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海底捞很多小细节,一直在被模仿中。我前几天还见过一个在昆明开火锅店的家伙,他几乎把80%物理层面的「海底捞特色」都模仿个遍,而且也在当地获得不错的成绩。
但海底捞的成功,更多是在精神层面。某种程度上,海底捞的张勇,和阿里巴巴的马云、苹果的乔布斯,都是同一类人,都具有现实扭曲场的能力——在他们的企业,具有强大的「邪教文化」基因。
低端服务业最难的就是拥有「高品质服务」,所以类似肯德基、麦当劳等廉价连锁餐厅,都把「服务」尽量撇除,仅局限在点餐上。因为一旦复制开始,低薪水请不到高素质人,所以服务立刻走形。反过来,高级酒店业就容易些,因为薪水付得高,培训足够多,开店也较慢,也就能应对。(顺便说一句,高档餐厅的复制,局限不在高薪水服务员,而在于有天分的大厨,这个也难死了。)
回到原话题,很多小创新,考验的不是物件成本,而是服务员的积极性。例如海底捞和很多餐厅,都为吃火锅的长发女性,准备了头绳——头绳才几分钱?但是服务员积极主动的「眼力见儿」,及时递上头绳并奉送微笑,就无法用单纯的金钱来