看猫抓毛线团

告诉他猫不是玩具,它是一个生命 ,和我们一样会疼,会受伤,会难过。 告诉他怎么摸猫,猫会高兴和舒服 。告诉他猫喜欢吃什么,猫为什么有时候喜欢不被打扰,猫还有哪些习性。 让他提一些问题 ,你和他一起找答案。给他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说观察猫有什么需要, 猫不同的叫声和姿势代表着什么意思 ,猫什么时候拉屎了,拉屎了你要记得跑来告诉舅舅——记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哦,否则猫就躲起来了哦。告诉他, 如果他温柔地对待猫,猫心里也会很柔软 。同时告诉他要 学会保护自己 ,因为如果惹猫生气猫可能会抓伤他,舅舅可不希望看到宝贝受伤,更何况猫抓伤了的小朋友 还要去医院打针 的。 给他派一些小活,让他为猫服务,比如由他倒猫粮 ,带着他一起看猫吃,然后告诉他, 舅舅喜欢你这么有爱心的宝贝 ,谢谢你帮舅舅照顾了猫。然后 在他做得好的时候,给点小奖励 ,额头点个赞也行,发枚小贴纸也行,舅舅阔的话,带去买个小礼物也行。

然后呢,如果孩子妈妈懂得借一些关于喂养猫的绘本什么的,就更好了。舅舅不一定有耐心,但妈妈可以拿一张纸出来说:来,宝贝, 我们来画一张猫睡觉吧 。妈妈还可以在孩子跟猫耗上时,说:宝贝,现在该下楼给猫窝找石头了(找个借口),我们要把猫窝外面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快走吧。带孩子楼下活动一下。 主动给孩子找一些事做,否则总窝在家里,也没人陪玩,孩子肯定是要生事的呀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更多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能力的问题。

虽然孩子确实做得不恰当, 但是在猫、孩子和大人间,还是要大人先做出改变对吗

至于孩子的其他教育问题,比如说,妈妈和外婆护短,比如说,妈妈会在他面前发泄情绪、打他,我得说,大人们需要学习。所以,不如让你姐姐关注我或 @知乎亲子 好了(声明,我不是知乎工作人员哈,我只是零报酬在平台码字答一些亲子话题玩,哈哈哈。另,不敢要广告费哈),因为这一句半句也说不清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学习,我也正在学习过程中。

你爸爸说的那番话,是另一个版块大家关心的话题:成家后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关系。一定程度上,你爸爸说得也对,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们团结友爱 ,他们天然地疼爱孙辈,他们面对着不可避免的衰老, 他们躲着子女在偷偷地琢磨死亡 他们想若是那一天到来,希望能在心里放下对后代的担心,那是他们的爱和希望

所以呢,题主可以走到姐姐面前,轻轻地说:姐,我今天对孩子态度粗暴了,我也很后悔,我是心疼猫,担心咱家孩子没轻重惯着他了。我事后冷静下来借了一些书学习, 经过学习我发现我不太懂孩子,我以后会好好陪孩子玩,让孩子学会怎么和猫玩 。我会努力做一个爱孩子的好舅舅,我也像以前那样爱你,姐。(这样的语境在中文下有点尬,题主自由发挥吧,意思到了就成)

另外,猫很可爱,比心。


回复评论区,有知友回复说题主有尝试教小朋友,这里涉及一个 幼儿心理和接受能力 的问题。

举例:

我和我外甥说,不能这么对猫,你喂它东西,慢慢的就和你亲了

这句话对孩子来说, 说教又抽象 ,他们不能理解什么叫「慢慢的和你亲了」,不如带着孩子去喂东西(是具体的行动),让孩子 直观 看到猫开心的样子,从而得到 和猫建立情感联结的实际体验

我外甥手里拿着小钳子,有点像夹碳的钳子,但是没那个大,他用钳子想夹猫的爪子,我冲他喊「你干嘛呢?,你怎么这么坏呢」

这时候可以做的是及时阻止,问:宝贝你想试试用钳子夹东西,对吗?(确认孩子的想法,有时候你会得到意外的答案,他们可能在模仿在哪里看到的画面, 孩子理解不了复杂的因果关系 ,即,他们不能预料到一连串的逻辑后果)。大人接下来可以做的是, 找一个东西给他练习用钳子夹(满足了用钳子。 进一步可以告诉他钳子的用途,起码需要明确一条规则: 在大人准许并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用钳子)。

同时问他夹猫爪子猫会不会疼/害怕、猫疼了会不会咬你、咬你后你会不会受伤、受伤了要不要打针(看一下他对这件事的理解,三岁前还理解不了这么一串复杂的,悲伤脸), 如果他说不疼,轻轻地夹一下他,问他有什么感受,猫喜欢不喜欢这种感受 (这个适合大点的宝宝)。或者就是简洁告诉他:不可以夹猫,猫会疼(这个适合小点的宝宝, 要放弃给低幼段孩子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懂 )。

另外, 「你怎么这么坏」,带有大人的情绪和评判,孩子听到后会逆反,有负面强化不当行为的作用

其他的举例,略。


二次回复评论区(没有孩子的朋友们,为难你们看育儿知识了):

孩子不能一次/一天就学会一件事,需要家长 反复的耐心示范和引导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要学习。


第三次回复评论区,关于「孩子没有脱鞋上床」: 三岁的孩子除非反复培训,没有主动脱鞋上床这个概念的(就是学会了他们一玩激动给忘了也正常 );如果之前没有这个习惯,此时又有这个需要,他们大概率 需要成人的提醒和辅助

当然如果大家都赞同「逮住就往死里打」的这种「培训」就当我没说, 条件反射嘛,没错如部分评论所说,动物都会!幼儿不蠢,你要是往死里打他们一次,他们真的很快就「学会」了,他们可比动物聪明多了,他们是人类。 可是为什么仅这么一想,我的眼圈就红了—— 因为那些被施虐的儿童,仍依恋着对他们施暴的人 ,这种关系被称作「 混乱型依恋 」,什么意思呢,(严重受虐的)儿童又想寻找、接近成人,又 表现出躲避和抵抗,恐惧和不解交织在一起,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积极的情绪 (H. Rudolph Schaffer 【儿童心理学】p.99)

我们都曾是个孩子,是一个没有卫生观念,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走路不稳,拉屎在裤子里,半夜尿床……我们都曾是一个懵懂的、毫无反抗能力、稚嫩的孩子,一张白纸, 等待着被成人和环境引领、影响和培养的孩子。

我们长大后,总是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嗯,这种现象叫 「婴儿期遗忘」 。我们也不需要记得(大约年轻气盛时我们也不愿意听妈妈叨叨这些陈年旧事)。但是同学们, 幼儿,重点在「幼」 ,像是刚刚破土的嫩芽,有一天或成栋梁(或成废柴),但在幼小时,他只是嫩芽,一块石头就能压趴。

我们是代际间的「转型人」 用积极的方式塑造孩子们

人类的孩子经过悉心教养,能够学会爱护并照顾小动物的,只是需要大人们多一点耐心,讲究一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